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山人宰相李泌传奇》解密大宰相的丰功伟绩,传奇人生!

正文 第242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典说|新快|-0818:01:03

    6

    太子李亨在灵武郡登基的消息传到蜀郡,差点弄出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甚至酿成一场腥风血雨。

    那一天正是八月十二日,老皇帝李隆基刚刚在蜀郡成都安顿妥当。恰在此时,在灵武继位的新皇帝李亨派去的使者,也已经抵达了蜀郡府衙,老皇帝李隆基“始知皇太子即位”。

    高力士带着李亨的使者,喜气洋洋地进了行宫。

    “恭喜皇上,太子已经在灵武郡登极称帝!”高力士似乎有些糊涂了,兴冲冲地禀告李隆基。

    “什么?是真的吗?”李隆基竭力控制住自己的恼怒,大声的问道。

    “奴才该死!请陛下原谅奴才的昏聩糊涂!”高力士一下子回到了现实里,心中的喜气一下子消失的无影无踪。

    “太子还不满意吗?难道非要称帝才行?”李隆基没有在高力士面前着意掩饰自己的愤怒,对着高力士一通发泄,“七月十五日那天,朕在前往蜀郡成都的路途上就已经下诏,正式任命太子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兼朔方战区,河东战区,河北站区,平卢战区节度都使,全权指挥和统率天下兵马,前去讨伐安禄山叛军,完成收复两京和沦陷地的重任。他已经掌握了朝廷的实权,难道他还不满意吗?”

    “奴才该死!太子应该满意了!皇上一向了解太子,知道太子一向孝顺小心,谨慎克制。”高力士非常了解李隆基的脾气,他看了看李隆基的脸色,稍歇了一下,就大着胆子回话道,“奴才猜想,可能是太子的手下贪图荣华富贵,而把太子逼上帝位的吧!当陛下任命太子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的诏书颁布以后,全国臣民,都应该知道陛下究竟去了哪里了,他们应该立即向陛下继续尽忠才是。这些奸贼,怎么敢于做出这些叛逆犯上,违背皇上旨意的事情呢?陛下当初在马嵬驿的圣旨,不过是安慰太子的话语,大臣们怎么能够当真呢?”高力士话中有话地说道。

    “爱卿啊,怎么连你也不理解朕的意思呢?是朕说错话了。”李隆基隐藏起自己的懊恼,假意高兴地对高力士等人说道:“朕一言九鼎,言出必行。朕早就说过要传位与太子的,朕怎么会翻悔呢?朕年纪衰迈,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如今,朕的儿子上顺天意,下顺人心,登基称帝,帮助朕处理纷繁的国事,朕该高兴才是,朕还忧虑什么呢?朕怎么会不高兴呢?”李隆基言不由衷地说道。

    其实,老皇帝李隆基闻知自己的儿子太子李亨在灵武郡登基的消息以后,是悲喜交集的。不满、失落,甚至怨恨和恼怒,都交替纠缠在他的心里。

    高力士看出了李隆基的心思,急忙安慰他:“陛下,您是尧舜一样的圣君,哪里会为这点小事烦心呢?你禅位于儿子,正是尧舜之君的所为,必定会美名远扬的。陛下迟早总会有交班的那一天的,您不如想开一些,乐得现在清闲自在更好一些啊!陛下以为如何呢?”

    “还是爱卿最为了解朕的心意。”李隆基渐渐冷静了下来,“朕已经想通了这个问题了。太子一向孝顺,一定会理解朕的心意的。朕自己的年纪已经那么老了,朕把天下的重任,早点交给儿子打理,对朕父子两人,都更加合适一些啊!”想通了这一点,李隆基终于大彻大悟,他的心里最终才豁然开朗,舒坦了一些。

    李隆基心中非常清楚,以陈玄礼为首的禁卫军将士,实际上对太子已经心向往之,太子的羽翼渐丰,如果贸然宣布太子继位非法,必然会引来儿子强烈的反戈一击,这对平定安禄山叛贼,帝国的复兴都是极为不利的。如果自己依然一意孤行,想牢牢地控制住权力不放,有谁知道,最后不会出现父子相残的惨剧呢?对这一点,李隆基的感悟最深。

    “陛下英明!只有如陛下这样的圣君,才会有如此大度的情怀的。父母辛苦操劳一生,都是为了孩子们的美好未来,陛下你说是吗?太子稳重大度,又正当盛年,足可以托付帝国大事!”高力士的劝谏又在耳边响起,一下子把李隆基从思索中惊醒。

    “是的!爱卿说的极是!”李隆基还是有些郁郁不乐,“朕知道爱卿忠心耿耿,一心周全朕父子的感情。朕将用灵武册自称上皇,诏称诰,以示传位与太子,并将很快对太子登基进行册封。”

    经过几天艰难的思索,反复权衡利弊之后,李隆基迫不得已,最终默认了儿子李亨继位的客观现实。

    八月十八日,老皇帝李隆基决定,即刻派遣左相韦见素、房琯、崔涣等亲信大臣,奉上传国玉玺,册封皇帝的玉册,到灵武去举行正式的新皇帝的册封仪式,对太子李亨的即位,予以公开的承认,并给李亨的妻子张良娣送去了七宝鞍。

    韦见素与宰相房琯等人将要出发,李隆基对韦见素等人说道:“爱卿啊,请你们一定把朕的意思告诉皇帝。皇帝从小就仁义孝顺,与诸皇子不同,朕怎能不知道呢?

    当初,天宝十三年,朕就已有传位的打算了,适逢那年有水旱灾害发生,身边的人都劝说朕暂且等待丰年再说,朕就把那件事搁置了下来。近来,又逢安禄山起兵反叛,天下震动,未能完成朕的这一心愿。往日离开马嵬时,朕已有过吩咐。现在皇帝接受天命,朕的心情顿时如释重负。劳驾卿等远去,尽力地辅佐他,不要辜负朕的希望。多难兴邦,自古如此,卿等忠於朝廷,以国家为重,早日平定中原,是朕的期望。”

    李隆基说完,韦见素等已经悲泣得难以自禁,李隆基同时还任命韦见素的儿子韦谔及中书舍人贾至充任册礼使判官。

    所以后来,李亨为了表示对父皇的尊重和感激,又加上房琯拥有虚名,遂任用房琯,担任了他的新朝廷的宰相。

    先前,李隆基一直都有些担心自己的儿子李亨不能很好地继承父业,他最不放心的就是儿子优柔寡断的性格。所以在七月十五日那天,李隆基接受房琯的建议,发布旨令,在任命太子李亨为天下兵马元帅的同时,他又任命他的儿子永王李璘,为江陵府都督,领山南东路、黔中、岭南、江南西路各道节度使;任命儿子盛王李琦,为广陵郡大部督,领江南东路、淮南、河南各道节度;任命儿子丰王李珙为武威郡都督,领河西、陇右、安西、北庭各道节度使。

    盛王李琦,丰王李珙两人都是只挂虚名,并没有离开父皇前去属地就职,而只有永王李璘前往江陵到差。

    李隆基没有想到,就是因为这一任命,促成了儿子李亨与儿子永王李璘的矛盾和冲突,并最终送掉了儿子永王李璘的性命。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