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山人宰相李泌传奇》解密大宰相的丰功伟绩,传奇人生!

正文 第241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典说|新快|-0716:40:12

    慢慢来嘛。

    见众臣慎重其事地来到行宫,李亨知道一定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与自己商议,急忙亲热地招呼大家坐下,吩咐李静忠送上茶来。

    李静忠见大家鱼贯而入,不由得心中大喜,急忙按捺住欣喜,前去吩咐送茶。

    李亨默默地注视着大家坐下,没有率先说话。杜鸿渐、崔漪等人向御史中丞裴冕点头示意,裴冕微笑着点点头。

    接着,裴冕用祥和诚恳的面容看着太子,侃侃而谈起来,与李亨细细地剖析着登极的重要意义。其他人在旁边认真地听着:

    “太子殿下一向英明睿智,想必殿下已经明白了我们来此的目的。殿下啊,我们都不是外人,所以敢于向殿下提出我们的愚见,希望殿下原谅臣等的冒失和放肆的进言,立即登极。

    臣等私下猜测以为,皇上其实早就已经厌倦了国事繁杂的大位,如今南幸蜀川,远离了京师。长安列祖列宗的宗社神器,必须有所依靠才行;天意人事,也不可故意违背。所以,臣等以为,如果殿下始终逡巡退让,不肯接受大家的意见登基称帝,就会失掉亿兆民心,最终定会大事已去!臣等愚昧驽钝,尚且还懂得这个道理,何况如殿下这样聪明贤达的人呢!”

    太子李亨自谦地推辞道:“谢谢大家的信任!本太子识浅智疏,实在难当社稷的重任。如今,本太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如果能够南平寇逆,奉迎父皇的銮舆归京,就是最大的幸事!然后,孤再退居到太子储君的位置,侍膳在父皇的左右,岂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公等的建言,以子叛父,妄自称尊,是不是有些过分呢?”

    李冕与杜鸿渐见太子李亨依然不能理解众臣的深意,不肯表示同意,就又继续进谏说:

    “太子殿下啊,凡事都应该以大局为重,把社稷兴盛和天下的兴亡放在首位。殿下你依靠父皇的盛德,早就有了天下之主的仪表。殿下担任太子储君一职,二十余年,登基称帝,正在今日。为什么要拒绝大家的好意呢?”

    裴冕边说边思量着要不断地用大义和人之常情来打动李亨:“太子啊,我们理解殿下的心意。虽然我们的皇上如今还健在,我们建议太子登基称帝,似乎有些犯上作乱,被人认为遽自称尊,谓是乘危篡位的意思,甚至还可能会被后人误认为我们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把殿下逼上叛父称尊的地步。我们承认,我们的建议,可能给人的印象确实是如此,甚至有一些逼迫殿下的意味。我们都是凡人,不可否认,我们作出这样的建议,当然也包含得有我们自己的私心杂念在里面,有为我们自己的利益考虑的意思。

    但另一方面,我们的建议也是为大局作想,为天下苍生作想,为帝国的前途作想,为太子殿下作想啊!

    天下很多事情的处理,我们都不能仅仅拘泥于那些既定的原则和那些既定的规则。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才行啊!

    太子殿下啊,请你先不要一口拒绝我们的意见吧!请耐心地听完我们的建议以后,再判断我们的建议是否可行,然后作出你的明智的决定,您说好吗?”

    李亨微笑了一下,点了点头。

    见太子的想法有些松动,裴冕立即抓住时机,推心置腹地进谏起来,

    “太子殿下,你认真地想过这件事的方方面面没有呢?殿下只要设身处地地为臣下们想想,就会很快明白臣等讲述的道理的。

    如今,那些亲密追随和陪伴殿下的文武官员,以及禁卫军将士,他们差不多都是关中人。他们每个人的心中,日日夜夜考虑的,都是想早日回到他们自己的家里,与自己的亲人团聚。

    依人之常情来考虑,殿下想想,他们抛弃自己的亲人,远离自己的亲人,拼命追随殿下,到底是为的什么呢?我们稍稍推测一下,就能很容易明白其中的道理。

    他们之所以把强烈的思亲之情深藏自己心底,愿意誓死追随殿下,到沙漠边塞来伺候殿下,只不过希望建立一点功劳,以便蒙受皇家的恩赐,光宗耀祖,封妻荫子而已!实际上都是利之所引,并不是每个人都一定有什么特别高洁的志向,和远大的理想所致。

    而殿下如今在名义上还只是一个太子,一个储君,一个未来的君王而已!以太子殿下如今的地位,并不能给予他们所希望的那些荣华富贵,而只有皇帝陛下才能够拥有这些权利。所以,臣等以为,如果殿下不能够及时地凝聚这些非常容易离散的人心,使将士们有所希盼,有所期待的话,那么,人心一旦瓦解,就不可能再次凝聚。

    微臣等都希望殿下,能够从帝国的长远利益出发,暂时抛弃掉那些小孝,勉强接受人民的拥护,登极称帝。如此,则人心有望,大业可成!这就是臣等敢于冒死相请殿下登基的原因!”

    御史中丞裴冕与朔方留后杜鸿渐等人的劝说,令太子李亨动心不已,终于无法拒绝了。李静忠等人,这时也适时地走上前来,全力以赴地劝说李亨。李亨微笑着表示了默认。

    于是,灵武的众臣,都心领神会地联合起来,数次呈递请愿的奏章,极力劝进,希望太子能够顺应大家的心意,登基继位。

    开始,李亨依然不准。结果,灵武的众臣前后呈递了五次请愿书以后,太子李亨最终觉得无法推辞,这才勉强地答应继位。

    七月十二日当天,四十六岁的太子李亨,在灵武城的南楼,举行了简单的登基仪式,宣布正式登极称帝,继任唐帝国皇帝。

    城楼下,三十多位文武官员毕恭毕敬地三跪九叩,不断地对着新皇帝李亨欢呼行礼,三呼万岁。

    高台上的新皇帝李亨百感交集,叹息流泪不已。他诚惶诚恐地接受了臣民们的拥戴。

    李亨的内心,的确有些魂不守舍,还有些愧意和忧虑,觉得有些对不起自己的父亲,担心着未来的种种事情。

    为了表明自己登基的名正言顺,李亨很快就把年号改为了至德,将天宝十五年改为了至德元载,父皇李隆基被李亨推尊为太上皇。

    接着,新皇帝李亨为了笼络人心,开始对拥立自己的功臣大肆封官任爵。

    李亨任命杜鸿渐为兵部郎中,与崔漪并知中书舍人事;任命裴冕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任命吕崇责为关内节度使;任命薛景仙为扶风郡太守,兼防御使;任命郭英乂为天水郡太守,兼防御使。

    接着,李亨遥尊父皇李隆基为太上皇,并准备立妻子张良娣为淑妃。

    李亨还追赠张良娣已故的父亲张去逸,为尚书左仆**,封张良娣的母亲窦氏为义章县主;封张良娣的姐姐清河郡夫人;封张良娣的妹妹张师师为郕国夫人。

    后来,李亨还让张良娣的弟弟张清娶了大宁郡主,另一个弟弟张潜娶了延和郡主,对张良娣一家人是恩宠备至。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