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山人宰相李泌传奇》解密大宰相的丰功伟绩,传奇人生!

正文 第243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典说|新快|-0909:07:03

    第九回忆往事李亨发愤下颖阳李泌奉诏

    1

    七月十二日登基的那一天,李亨的内心感情,的确是非常复杂的。

    李亨的登基,就意味着多年来,他的险象环生的太子生涯,从此划上了一个还不算太糟的句号。李亨如今拥有了一个新的,倍感责任重大的,沉甸甸的皇帝的身份。

    多年的死对头杨国忠,如今已经命丧马嵬,化为脓血了;而最令人恐惧的老对头,口蜜腹剑的李林甫,也早就成为了冢中枯骨,化为了尘土。

    这一天,李亨正式地向天下人宣布登基称帝,终于可以一展他的愁眉,一吐心中的怨气,自己当家作主了。

    2

    然而,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总是在李亨的眼前浮现,令李亨心潮澎湃,彻夜难眠。

    开元三年(715年)正月,当李亨的二哥李嗣谦(即李瑛)被父皇李隆基册立为皇太子之后不久,第二年,即开元四年(716年)正月,李亨刚刚六岁时,也被父皇李隆基拜为了安西大都护,负责安抚河东、关内、陇右诸蕃大使。其实如李亨等王子,他们所任职事只系遥领,李亨的手下还设有副使,并不真正出阁到地方上就职。

    李亨还算有些自知之明,有些明哲保身的小智慧。他虽然是由王皇后抚养长大,但他初明世事,就低调行事,并没有显示自己与众不同,非同凡品。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更加懂事一些,也更加明白宫廷的险恶以及他自己母子的身份和地位。他秉承母亲的教诲,为人处世更是谨慎行事,也没有显得卓然不群,千方百计避免自己成为众矢之的。

    虽然有高力士等人在父皇面前大力地赞扬他,说他:“聪明强记,属辞典丽,耳目之所听览,不复遗忘。”其实李亨自己心里也明白,这些话里,多多少少有不少美誉,夸张的成分。这些人的目的,还是拍父皇李隆基的马屁,以图获得皇帝的好感,是当不得真的。

    在李亨的心中,他觉得自己最大的优点就是,自己既没有卓尔不凡的过人的天赋,也没有锋芒毕露的超人的智慧。李亨从不让人意识到,他会对别人造成什么大的威胁。李亨知道,正是因为这一点,才使自己能够在数次的宫廷阴谋中屹立不倒,最终保全了李亨自己。

    开元初的十几年里,李亨只是平静安宁地在宫中玩耍和读书,过上了一段还算快乐的日子。其时,父皇李隆基特意为诸王子选派了师傅教他们学业,李亨就一心把精力放在学业上,以图讨得父皇的欢心。李亨有幸以当代名士贺知章、潘肃、吕向、皇甫彬等人作为自己的侍读,所以,他的文化知识与素养提高得很快,深得父皇的喜爱与赞誉,并留下了孝顺父皇的好名声。

    开元十三年(725年)的十一月,父皇李隆基在举行完毕泰山封禅大典以后,回到京师,他就下旨在位于朱雀街东边的第五街,皇城东边的第三街从北向南的第一坊,即安国寺东边的附苑城,修建了一处规模宏大的宅院。它的外观恢弘壮观,彰显着皇家的贵气与霸气,号称“十王宅”。

    父皇李隆基,就把他那些皇子们,统统都安置在了十王宅里。诸王分院而居,由宦官担任监院使,负责管理和安排诸王的日常活动。这就像把孩子们关进了猪笼里,使他们不能与外界的王公大臣,皇亲国戚随意地交接。

    李亨就这样在十王宅中整整生活了十三年。一直到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六月,李亨十八岁,被父皇封为皇太子以后,他才搬了出去。

    李亨就是在那一年,还是忠王时就与李泌相识的。没有多久,李亨就改变了身份,他被父皇封为了太子。这是李亨的二哥李嗣谦(即李瑛),这位皇太子被父皇废弃,并被处死以后,父皇李隆基经过多年深思熟虑的认真斟酌,并最终接受高力士等人的建议,才艰难做出的决定。

    立李亨为皇太子的制书,是在那一年,即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六月三日那天颁布的;而册封太子的礼仪则是在七月二日那天举行的。就在七月二日的那一天,李亨的正妻韦氏,也被父皇李隆基册立为了太子妃。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