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山人宰相李泌传奇》解密大宰相的丰功伟绩,传奇人生!

正文 第198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12-0118:22:11

    3

    李隆基也隐隐感到了一丝不安和恐惧。这种不安恐惧的感觉也是越来越强烈,令人心神不定。

    护驾的禁军将士的家人,亲属,大多居住在京师长安城里。他们对皇上一意孤行放弃京师,决定到西蜀避难是有异议的。

    由于与家人失散,时刻挂念亲人的安危,护驾将士们为亲人担忧的心思,渐渐地变得越发强烈。他们的心理可能还会变得有些难以捉摸,他们的情绪似乎也越来越有些难以控制。

    爱将陈玄礼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最为清醒和透彻,他对手下将士们的心思也最为了解明白。

    他不断地对手下将士们威胁,利诱,试图用忠君爱国去感召和激励他们,最终完成护驾的重任。然而,这些许诺和威胁如今似乎都已经失去效力了,他觉得自己已经有些难以掌控目前的局势,有了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禁军将士的士气,就这样成为了李隆基时刻焦心的问题。

    而这种种情况的变化,都是完全出乎李隆基的意料之外的。

    逃亡的官员和将士,也是越来越多,而且还有如瘟疫般四处蔓延的种种趋势。军心也是越来越动摇不定。李隆基虽已下旨严厉惩治,但大势所趋,会不会反而激起他们更大的反感和反弹呢?官员们,将领们会不会明哲保身,隐瞒情况不报,甚至发生集体哗变叛离的事变呢?将士们会不会在叛贼的诱惑下兵变起来,挟持皇上,投靠叛军呢?

    想起这些头疼的问题,李隆基的忧虑就越来越深。他知道,在这危急关头,众怒是难犯的。唯有依靠朝廷固有的向心力,唯有用更大的恩宠和赏赐,才能笼络住大家的心。

    李隆基很清醒,如果此时自己稍有不慎的举措,或是有意无意地激怒招惹将士们,是会全盘皆输的,接踵而至的将是整个帝国的覆灭。

    叛乱就会像星星之火一样,愈燃愈烈。最后将会出现安禄山的叛乱还未扑灭,又会有新的叛乱的兴起。

    可能到了最后,李隆基就只有眼睁睁地看着祖先遗留下来的大好江山,一个强盛的帝国在自己的手里分崩瓦解,四分五裂,走向覆灭。

    即使李隆基愿意以身殉国,又将有何面目去见列祖列宗呢?到了最后,李隆基将没有一点军队,没有一个拥护的人众,将会成为真正的孤家寡人。

    想起这些危急的问题,一股寒意立刻笼上了李隆基的心头。他仿佛已经看见了叛军冲进来捉拿他的情形。他不禁一惊,浑身哆嗦了几下。

    这些问题,的确是非常可怕的。李隆基明白,他这时的处境是严酷的。

    这时唯一的应对策略,恐怕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地笼络住军心,抓住官员,侍从将士们的心。只有这样,大家才能有难同当,共同度过这场危机。

    要笼住他们,必须依靠大度的赏赐,额外的恩惠才行啊!“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啊!”

    4

    “可是钱从何来呢?哪些达官贵人们,如今是不能指望他们的了。何况大家匆忙逃亡,带走的钱财本来也不多。

    可是,假如自己仍然像先朝那些吝啬的守财帝王那样,宁愿帝国覆灭,也舍不得放弃那些搜刮盘剥来的财富,那些需要暂时抛弃的利益和好处,甚至是自己的尊荣和面子,那么时事所迫,自己失掉的将会更多,乃至于失掉帝国,失掉一切的。”

    但当一想起自己千方百计积攒起来的那些珠宝钱财,节度使以及地方官员们的进贡,可能大都会因为用来赏赐,笼络官吏和将士们,而一下子化为乌有,或是落入叛贼之手时,李隆基又感到了一阵吝惜,一阵心疼。

    “哎,钱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千金散尽还复来,如今还是安抚大家要紧啊!否则定会得不偿失的。”李隆基自己宽慰自己,“国事日非,还是抓住人心要紧啊!可是,如今的局势如此,朕该如何反省呢?难道都是朕的失误吗?哎,怪只怪国舅的无能哦!”李隆基在心里暗暗地责怪起国舅杨国忠来。

    朝野人士,甚至包括李隆基的儿子们,对杨国忠早就怀有的那种强烈的不满和怨恨,以及大家对国忠的徇私舞弊,贪赃枉法,干事的无能等等问题的指责和弹劾,李隆基其实也是早有所闻的。

    可是诺大的朝廷之中,李隆基隐隐觉得,仿佛只有国忠才是皇亲贵戚中最听话,最值得信任的人啊!哪怕是太子,如今也越来越令自己不放心了。加上国舅与贵妃的兄妹关系,自己要想割舍掉对贵妃的宠爱,以及对杨家的恩宠,已经变成了一件十分困难的事。

    杨家的势力如今已经是越来越大了,李隆基意识到对他们的处置,有时也已经变得是力不从心起来,对他们的一点小小的责罚,都会引来无数人的请托说情,令自己这个皇上也是烦恼已极,无计可施。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已经早就使李隆基有了尾大不掉的感觉。

    确实,李隆基今年已经是七十三岁高龄的老人了,早已经是垂垂老矣!他对国事的厌烦情绪也是越发地加剧了,而他对权利和贵妃的迷恋却是越来越深。仿佛李隆基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讨取贵妃的欢心似的。贵妃的每一个喜怒哀乐的举动,都常常会左右李隆基的感情,影响着李隆基对国事和家事的判断和决定。

    李隆基本来早就有传位于太子李亨的想法,但李隆基却又有些担心太子的能力,舍不得放弃皇帝的至高无上的权力。

    何况,太子李亨对杨家的不满与仇恨,抗拒与敌视的态度,也让李隆基非常地难以放心。李隆基时时担心,没有自己的庇护,国舅一家会不会遭到太子的反击。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