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山人宰相李泌传奇》解密大宰相的丰功伟绩,传奇人生!

正文 第47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2-2011:17:52

    当然,李辅国之所以能够为所欲为,还得益于他当初与皇帝李亨的张皇后的勾结。

    张皇后与李辅国内外相应,控制宫内宫外政权。他们对不利于自己的人,无论是高官还是显贵,都是除之而后快。

    就连李亨的次子建宁王李倓这样聪明过人,尽心辅佐大哥广平王李豫,深得皇帝欢心的儿子,也最终由于张皇后与李辅国的谗言中伤,以致最后被皇帝李亨下诏赐死。元帅府行军长史李秘也被他们赶回了衡山隐居。

    李辅国与张皇后的狼狈为奸都是为了各自的利益。

    可是,在李亨病重期间,李辅国与张皇后却在决定由谁继承皇位的问题上发生了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

    李辅国支持太子李豫登基称帝。而张皇后因自己的儿子兴王李佋没有被立为太子,而太子李豫因为早年的仇恨不肯与自己联合,而转而支持李亨的次子越王李系继位。

    张皇后为了便于自己将来继续插手政局,密谋准备杀掉李辅国以及太子李豫,策划越王李系继位。

    最终,张皇后根本就不是老奸巨猾的李辅国的对手,以失败告终。太子李豫在李辅国的挟持拥戴下即位。

    于是,出现了李辅国居功自傲,气焰嚣张,大权在握后,为所欲为的一景。就连皇帝李豫也没有放在李辅国的眼里。

    李辅国的这些狂妄犯上的举动自然引起了皇帝李豫的不满。但由于皇帝李豫十分忌惮李辅国掌握禁军军权,因而也只得忍气吞声,等待良机。

    就在这一年,皇帝李豫终于任命程元振掌管了部分禁军军权,于是准备除掉李辅国。

    就这样,皇帝李豫陆续罢免了李辅国的所有职务,并最终把李辅国逐出了朝廷。

    不久,李辅国就被人刺杀身亡,死在自己的家邸里。民间纷纷猜测,是皇上派刺客秘密刺死。

    一代骄横嚣张的奸宦李辅国,就这样暴死家中,灰飞烟灭。

    4

    最初,公元761年年底,燕军内部又发生流血政变,史思明被自己的儿子史朝义杀死。史朝义自立为燕帝,亲自坐镇洛阳。史朝义是史思明的庶长子,骁勇,宽厚,下多附者,但却无经略之才。他曾经被史思明封为怀王。

    761年,宦官鱼朝恩、大将仆固怀恩奏称燕军不难扫除,皇帝李亨于是催促大将李光弼尽快收复洛阳。

    于是,李光弼会集鱼朝恩等部将,屯兵北邙山下,摆开攻城架势。但由于李光弼准备并不充分,终于没有打过史朝义叛军。一交火,李光弼大军就大败,死了数千士兵,器械丢弃无数。河阳、怀州均陷入燕军之手。

    李光弼再次黯然离洛,退到黄河以北的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

    公元762年,皇帝李豫继位,他打算继续收复洛阳。

    2011-02-2013:02:03

    起先,史朝义乘唐室有丧,派人诱惑回纥汗**队南下攻击唐帝国。

    九月,新皇帝李豫遣使与回纥汗国修好。当得知回纥汗国大军已为史朝义所诱,发兵南下时,李豫急命殿中监药子昂前往忻州(治今山西忻县)南犒劳回纥军,又命令登里可汗的岳父仆固怀恩,前去劝说登里可汗改变自己的主意。

    经过协商,回纥汗国登里可汗同意再次助朝廷讨伐叛军史朝义。

    因此,十月,李豫调集各路兵马来攻洛阳。

    这次,李豫似乎下了大决心。李豫以其子雍王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任命仆固怀恩为诸军节度行营副元帅,与诸道节度使军队及回纥兵会师于陕州(治今河南三门峡市西),进讨史朝义。

    二十三日,官军从陕州出发。

    仆固怀恩与回纥左杀为前锋,陕西节度使郭英、神策观军容使鱼朝恩为后继,由渑池(今属河南)东进;潞泽节度使李抱玉自河阳南下;河南等道副元帅李光弼由陈留(今河南开封市)西出,会攻洛阳。

    雍王李适留镇陕州坐镇指挥全局。

    燕军史朝义闻官军将至,立即召集诸将商议对策。其部将阿史那承庆认为,朝廷如果只派诸道节度使率所部而来,宜全力迎战;若与回纥军队同来,其锋不可挡,宜退守河阳以避其锋。史朝义固执己见,不听从阿史那承庆的建议。

    二十七日,唐军推进至洛阳北郊,分兵攻怀州(治今河南沁阳)。二十八日,官军攻克怀州。

    三十日,唐军列阵于横水(今河南孟津西北),准备对叛军发动攻击。

    史朝义见唐军紧逼,立即命令其部将率兵数万,于城外立栅自固,企图阻挡唐军。

    官军副元帅仆固怀恩则布阵于洛阳西原,另派骁骑及回纥兵沿山迂回至城外史军栅营的东北,首先对燕军前后夹击,大破史军。

    见己军开战不利,贼首燕帝史朝义亲率主力十万出城援救,列阵于昭觉寺。

    此次战役,两军主要在孟津横水展开。唐军合兵于北邙山上,史朝义自领精兵十万,外围有数万贼兵,分为数路,来迎击唐军。

    起初,唐军发起猛烈的攻击,对燕军杀伤甚众。但史贼依然坚持阵地不动。鱼朝恩派射生将五百人力战,对史军虽多有杀伤,但对其营阵的冲击仍不奏效。

    在这关键时刻,镇西节度使马璘,单骑驰入敌阵,英勇奋击,史军阵内顿时大乱,左右披靡。于是,唐军大部队随后跟进,大破燕军。

    2011-02-2021:17:53

    这次战斗成为了一次著名的“混打比赛”。两军一开始作战就不讲阵法。步兵和骑兵不分,混战起来:步兵砍掉骑兵的马腿,骑兵索性下马和步兵进行步战。

    战场上尘土蔽日,戈甲遍地,尸横遍野,横水都被染成了红色。

    唐大军乘势而进,叛军大败。

    最后,官军大破贼军,斩首一万六千,生擒四千多,降三万两千,击伤数万人,叛军精锐皆尽。

    史朝义大败,伤亡十万人,他领着数百人狼狈地向郑州方向跑了。

    此后,史朝义集结残军转战于石榴园、老君庙等地。在四十多天内八战八败。唐军收复东京洛阳及河阳等城。

    5

    东都洛阳,又一次被唐军收复了。接着,唐军乘胜追击。

    仆固怀恩留回纥兵于河阳,派其子右厢兵马使仆固玚及朔方兵马使高辅成率步骑万余人,乘胜追击史朝义,连克郑州、汴州等地。史朝义逃往濮州(治今河南鄄城北)。

    十一月初,史朝义从濮州北渡黄河,仆固怀恩攻拔滑州(治今河南滑县东),追击史朝义至卫州(治今河南卫辉),再次将史朝义击败。

    此时,史朝义的部将田承嗣等率军四万与史朝义会合,共同迎战唐军。

    仆固玚率军力战,将田承嗣等叛军击溃,长驱追至昌乐(今河南南乐)东。史朝义率魏州(治今河北大名北)兵来战,又败走。叛军史军将领薛嵩、张忠志等各率所领州县军队归降朝廷。

    史朝义逃至贝州(治今河北清河西北),与其大将薛忠义合兵三万南下迎战,进至临清(今属河北),遭仆固玚伏兵袭击败走。

    此时,回纥兵赶到支援。回纥军与唐军会合追击,于下博(今河北深县东南)东南又再次大败史军。史朝义逃往莫州(治今河北任丘北)。

    接着,仆固怀恩派都知兵马使薛兼训、兵马使郝庭玉与兖郓节度使田神功、河东节度使辛云京、青淄节度使侯希逸与仆固玚部会合,进围莫州。

    763年正月,燕帝史朝义因多次出战皆败,他就在莫州城内大阅诸兵,准备做最后殊死一战。

    其属下田承嗣劝他说:“陛下,您不如携精锐将卒还至幽州,与李怀仙的五万兵相合,再掉头来战。为臣我替您死守此城,等你带兵来时我们内外夹击。”史朝义轻信。

    于是,史朝义留下田承嗣坚守莫州,当夜自己带精兵五千突围,北去幽州求援,以解莫州之围。

    临行,史朝义握着田承嗣的双手,以城池存亡为托。田承嗣叩首流泪,样子极其“忠义”。已经上马,史朝义又回头,说“全家百口,老母幼子,全托付给将军您了!”田承嗣深深下拜,泪眼不干。

    史朝义刚出城,田承嗣就召集诸将商议说:“我们起事以来,攻破河百一百五十余城,毁人坟墓,烧人房屋,掠人金帛,壮者死锋刃,弱者填沟壑。事已至此,大军围城,但自古祸福不常,或能转危为安。明天我准备出降,诸位以为如何?”

    诸将知大势已去,都连忙称是。

    黎明,田承嗣燕军就在城上高喊:“叛逆史朝义已经于半夜跑掉,你们赶快去追吧!”唐军不信。

    田承嗣就把史朝义的老母及妻子儿子全都绑上,押送到仆固瑒军营,诸军才知田承嗣是真降。

    于是,官军轻装纵马,追杀史朝义。仆固玚、侯希逸、薛兼训等率兵三万,追击史军至归义(今河北雄县西北),史朝义败走范阳。

    史朝义跑到范阳,精疲力竭。

    李怀仙授命其部下将领李抱忠闭城不让史朝义进城,责备他说:“你们史家人对天子时降时叛,没有恩信可言!以后,又要干什么呢!”

    史朝义乞求说兵饥无粮,请念在旧日的情谊上,给予恩赐粮米。李抱忠派人送粮于开阔地。

    “朝义饭,军亦饭。饭已,军子弟稍稍辞去。”见周遭军卒皆逃散,史朝义也无可奈何,只能流泪大骂:

    “田承嗣老奴误朕!”

    然后,史朝义满怀怨恨和恼怒而去。

    饭罢,史朝义仅率数百骑逃奔广阳(今北京房山东北),又遭守军拒绝。他只得北入奚、契丹。他单人独马,就近转了几个地方,皆遭闭门羹。至温泉栅(今河北丰润东)时,李怀仙的追兵又赶到。

    史朝义在众叛亲离,走投无路的形势下,最后,他只好再次跑回幽州,被迫于林中上吊自杀身亡。

    李怀仙斩其首送于长安号令。

    至此,史思明父子僭号四年而灭。历时八年的安史之乱,终于平定。

    朝廷经过千难万险,终于赢得了平定“安史之乱”的决定性的胜利。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