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三国,伤不起!》:三国第一神贴,你没见过的高手对决!(每日更新)

正文 第336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W.DSNT|-0914:02:20

    曹氏首将,国家元勋

    曹仁谥曰忠侯,按《史记·谥法解》云:“危身奉上曰忠。险不辞难。”故当魏一朝,“忠”实为大誉之谥,只有夏侯元让同焉。仁、惇二人虽同有宗族之谊,但观夏侯惇所为,颇名不副实,濮阳遭劫,更是武将的耻辱,其功业实不如曹仁远甚。而夏侯渊急进轻躁,虽有军功,然身死疆场,得恶谥曰愍。名望亦稍不如曹仁远矣。

    另,《傅子》有载云:“曹大司马之勇,(孟)贲、(夏)育弗加也。张辽其次焉。”这是多么骄人的称誉!令江东小儿不敢夜啼的张文远,也次于曹大司马,谁说子孝是庸才?故曹仁论功业则胜于夏侯惇、论名望则高于夏侯渊、论党族则亲于五子良将,又享善终,宁不为良将乎?

    W.DSNT|-0914:14:18

    以下资料来自百度百科,基本符合实实,大家可以仔细考察曹仁的军事才能。

    身为曹操手下第一大将,位居第五难道还高了?敬请大家指正!

    曹仁的武功

    曹仁(168——223),字子孝,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他是曹操的堂弟。少年时期就好弓马戈猎。东汉末年,豪杰并起,曹仁就“阴结少年,得千余人”,在淮、泗之间来回活动。曹操起兵之时,他就带着这批人投奔过去,曹操就任他为“别部司马”、“行厉锋校尉”。

    从上文可知,曹仁可以阴结千余人,说明他的家世非常也。一旦归曹,马上就被重用。之后,曹仁就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了。

    1、讨徐州

    其实,早在曹仁跟随曹操为报父仇而讨伐徐州陶谦之前,他就随军击破淮南的袁术势力,并且在这场战争中斩获颇多。

    曹操征讨徐州!曹仁就做了这次战争的前锋,带领骑兵从另一条路攻击陶谦的部将吕由,击败了敌人。然后,和曹操的大军在彭城会合,再次击破陶谦的军队。陶谦节节败退,曹操乘胜追击,曹仁也随同攻击费县、华县、即墨和开阳等县城。陶谦连忙派将领救援这些地方,曹仁又出动骑兵,大破援军。陶谦退到郯县固守,曹操围攻不下,只好转而攻击邻县,盛怒之下,所到之处,屠城!鸡犬不留!

    2、攻吕布

    公元195年(献帝兴平二年)曹操再次攻击吕布,曹仁又另领一路骑兵进攻句阳。于是,我们看到,在曹操的眼里,曹仁是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将,已经两次另领军队袭击敌人了,这时候,曹仁是二十七岁。句阳失陷,吕布部将刘何被擒,曹仁立了一大功劳。

    次年,曹操听从了谋士荀彧的建议,迎汉献帝到许都,以便“挟天子以令诸侯”。曹仁因为屡立有战功,被封为广阳太守。曹操器重他的勇猛和才略,不想他离开自己,于是没有叫他就任,而把他留在身边,以议郎的身份指挥骑兵。看官,我们又留意到一点,就是曹仁一出场就是领骑兵的。

    3、征张绣

    197年(献帝建安二年)曹操征讨张绣,曹仁又另领骑兵出击宛城以外的旁县,以牵制张绣的兵力。曹仁这次俘虏了男女三千多人

    曹操败退时,张绣紧紧追来,曹军大败,士气大丧!曹仁于阵前挥臂激励军士,神情十分激昂。曹军由此军心再振。曹操看在眼里,“壮之”。于是大破张绣军。张绣就投归刘表了。

    4、战官渡

    著名的官渡之战怎会少了曹仁?公元200年(献帝建安五年),袁绍和曹操两军相拒于官渡(今河南中牟县境)。袁绍派刘备领兵出击汝水、颍水一带,自许都以南,官民人心惶惶。曹操很是苦恼,曹仁说:“南方郡县知道我军正处于紧急状态,必定不能去救援。刘备突然重兵压境,难以抵挡,必然不得不背叛求生,这是可以理解的。不过,刘备统率的是袁绍的军队,袁兵未必服从他的指挥。我们如果发动攻击,必定可以击破他。”曹操认为他说得正确。于是,命曹仁率领骑兵迎击刘备,果然击败敌军。曹仁跟着收复那些背叛的州县,凯旋而归。

    一计不行,又生一计。袁绍再派部将韩荀由小路进军,意欲截断曹军的粮道。曹仁早在鸡洛山等候多时了,挥军而出,大破敌军!此后,袁绍再也不敢分兵外出了。

    但是,现在就轮到曹仁表演了。他和将军史涣等人又抄小路,绕到袁军的后方,劫杀袁绍护送运粮车的军兵,并且一把火烧了袁军的军粮!好一个“以其人之道还以其身”!

    官渡战后,曹操出征乌桓。降将高干据并州反,在壶关(今山西长治北)拒曹军。曹操围攻甚急,他非常痛恨叛军,又看一连几天都不能攻下壶关,就向外宣告:“攻下城后,就屠城!”可是,一连几个月都不能攻陷壶关!曹仁就对他说:“围城必示之活门,所以开其生路也。今公告之必死,将人自为守。且城固而粮多,攻之则士卒伤,守之则引日久;今顿兵坚城之下,以攻必死之虏,非良计也。”(《三国志·曹仁传》)曹操想了想,认为他说得对,于是,听从了曹仁的计策。果然,壶关投降了。战后,检录战功,曹仁被封为都亭侯。

    列位看官不知道有没有看到刚才曹仁所说的话,这就是兵法上所说的“围三缺一”了,在冷兵器时代,这种作战思维用以分化敌人的战斗力,如果敌军抱着必死心,就算我军力量较盛,也必定牺牲不少。曹仁可以看到这点,曹操焉能不佩服呢?后来的司马昭围攻据守寿春城的诸葛诞,他的“子良”钟会也建议“围三缺一”,给敌人一个缺口逃走,那么敌人也就不会死战到底了。看来,一句话:“英雄所见略同也!”

    5、拒周瑜周瑜是吴军的名将也。

    我之所以将曹仁列为曹魏“第一大将”的两个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曹操赤壁之战大败了,败于周郎手上,曹仁独拒周郎,虽然最后是失败了,不过,他据守了一年有余啊!独当周郎的还能找到几个?

    公元208年,曹操赤壁战败,命征南将军曹仁留守江陵,自己就回许都去了。周瑜、程普率数万人来攻。前锋数千人刚刚到达,曹仁就在城楼看见了,连忙招募勇士,得三百人。他派部将牛金出城迎敌,但是吴军势众,牛金的军士太少了,被敌军团团围住,十分危急!长史陈矫看见牛金部众在敌军中即将覆灭,吓得面无人色。曹仁大怒,吩咐左右牵马来。陈矫等人连忙拉住他,劝道:“敌人势众,不可抵挡啊,就算是放弃了几百人吧,将军切不可以身冒险啊!”曹仁不听,披甲上马,带着手下几十名骑兵出城而去。看看离敌人还有百余步之远(有必要讲一下“步”,它当然是长度单位,但是历来长短不一,周代为八尺,秦代为六尺,后来又为五尺,真是奇怪,变化多端。而且,我们还看到,有现代汉语词典注解为:古时一举足叫跬(半步),两足各跨一次叫步。无论如何,都说明曹仁距离敌军不是很远,几百米吧),有一条河渠阻隔着他们。陈矫他们以为曹仁应该就在那里鼓舞前军的士气。谁知道曹仁拍马过河,直冲入敌阵!于是,牛金等人获救,但是,还有一部分勇士未能突围,曹仁再次冲入敌阵,杀死数名敌军将士,把那些勇士解救出来。敌军还军退去。陈矫等人一开始看到曹仁出城杀敌,很是惧怕,及至见他全身而回,不禁叹曰:“将军真天人也!”

    从此,三军皆服其勇武过人。曹操听闻更加对他另眼相看,转封安平亭侯。但是江陵城的局势依然十分的严峻。周瑜的大部队已经开到,并且隔江扎营。有了先前的教训。周瑜已经不敢随便采取攻势。这个时候甘宁提出意见要求去攻打夷陵,周瑜同意并派他去攻取夷陵。迅速就将夷陵攻下。夷陵在江陵西部,和江陵成为犄角之势。曹仁对夷陵失守很重视,派出五,六千人去夺回夷陵。很快便将夷陵包围。只可惜周瑜吕蒙亲自赶到将曹军完全击溃,夷陵完全在吴军控制下。周瑜趁势渡过长江扎营,直接面对曹仁。此时的江陵已经是孤城一座。前有周瑜刘备等两国精锐兵临城下,后有关羽在后打游击切断补给线,形势危急。曹操确实没有选错人,曹仁不但是一个进攻型选手,而且防御战也打的有声有色。凭借着江陵充实的储备,曹仁和周瑜耗上了,这一耗就是一年。《三国志》里记载,这一年里,双方互相对峙,伤亡都很大。其间还在一次战斗中使周瑜右臂中箭,伤势严重以至于卧床不起。一年过去,江陵城中储备已经殆尽,守不下去了,曹仁便放弃江陵北上突围。曹军各地守军亦从各处赶来接应曹仁,曹仁安全回到襄阳继续镇守荆州。周瑜得到南郡也不再进攻。至此,江陵攻防战结束。江陵虽然失守,但为曹操赢得了一年的修养时间。从战略意义上来说并不是失败。况且他的对手都是当时的一流名将,又以败军之师迎得胜之勇,而立于不败,不能不说曹仁的军事天赋在此战得到充分发挥。然而,这才是刚开始,好戏还在后头。

    江陵拉锯战虽然以曹仁失败而告终,但是,他的勇武,他的坚毅,他的守城之道,难道不值得称道吗?

    6、破马超曹操征讨马超,以曹仁为行安西将军,督诸将据潼关。“督诸将”,可见曹仁乃诸将之首也。当然,曹操又亲自到来,马超是一介武夫,他不是曹操的对手。两军在渭水以南决战,马超败退。此时,中原后方有苏伯、田银等民众作反。曹仁被任命为“行骁骑将军”,都督七军讨伐苏、田叛军。胜利而归后,曹仁再次被命为“行征南将军”,假节,屯樊城,镇荆州。后又为“征南将军”,正式的了。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