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三国,伤不起!》:三国第一神贴,你没见过的高手对决!(每日更新)

正文 第335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W.DSNT|-0911:48:19

    关于孙策孙坚和公孙瓒的军事水平,我想提醒大家注意一件事。

    诸葛亮征南蛮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为何到了和魏交兵就师出无功呢?

    孙策能平江南,到了中原能否一样攻无不克?

    大家想想民国时期,冯玉祥、阎锡山或者段祺瑞这些人的军事水平和**、栗裕、傅作义能比吗?

    军阀混战前期拼的是谁狠,可是到了后面的中原大战便要讲兵法。

    所以孙坚孙策和曹仁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W.DSNT|-0914:00:10

    第168章深藏不露:刘晔座上杀人

    且说袁术败亡之后,扬州便留下了权力真空,而且曹操之前在西线与张绣、刘表纠缠不清,和袁绍又有大打出手的动向,也没有及时肃整扬州。

    这个时候,扬州的地盘上又崛起了一个小军阀,名字叫郑宝。

    据《三国志?刘晔传》记载:扬士多轻侠狡桀,有郑宝、张多、许乾之属,各拥部曲。宝最骁果,才力过人,一方所惮。

    这里只是讲郑宝等人割地称王,而到了《资治通鉴》,语气就变得严厉起来,曰“扬州贼帅郑宝”,直接把郑宝归为土匪了。

    且说这个郑宝在袁术败亡之后,大概知道长江以北早晚要姓曹,已经不大好混了,就想劫掠巢湖附近的百姓到江南去讨生活。

    但是汉末三国之际是个讲究出身的时代,郑宝一想,自己虽然是大帅,但是出身不好,就想找个人代替他出头挂帅,这一来二去,就瞄上了刘晔,原因自然是刘晔是当地大族名人。

    这刘晔有多有名呢?

    刘晔,字子扬,淮南成德(今安徽人),他是光武帝刘秀之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也算是个皇室成员,比刘备正宗多了。

    虽然是皇族,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刘晔也没能逃过。

    据《三国志?刘晔传》记载:刘晔的爸爸叫刘普,母亲姓啥不知道,名修,生下刘晔和比他大两岁的哥哥刘涣。

    在刘晔才七岁,而刘涣仅九岁时,他们的母亲病重,临死时告诫两兄弟说,“你们爸爸的仆人喜欢谄言害人,我死了以后,他肯定会祸乱我家,你们长大之后如果能除去他,那么我就死而无憾了。”

    当刘晔长到十三岁的时候,就对他十五岁的哥哥说道,“我们母亲死去之前的话,现在可以做了。”刘涣也点头道,“行!”

    于是刘晔即伙同哥哥刘涣到内室里把父亲的仆人给杀了,然后出去到母亲坟前跪拜。

    这下全家人大惊失色,赶紧告诉刘晔的爸爸刘普。

    刘普大怒,派人去捉拿刘晔。

    刘晔回来后,跪在地上给父亲刘普道歉道,“我杀了您的仆人,是遵照母亲临死时的遗言,现在宁愿承受没有请示您就杀人的惩罚。”

    刘普看到这个十三岁的儿子如此有胆识,暗暗称奇,也就没有责怪刘晔。

    于是刘晔的名声就越来越大,连那个弄出“月旦评”的许劭都知道了,称刘晔有“佐世之才”。

    有了许劭的品评,刘晔的名气自然更加响亮。

    这是刘晔早年的事情,此事虽然不大,但也比较另类,因为我们一般来说,少年杀人的最终都会成为大将,比如夏侯惇、关羽、典韦等等,可是刘晔少年杀人,后来竟然能成为重要文臣,也算是一个奇人。

    W.DSNT|-0914:00:49

    既然十三岁手上就有人命,那刘晔此人的心狠手辣恐怕比曹操也相差无多,所谓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以后提到刘晔的时候我们就要格外小心,因为刘晔温文尔雅的表相下面,很可能藏有一颗毒比蛇蝎的心。

    当然,用三寸毒舌就可比百步飞剑取人首级,这是谋士的必备素质。

    这件事情按说就可以到此为止,但是有几件事情还值得玩味。

    1,刘晔的母亲是家主,为什么要杀一个仆人都做不到呢?

    2,刘晔和刘涣是少爷,他们想杀一个仆人有那么难吗?还要等了六年?!

    3,这个仆人有多牛呢?能牛到刘晔杀了之后,他们的爸爸还要治刘晔的罪?!

    或者说,三国时期的仆人的地位能高到没边吗?

    这种事情按常理是推测不出来什么的,而从刘晔的母亲临死都对那个仆人恨之入骨来看,这中间很有可能有些隐情。

    所谓的隐情,就是史书上没法写明的事情。

    能有什么隐情呢?

    是不是那个仆人是刘晔爸爸的基友呢?!

    不得而知,这里也不再八卦,留给大家一个想像的空间吧。

    正因为刘晔文武兼修,所以郑宝当时想找人当带头大哥,就找上了刘晔。

    刘晔是皇族成员,自然不想跟郑宝去落草为寇,于是非常头疼,但是又没有好的办法。

    但是机会还是来了,正好曹操打败袁术,派使者到扬州整顿地方。

    刘晔见此情形,便去拜见曹操的使者,论及当前时势,并请使者在他那里停留数日,安排好了一出刘晔版的鸿门宴。

    朝廷来了使者,刘晔已经去拜见了,郑宝自然也不闲着,于是带数百人带着牛和酒迎接使者,并等待刘晔。

    刘晔则在中门外设酒菜饭席给郑宝部众,自己则与郑宝在内宴饮,并暗中要人借敬酒的机会杀掉郑宝。

    但好事多磨,郑宝虽然是好汉,却是个不好酒的好汉,并且很留意身边的人,于是刘晔安排的刺客便不敢下手。

    这时堪称恐怖的事情发生了:刘晔亲手抽出佩刀,一举斩杀郑宝,并斩他的头下来,向他的部众恐吓:“曹公有令,敢有动者,与宝同罪。”

    部众见郑宝已经被杀,群龙无首之下都很震惊和害怕,跑回营舍。当时营中尚有精兵数千,刘晔为防他们作乱,即骑郑宝的马匹到郑宝的营门前,向一些首领陈说祸福利弊,最终众人叩头迎纳刘晔,想奉刘晔做第一把交椅。

    我不知道大家看到这一段是什么感觉,反正我的感觉就是恐怖。

    如果说刘晔十三岁时就敢杀父亲的仆人是初生牛犊不畏虎,是个愣头青,那此时举手投足之间做掉扬州一个大军阀,这就有些耸人听闻。

    先说刘晔安排去刺杀郑宝的那个杀手,他既然能被选出来执行刺杀任务,肯定也是勇悍之人,可是一个杀手面对张宝都不敢动手,可见郑宝的个人武艺十分惊人。

    可是杀手都不敢动手刺杀的一代强人,居然被刘晔轻松刺杀,这刘晔难道还是一个深藏不露的武学高手?!

    按说成为江湖大哥是很多人做梦都想的事情,但是刘晔却拒绝了,《三国志?刘晔传》记载:晔睹汉室渐微,己为支属,不欲拥兵,遂委其部曲与庐江太守刘勋。

    即刘晔并不想在天下大乱之际裂土称王,就将郑宝的这支部队送给庐江太守刘勋了。

    这时我们就明白了,同样是江湖大哥,刘备做梦都想有一块地盘好施展手脚,而刘晔则是拱手将地盘送给他人,可见要想成为军阀真得有吞吐天地的雄心,刘晔这种人,虽然**怀韬略,但还是不适合当主公。

    刘晔自己不想当大哥也就罢了,他为什么会将郑宝的军队送给刘勋呢?

    这刘勋又是何方神圣呢?!

    刘勋其实前文也出场过。

    在写孙策的时候,我们提到过一个细节,即袁术派孙策去打仗,说打赢了就升他为庐江太守,结果后来放了孙策鸽子,把庐江太守的大印送给了刘勋。

    而袁术在败亡之后,他的老婆孩子就是去投奔了刘勋。

    这样说来,刘勋还是袁术的一个亲信,在江南地面还是很有些影响力的。

    而刘晔之所以把部众交给刘勋管理,大概是他们都姓刘,可能有些同宗的关系。

    刘晔要把这支军队送给刘勋,刘勋也有些奇怪,问他为什么,刘晔便答道,“郑宝之前对这些人管束不严,他们都以烧杀抢掠为生,我没有声望,如果对他们严加管理,他们就会对我产生怨恨,时间长了必有祸事,而大人您位高权重,所以我把他们送给您管理。”

    这句话说得似是而非,其实刘晔要肃整他们又有何难,只是刘晔可能像有些剑客那样,只喜欢自己修炼,并不喜欢过前呼后拥的生活,所谓人各有志不可勉强。

    袁术死了,刘勋又平白接受了郑宝的残部,一时势力非常强横。

    刘勋的强大让一个人很不爽,此人当然就是孙策。

    此时孙策已经被曹操封为吴侯,自然感觉江南以及长江沿线这块宝地就是他的,怎么能容忍刘勋又壮大起来呢?

    本来袁术在的时候,孙策还不好意思来抢安徽地区,现在袁术死了,孙策就将目光从江西转移到安徽南部了。

    要说起来,孙策和刘勋之间的恩怨还挺复杂。

    首先是刘勋抢了孙策的太守之位,因为按照袁术和孙策的约定,这庐江太守之位本来是孙策的。

    虽然此事责任主要在袁术,但袁术已死,刘勋必然要替袁术受过。

    此外,在袁术败亡之后,虽然有记录表明,袁术的老婆孩子是主动去投靠刘勋的,但是《三国志?吴书?孙讨逆传》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说法如下:后术死,长史杨弘、大将张勋等将其众欲就策,庐江太守刘勋要击,悉虏之,收其珍宝以归。

    按照《孙策传》的说法,就是杨弘、张勋这批袁术的部将是想到江南投奔孙策的,可是被万恶的庐江太守抢劫了,导致没能去成江南。所以袁术的大部分地盘也被刘勋而不是孙策接收了。

    所以孙策要出兵来打刘勋就理所应当。

    欲知此事真伪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