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山人宰相李泌传奇》解密大宰相的丰功伟绩,传奇人生!

正文 第199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典说||21:34:29

    5

    呼呼的打鼾声此起彼伏,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的刺耳与清晰。李隆基突然产生了一阵烦恼,一阵怒火。他不明白,为什么这些逃难的人们,这些落难者,依然会没心没肝地睡得这么香甜,这么自在。

    李隆基尽力地控制住他的怒火。他悄悄地从床上爬起来,自行披上自己的御衣,跨下榻去,在狭小的驿站内散起步来。

    凉风从墙壁的缝隙中吹进来,李隆基冷静了一些。他努力把自己的怒气压了下去。

    这时,月亮从乌云中钻了出来。借着从窗外**进的月亮的微光,李隆基开始体恤地为入睡的人们盖上一些衣物。已经是六月天气,山区的午夜仍有一些凉意。

    李隆基低着头,思索着,在驿站中蹒跚地踱来踱去。

    窗外,值班的侍从们轻轻的脚步声,听起来始终是那么的刺耳与清晰。

    6

    渐渐的,睡意开始涌上来。李隆基走累了,就又蹒跚地走回到他的榻上小憩。

    突然,一阵轻微的响动把李隆基从睡梦中惊醒,李隆基的心跳突然加剧。他抬起昏昏欲睡的头,使劲用力将枕头拉起,垫在自己的后背上。然后,李隆基竖起耳朵,仔细地侧耳聆听,却没有听见有什么异常的动静。

    望望窗外,月亮又躲进了云层里,天空又变成了一片漆黑。周围,劳累和惊恐过度的人众,仍在呼呼地酣睡,他们不时发出一些令人惊悸的痛苦的**声。

    一阵阵的惊恐不安,担忧和焦虑,又再一次地撕裂着李隆基的心。

    李隆基仿佛听见了父亲的斥责声:“你这败家子!你为了一个女人,竟然将高祖,太宗的社稷江山毁于一旦!你这不肖子孙,你有何面目去见列祖列宗呢?”

    “孩儿并没有因为宠爱女人而毁弃江山社稷啊!安禄山这个忘恩负义的狗贼,他有资格与朕争夺贵妃的爱吗?”李隆基在心底为自己辩护。

    想起去世多年的父亲,李隆基的心中一阵愧悔。

    李隆基的父亲睿宗李旦,生前是那么的淡泊名利。他正当盛年,刚刚五十岁时,就将那显赫的皇权移交给了自己的儿子李隆基。

    李旦一生中经历了十多次宫廷政变,饱尝了人世的苦难和艰辛,深刻了解权利的利弊,知道权利既可能让人升上天堂,也会让人坠入地狱,因而他对皇权看得很轻很轻。

    他宁愿让自己去过一种恬静的生活,而不愿纠缠在争权夺利之中,死死抱住那显赫的皇帝权位不放。李旦明白,哪怕是母子(就像自己与则天母后那样)或父子亲情(就像自己与儿子这样),也会因为权利而相煎太急。

    可李隆基呢,却没有领会到父亲当年传位的智慧与高明。越到老年,他对皇帝的至高无上的权力,却是越发地痴迷,始终舍不得放弃手中的权利。

    就像所有那些**的独裁者那样,七十三岁的李隆基其实早已经有些年老昏聩,精力不济了。可他依然还想要牢牢地揪住皇帝的权力不放。甚至他还经常为此,而猜忌和怀疑他的儿子太子李亨。

    这是何因呢?也许只因为李隆基始终没有能够勘破权利的诱惑。

    太子李亨的年纪这一年已经四十五岁了。他已到中年,而且饱经风霜忧患,经历了很多的政治风云,完全可以独立担当朝廷的重任了。

    可是父皇李隆基却依然执迷不悟,要死死地揪住皇权不放,令太子李亨既无可奈何,甚至潜意识中,已经萌生了一些反抗的举动,有了一些不满和怨恨。

    “昔日的开元盛世,如今衰落到如此的地步,很大程度上,都源于朕这个最高决策者的昏聩糊涂,和对皇帝权位的那种深深的迷恋啊!”李隆基好像醒悟了一些。

    这时,当年的盛世一幕,突然又涌上了李隆基的心头,一阵自豪感令李隆基热血沸腾。李隆基的眼前,仿佛又出现了自己当年,被四夷蛮族拥戴的辉煌场景。

    然而,一想到如今的窘迫局面,李隆基的心很快又从九天坠落了下来。

    当年那名扬四海,蛮夷称颂的‘天可汗’,堂堂的大唐皇帝,百姓眼中的圣明天子,如今居然开始受到人们的公开的责难了。

    那些无知的小民百姓,也居然敢于公开地指责他这个天子的昏庸无能了。

    他们说皇帝被亲近的权臣和利益集团玩弄于股掌之上,只知道沉迷于奢侈享乐和女人的温柔乡里,枉称英明;罔顾百姓的疾苦艰辛,只知道加重赋税,罔顾种种不公不平的掠夺现象不断发生;好大喜功,只知道追求表面的浮华与虚名,天下到处都是面子工程;纵容贪官污吏与利益阶层的胡作非为,任由正义与公平公正被戕灭;以妇人之仁去处理朝廷大事,而荒废了国事政事,使国事堕入无底的深渊,让帝国大厦被这些蛀虫们蛀蚀得面目全非。

    想到那些指责的言语,李隆基的血液突然膨胀了起来,愤懑再次涌上了李隆基的脑海里:

    “朕为国事日夜忧劳,殚精竭虑,有谁能够深刻地了解朕的辛勤与苦楚呢?有谁能够为朕分担痛苦与忧虑呢?二十多年来,不是朕兢兢业业,勤政为民,励精图治,日理万机,才成为被万夷拥戴的圣君吗?朕富有四海,爱一个女人,又有什么过错呢?”

    李隆基的心里很是委屈:

    “如今的朝廷局势,弄到如此难堪的地步,难道只是朕一个人的过失和责任吗?朕以诚信恩赐待人,爱民如子,有谁能够理解呢?朕一心厚待的官吏贵戚,你们如今逃之夭夭,难道你们就不该承担一点失误的责任吗?朕如今抛弃自己的臣民,喜爱的皇子皇孙,不顾自己的年老体衰,像一条丧家之犬一样地仓皇出逃,就像一个亡国之君那样地四处颠沛流离,有谁知道朕的痛苦呢?这些悲楚,难道只是该朕一个人承受的吗?”

    暴怒,愤懑激荡在李隆基的心里。李隆基的呼吸急促了起来,青筋突暴。他不由自主地舞动起了他的手臂,仿佛在下旨,要将那触怒他的人推出午门斩首。

    又一阵凉风从门窗的缝隙中吹了进来。李隆基似乎突然清醒了过来。

    多年的从政经历告诉李隆基,警示着他,使李隆基明白:心急与愤怒,都是于事无补的,甚至是极度危险的。随从的人众中,哪怕此时此刻,真有犯上作乱的叛逆的言行,也必须首先学会宽恕,学会容忍。李隆基当前唯一依靠的,只有这些人众,只有这些舍命护卫自己的禁军将士和文武大臣。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