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明朝时代——别样视角正论明朝三百年大历史

正文 第16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百\|度\|搜\|經\|典\|小\|說\|免\|费\|下\|载\|小\|说】-1013:37:59

    从常遇春跟随朱元璋起,他就不顾一切的冲在最前面,如果把洪武二年常遇春的作战路线图梳理一下,你就会发现他的死因。洪武二年春开始,徐达和常遇春自山西率兵征陕西,迫使李思齐投降,这时候,身在上都的元惠宗命丞相也速率兵向北平反扑,得到消息的常遇春亲率一万骑兵从陕西向北平猛赶,赶走了元军后又奔袭千里追赶,然后又向西折向上都,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在四个月内,常遇春在整个北方来回折腾,而且都是快速的长途奔袭。我们可以预见的是在过去的征战岁月中,常遇春已经积劳成疾,而洪武二年的来回折腾只是一个诱因而已。

    帝国武将除了徐达、常遇春,第三号人物就是李文忠,李文忠用兵的特点就是快,跟其他战将一样,李文忠依然有着辉煌的战绩,在常遇春死后,帝国对于北方的战事就交到徐达和李文忠手里,但今天看来李文忠的武将身份并没有给他带来太多的亮点,他的亮点就在于他是当时军队中唯一的文人。

    李文忠本是洪武的外甥,从小聪明伶俐,甚受洪武喜爱,后来从北方回来后,洪武帝曾让其执掌大都督府,李文忠退休后便过起了儒生的生活,披上战袍是武将,脱下战袍是儒生,帝国也只有李文忠能够实现如此华丽的转身。

    赋闲在家后,李文忠便整日与一批儒生谈古论今、吟诗作赋,有些人想给皇帝劝谏走不了马皇后的渠道,便开始走李文忠的渠道,李文忠数次上书朱元璋,虽然最后遭朱元璋斥责,但终归是对朱元璋施加了影响,洪武十七年,李文忠病死。

    除了这三位将领外,还有一位冯胜也值得介绍。冯胜的亮点就在于洪武五年的一场战役,这是明帝国的一场关键战斗,在这场战斗中王保保取得了第一次胜利,徐达和李文忠遭受了从军以来的第一次大败,这场战斗也是明帝国建立以来的第一次大败,而冯胜却在这场战斗中胜了。

    为了彻底肃清草原势力,经过两年的酝酿,明军又一次对草原发起了冲击,此次的布局显示了朱元璋的决心。全军一共十五万人,中路军由徐达率领,李文忠率领右路军,冯胜率领左路军,三路大军一起向漠北草原奔去。此次三路大军的主力是徐达和李文忠,既然主力是徐达和李文忠,那么对方对付的重点也是他们两个,此次王保保学会用计了,而从徐达和李文忠的进攻特点来看,两人由于之前的一直胜利而明显的开始了轻敌。

    【百\|度\|搜\|經\|典\|小\|說\|免\|费\|下\|载\|小\|说】-1013:39:49

    徐达和李文忠被元军引诱深入,虽然中了埋伏,但这些对强大的帝国正规军来说算不上什么,很快徐达和李文忠带着各损失了一万人马的队伍退出了战场。

    而西路军冯胜的表演则刚刚开始,冯胜和傅友德率数万军马在整个西北七战七胜,彻底肃清了元军在西北的势力,也结束了元军在西北的骚扰。

    此次的出征没有达到预期目的,朱元璋对蒙古的进攻开始暂停,而蒙古也转向防御。那么从此次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冯胜的战力。

    明初的武将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早死,从常遇春、李文忠,再到邓愈、汤和,都是盛年而衰,其实这也可以从侧面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明初的一系列战事过急、过猛,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明初战将的性格特点,那就是忠于王命、使命。明初的武将是伟大的,也是可爱的,他们为了帝国打下一个不朽的江山,大多数武将并无私欲,且出身贫苦,他们勇猛、品性优良,在帝国这个舞台上将一个武臣演绎到了完美。

    经过数十年的征战,帝国的战将们逐渐谢幕,朱元璋也没有亏待他们,他们大都被封了爵位,子孙也得到了荫泽。但也有一些武将因为跋扈、犯事或者不符合朱元璋的心意而受到残酷的诛连。

    明初是朱元璋一个人的舞台,没人能够影响到他,在整顿完了文官队伍之后,洪武皇帝又把矛头对准武官,蓝玉是一个切入点。

    蓝玉在开国功臣中算不上是有影响的人物,他本是常遇春的内弟,蓝玉第一次走上帝国的舞台是洪武十四年征讨云南的战争,蓝玉走上人生的顶峰是洪武二十一年的一仗。这一仗明军一直打到贝加尔湖,彻底打垮了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此后,蒙古高原又再次进入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前的混乱状态,各部为了汗位而相互仇杀。

    洪武二十一年的这一仗也是继洪武五年徐达、李文忠北征蒙古失利后对蒙古的决定性一仗,这一仗又给朱元璋培养了一个像李善长那样的棘手人物——蓝玉。

    洪武二十一年这一仗后,蓝玉变得越发娇纵,他在军中安插私人、畜养家奴、侵占田亩,这些都触动了朱元璋的神经。如果说胡惟庸案是对不法文官的清洗,那么蓝玉案则是对不法武官的清洗。从洪武三年李善长告病起,朱元璋就已经开始酝酿对文官的整治,而洪武二十年朱元璋颁布《大诰武臣》实际上就是酝酿对武官的整治。当你搞清楚《大诰武臣》的背景就知道了。

    洪武朝军中已经开始出现很多弊端,军官冒领军饷、侵占军田、虐待士兵,导致军士逃亡,朱元璋颁布的《大诰武臣》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虽然《大诰武臣》颁布了,但并没有制止住军中的违规行为,朱元璋开始酝酿采取其他的办法来对付。

    蓝玉事件不过是洪武整治军队的一个借口,《大诰武臣》中列举的军队犯罪案件皆是触目惊心、令人发指,无论有没有蓝玉,洪武朝对军队的整治都会发生,只是蓝玉的娇纵使得整治集中在一点而爆发。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