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山人宰相李泌传奇》解密大宰相的丰功伟绩,传奇人生!

正文 第48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2-2111:25:53

    6

    然而,唐军的胜利,并没有给洛阳人民和天下百姓带来好运。

    回纥汗**进入东京洛阳以后,他们就开始肆无忌惮地大肆烧杀,劫掠,抢夺财物,侮辱妇女。官军也居然认为洛阳是匪区,人民是叛逆,大施暴虐;朝廷对回纥军,官军的暴行居然也是不闻不问。

    结果,不管是官是民,是男是女,衣物都全被剥光,只好用纸裹身。

    听说了这些消息,李泌不住地扼腕叹息:“黎民百姓啊,你们的命运实在是太惨了啊!当初,朝廷对沦陷区的人民是置之不管,毫不怜惜;如今,手无寸铁的人民却又要遭受回纥大军,官军的暴虐,不知天理在哪里?是非在哪里?”

    李泌对皇帝李豫一阵深深的失望:“民之不保,谈何治国呢?”

    7

    自从763年,史朝义被杀后,安史之乱就基本平息。

    望着那一群群带着悲喜交集心情回家的难民们从衡山下拖儿带母,络绎不绝地经过,李泌也是百感交集。他吟诵着杜甫的那首著名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快诗,端起了久违的酒杯,怎么也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与喜悦。他和卢公子在月光之下,饮酒赋诗,喝得酩酊大醉。

    第二天,李泌带着宿醉醒来,头还在隐隐作痛。很久都没有这么尽兴了,这让李泌又想起了与先皇李亨交往的那些日子。

    8

    欢乐总是容易过去。没过多久,李泌的忧虑就又再次迅速升级。

    朝廷的好日子也很快过去了。政治举措的种种失误,导致了朝廷的内忧外困。

    地方上,节度使们日趋跋扈,他们各自为政,没有把朝廷看在眼里。田承嗣等归顺的将领,看出了朝廷的内斗和虚弱的情形,渐渐不把中央的号令放在心里。

    可是,为国尽忠,立下卓越功勋的著名将领仆固怀恩却被奸佞嫉妒的辛云京,骆奉仙等将领逼反。

    仆固怀恩家门,为国战死牺牲的有四十六人,女儿也远嫁回纥汗国和亲。

    他自己更是功勋卓著,屡立战功。他曾经说服回纥可汗帮助唐军,两次协助收复两京,平定黄河南北的动乱,对国家的贡献无人能比。

    然而,他却不能摆脱谗言的诬陷和诋毁。因此,他的愤怒与怨恨也特别强烈。他上疏皇帝李豫抗议,但无济于事,反而引来奸佞们更大更多的报复行为。

    激怒之下,仆固怀恩只好举兵自救,反叛朝廷。

    10月,吐蕃王国也乘唐朝廷危急,内忧外患,于是,趁火打劫。吐蕃军队侵入帝国边塞,逼近京师长安。京师震动,人民恐惧。

    仓促间,皇上李豫只得起用闲置多年的郭子仪担任副元帅。但此时为时已晚,郭子仪没有一兵一卒,已经无济于事。

    10月6日,吐蕃王**抵达渭河便桥。但李豫却早已没有祖先李世民的气魄,无力抵抗蛮族大军。

    10月7日,皇帝李豫放弃长安,向陕州逃命。

    10月9日,吐蕃进入长安。长安再遭浩劫。

    不久,郭子仪终于招到救兵。他与其他将领配合,当机立断,妥善处置,才终于逼迫吐蕃大军撤离京师。然而,京师残破的局面,也已经无法挽回。

    12月,皇帝李豫重返京师。他看见京师一片凋零,西方国土数州,沦落吐蕃之手,他恨之入骨,却又无可奈何,无计可施。他只能够叹息朝中无人。

    听到这些噩耗,李泌对吐蕃王国恨得咬牙切齿。他发誓,总有一天,一定要好好地教训教训吐蕃王国,一雪国耻。

    2011-02-2113:50:26

    9

    自763年以来,直到768年,朝廷一直受到吐蕃入侵与节度使反叛的困扰,国事没有任何明显的起色。虽有郭子仪等将领的军事反击,但也难以解决朝廷面临的根本问题。

    公元768年终于来临了,唐朝廷的国事却是日颓。

    皇上李豫对节度使之流军阀宽厚容忍;对宦官亲近,纵容。而为了解决窘迫的经济问题,棘手的军事问题,他却只知道大事征收重税,巧立名目,大肆盘剥百姓,对小民的悲苦也置若罔闻。天下人为之扼腕叹息。

    李泌呆在山中,是越来越不安稳。自己倒不是迷恋什么权利地位,而是看到十年过去,朝廷却没有什么起色,而忧心如焚。光阴易逝,如果自己再不为国效力,恐怕将有负自己生平立下的报国忧民之志。

    朝廷也潜藏着越来越大的危机,地方的离心力越发强烈。必须加强中央的向心力,才有可能度过危机。

    然而,边塞的动乱,吐蕃的崛起,侵扰,使朝廷没有一日安宁。

    朝廷衮衮诸公,个个鼠目寸光,他们只能看见眼前的利益。割据势力日趋强大,朝廷却似乎茫然不知,只知道得过且过,苟且行事。

    宫中,宦官权利根深蒂固,盘根错节。禁军兵权被太监们牢牢控制,倒下一人,其他人就随之崛起。朝中,权臣与宦官相互勾结,朝政混乱,越发不可收拾。

    最遭殃的还是黎民百姓。叛乱的伤痛还未痊愈,他们又要忍受政府苛政的压榨,蹂躏,欺凌。朝廷中没有一个人想到解救他们。无奈之下,他们只有铤而走险,或投靠依附割据的地方势力,有的干脆投降吐蕃王国,回纥汗国,以求暂时的生存和安宁。

    10

    衡山中,李泌,卢公子早已成为了莫逆之交。他们无话不谈,彼此的喜怒哀乐都会感染对方,影响着彼此的情绪。

    卢公子仍同从前一样,保持着每月消失几天的习惯。那几天,就会令山中的李泌更加孤独,寂寞,挂念不止。

    李泌感到奇怪的是,卢公子,这个二十出头的年青人,居然能够耐住山中的寂寞。他一心读书,而从无任何亲人来拜访或者打扰他。他就像自己一样,也成为了一个隐居的山人。

    当768年那年的春节过去之后,那年青人卢公子和书童却突然没有了踪影。他们匆匆而去,连招呼都没有打一声,就突然蒸发般地从李泌眼前消失了,令李泌为他们担心不已。

    三个月过去,李泌依然没有打听到他们的任何消息。

    开始,李泌以为他们还是不过像往常一样,消失几天,就又会准时回来的。就像平常猜测的那样,他们回家不过是小住几天而已。

    李泌本是一个生性豁达的人,如今却开始有了种种不安与忧虑。天下并不太平,卢公子主仆二人究竟去了哪里呢?他们会不会遭遇什么不测呢?

    询问道士们,他们更不清楚。李泌失望和担心已极。没有办法,李泌只有托地方官吏帮助四处打听。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