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痴人说梦

正文 第二章 元清之战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元清之战,正式开始,当双方五十万将士全部进入盆地,城墙上的门就迅速关上。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双方将士要么通过飞鸽传书,要么通过烽火将各种战情送出墙外。

    很快长了翅膀的消息,飞到各地。当中就包括谢鸿所在的军中。

    “元国主帅:成吉思汗,副帅:木华黎、哲别、速不台、拖雷、兀良合台、拔都、忽必烈、旭烈兀。

    清国主帅:努尔哈赤,副帅:代善、莽古尔泰、阿敏、杨古利、冷格里、皇太极、曾国藩、鳌拜。”

    “双方试探三天之后,成吉思汗令忽必烈、旭烈兀东线领十万大军猛攻清军左翼,哲别,速不台率十万长子之军,向西绕道,偷袭清军粮草。努尔哈赤早有预料成吉思汗会打他粮草的主意,派皇太极莽古尔泰领十万精兵守护粮草,代善,阿敏坚守左翼。速不台、哲别一路军马元军被伏,死伤惨重,莽古尔泰,穷追不舍,遭到成吉思汗所派援军埋伏,皇太极随后赶到,双方再次厮杀,莽古尔泰被哲别射杀,军心不稳,且战且退,元军死伤众多,不敢深追,只能撤兵。东线双方清晨厮杀到傍晚,各有损伤,鸣金收兵。”

    “接下来双方对峙再次试探了两天,都没有发现对方的弱点。”

    “努尔哈赤,将曾国藩所属湘军调到西线,以阿敏为前锋率五万大军攻打元军东线,阿敏败退,绕到曾国藩所率湘军后方。元军追击,曾国藩所部五万迅速组成以千人单位组成五十个圆阵。圆阵,故名思议,士兵组成圆形的阵,车兵和重步兵在前,枪兵左手持盾右手持枪在后,弓箭手弩手再在后,刀兵在枪兵侧面保护枪兵和弓箭手。元军对圆阵无可奈何,绕过湘军,追击阿敏。成吉思汗见状,大笑,‘努尔哈赤必定以为我军对圆阵没有办法,且圆阵行动缓慢,认为我会调转兵力,攻击他的东线,老夫偏不如他所愿。下令各军随我绕开圆阵,杀向清军西线。’努尔哈赤下令点燃烽火,曾国藩看到烽火,随即下令将圆阵扩大,只守不攻,无数三角钉散在阵外。紧接着努尔哈赤命东线大军往西线移动,自己率本部兵马向圆阵冲去。

    两边皆以骑兵为主,很快完成整队。努尔哈赤将后部十万大军变前部,迎击追阿敏所部的元军,阿敏也停止后退开始还击。努尔哈赤亲率其余十万兵马冲向圆阵。依靠湘军的骚扰,努尔哈赤顺利与湘军汇合。成吉思汗令旭烈兀、兀良合台领二十万大军继续攻击阿敏军队,自己带着其余军队攻打努尔哈赤部。努尔哈赤所率皆是重甲骑兵,死战不退。

    这时清军东线大军也赶到西线,里应外合夹击成吉思汗。成吉思汗不怒不喜,令所部兵马放弃努尔哈赤,先打外围清军。”

    “场面陷入混乱,成吉思汗所部在清军夹击之下苦苦支撑,硬是没有让旭烈兀、兀良合回救。也幸亏怯薛军这只部队的顽强战斗力,使得成吉思汗好几次化险为夷。反观另一方,阿敏所带清军,面对人数优于自己的元军,形势稍稍不妙,好几次被旭烈兀、兀良合冲跨,依靠后续援军及时支援才勉强稳住全军,不至于崩溃。”

    “战斗进入白炽化,双方都在苦苦支撑,不再讲什么谋略。”

    谢鸿听到的消息就只有这些,元清两军最后谁输谁赢,还不知道,两军打到这种程度,已经陷入焦作状态,元清两国的胜负取决于,哪个战场先赢,如果是努尔哈赤的三十五大军成功解决成吉思汗,然后支援阿敏,元军必败无疑,如若是旭烈兀、兀良合的二十万大军先解决掉阿敏的十五万大军,则清军有死无生。

    不光谢鸿在等消息,其余七国也在等。但后面传来的消息,真真假假,很难令人分辨。

    有消息说,努尔哈赤赢了,亲手砍下了成吉思汗的脑袋,也有人消息说成吉思汗赢了,将清军全部屠杀。有也消息说,努尔哈赤所部成功消灭了成吉思汗所部,但同时阿敏所部也被消灭,成功逃脱的成吉思汗收笼残部,继续奋战。

    正式消息传来的时候,已经是两日后。阿敏所部被先行被旭烈兀、兀良合击败,及时赶来相救成吉思汗,清军大败,曾国藩战死,皇太极与努尔哈赤带着少量残军逃脱。战争暂时还未结束,元军虽赢但伤亡也不小,战后清点人数,元军只剩下二十五万,清军更惨只剩下十万。

    虽然还没有正式分出成败,但八国之人皆觉得清军大势已去,清国人更是人心惶惶,感觉末日即将到来。虽然都已经有所准备,但当末日离得如此这近时,人们还是表现得非常恐慌。一些人失声痛哭,有些人破口大骂清军无能,一些人则安静的等待死刑的宣判。清国次序逐渐崩乱,街上杀人放火强奸抢劫无数,更有不少军队哗变,纷纷解散,各行其事。皇室也是战战兢兢。李秀成更是组织军队和民众攻打京城,京城遥遥欲坠。

    当谢鸿听到李秀成攻打京城时,他的内心触动了一下。后世教科书讲李秀成被曾国藩俘虏之后,清朝宣传说李秀成洋洋洒洒的写了万言自供状,宣称自己罪该万死,误入歧途并投降清朝,还一把泪一把鼻涕拉着曾国藩的裤角,求饶免死。曾国藩大义凛然的说,“你这个乱臣贼子,祸害百姓不数,天下生灵涂炭,因为你为虎作伥,无数家庭妻离子散,百姓水深火热,你让本官饶你?国法不饶!天下百姓不饶!”,然后就将李秀成处死。

    这种说法,小时候谢鸿一直深信不疑,直到长大听到另外一种说法。李秀成七月二十三被俘,八月七日被处死,期间写下自供状。在临刑前,李秀成写有十句绝命诗。有人根据以上史料分析,李秀成没有投降,儒家讲杀降不义,如果李秀成投降为什么还要杀?就算要杀,也应该偷偷的杀,免得断了其他投降者的念头,为什么要明目张胆的杀?而且还是就地处决,不送去京城?文天详宁死不降,才明目张胆的杀。当时太平天国虽说大势已去,仍然还有残余势力在抵抗,李秀成投降为什么不让这个“忠王”去当说客?不管能不能说服,但“忠王”都不忠了,肯定能给其他太平天国残余势力以巨大打击,曾国藩为什么执意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地处决。

    曾国藩交给清廷的自供状,全是阿谀奉承,作贱自己的话,这可能是一个戎马半生,征战少场的人会说的吗?而且为什么曾国藩要保留原状,将誊写的上交清廷?有人还指出李秀成临死作的绝命句,多是“叙其尽忠之义”。

    到现在谢鸿也不敢肯定谁说的有道理,如果可以他真的很想去问一问曾国藩或者李秀成这两个当事人,可惜一个已经战死,一个远在天边。

    过了几日,终于又有消息传来,清军并未完全败亡,不过恐怕也时日不多。成吉思汗不想再添伤亡,派人东打一下西打一下,派骑兵放一阵箭就走,总之不跟清军决进行大的会战。清军被这种打法打得不胜其烦,中央大盆地一片空旷,无险可避,清军好几次想打,元军就退,边退还边用箭招呼。

    皇太极向努尔哈赤请命,说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他请命带两万兵马,四处游荡,伺机偷袭,看能不能有机会烧掉元军粮草,完成逆转。努尔哈赤答应。皇太极虽是清国皇帝,但努尔哈赤是本次主帅,且还是他老爹,所以皇太极才会向努尔哈赤请命。

    皇太极的离去,使得努尔哈赤的力量更加薄弱。成吉思汗令人尾随皇太极,并派兵严加守护粮草,对于努尔哈赤所部并不急切,依然采用骚扰战术。

    新消息的传来,使得清国上下更是一片哀泣,李秀成再接再厉,收笼一些心怀不满的人,日日攻打京城,效忠清廷的军队大部分都去了盆地决战,少部分留下来守卫京畿,面对李秀成的攻打,已经不敌之像。

    元清两军决战的消息,陆续传来,但都没有分出胜负,来自清国的消息到是实实在在震惊了八国,李秀成随着陈家洛,陈进南等一批反清人士的加入,势力迅速壮大,再加上都是武功高强的武林人士,很快就攻入京城,正在向皇城开进。不少人的感叹,清国这回真的没救了,不说盆地决战到底能不能胜,就算胜了也于事无补了。也有一些人感叹,李秀成真的是个疯子,这个时候还打什么京城?如果决战输了,打下京城有什么用?还不是得跟着一起毁灭?

    战朝九年秋,树叶飘零,北风瑟瑟,元清决战落下了帷幕。努尔哈赤乘大雾弥漫,偷袭元军,不料元军早有预料设下埋伏,努尔哈赤全军覆没。元军携大胜之势,并未跟着进剿皇太极,依然采用骚扰战术。皇太极这支军队本是作奇兵用,不料元军谨慎,迟迟未能建功,本身粮草所带不多,努尔哈赤的覆灭,粮草再也没有补充的地方,皇太极发起最后一次自杀式的冲锋,成吉思汗令弓箭手四十五度仰射,弩机漫射,还未冲到元军近前,两万人马已损失大半,皇太极回天无力,自杀身亡。据说成吉思汗打扫战场时,特意下令搜查皇太极的尸体,找到之后,将皇太极的头颅割下,掉在大旗之下,并将皇太极的残躯挫骨扬灰。做完这一切后,哈哈大笑,“你女真从努尔哈赤这个老匹夫开始,就不断杀我族人,到你更是恶毒想出三大政策欲要绝我后代,今天我成吉思汗回来了,谁还敢在我面前放肆。”成吉思汗满头乱发,挡不住他疯魔般的眼神。

    在成吉思汗疯狂大笑的时候,清国太和殿上,也有一群人在疯狂大笑,没有话语只是疯狂的笑个不停。这些人正是李秀成,陈进南,陈家洛,陈玉成等人,他们成功的攻入皇城,将皇族全部杀掉,笑声震得屋顶的“哗哗”响,还没等他们笑完,空间一阵扭曲,紧接着太和殿人的所有人都消失不见,太和殿也化为虚无,整个清国就像从来没存在过一般,毁灭得干干净净。

    谢鸿静静的躺在草地上,看着天空。有一颗流星划落,谢鸿没有许愿的意思。他从没有想过天空会这么美,美得让人感觉那么寂寞。前世的时候,从来没有这样的静静的看过天空,偶尔抬起头来看,也只看到一层雾蔼。

    清国毁灭的消息没有让谢鸿的情绪波动一下,到是李秀成他们的笑声在谢鸿耳边久久萦怀。离开家乡算上唐朝和这个世界的时间已经十三年了,谢鸿想家想父母,也很担心晋阳。可他感觉好无力,每天的操练时,谢鸿都会进入一种疯狂状态,内心很狂热,眼前的人仿佛都是敌人,恨不得全部杀死。等到力气用尽,谢鸿才会清醒过来。军营里人说,谢鸿是不受不了战争氛围这会这样。

    谢鸿也不解释,因为他真的是这样的,他太希望赶快进行战争,等待的日子太煎熬了。至于能不能活着,谢鸿不敢去想。谢鸿每天不要命的操练,只为了让自己忘记思考,一停下来思考,谢鸿就会很怕。怕输,也怕死。输了就意味着死,就目前两次战争来说,失败一方没有一个活着。

    时间不会为了谁而停下。元清之战结束后,秦元两国之外的五国明显感觉到了压力,秦国在战争中,幸存二十万,元更是幸存了二十五万,两国取得了巨大的优势,元国刚打了一场大战急需恢复元气,但秦已经休养了好几年,如今正如饿狼一般。等元恢复元气两国随便挑战哪国,恐怕都有胜无败,越战越强。

    元清结束后的第二天,五国各自发出了挑战。隋向唐发起挑战,汉,宋,明,唐分别向隋发起挑战,连秦国也向隋发起挑战。隋帝杨坚大怒,抛下狠话,要一挑六,连没有向隋发起挑战的元也算在内。

    众国争执不下,互不相让,都表示是自己先发起挑战的。元汉唐宋明分歧之外达成了一点共识,就是决不让秦再挑战隋。秦发现这一点后,嬴政当着六国的面说,“谁不让我挑战隋,我就挑战他。”各国君王怒到极点,但还是忍了,成吉思汗虽然狂傲,但想想元刚经历一场大仗元气未复,也忍了。见众人不出声,嬴政更加嚣张,幸好命运女神及时出面,化解了这一场争执。命运女神说,诸朝争霸她只是想看到底哪个朝代更强,所以呢,他取消了此次秦国的挑战资格,下一场战争由隋来决定挑战谁。至此之后,谁先发起挑战就算发起成功,其他国不能再有异议。

    嬴政很不满,但也不敢出声反对。各国都表示服从,不服从又能怎么样呢?

    隋帝杨广最后选择了唐朝,对于外甥的背叛,杨坚恨意如海。自己对李渊不薄,可一转眼才十三年,李渊就背叛了隋朝,对此杨坚表示一定要血债血偿。李世民表示愿意奉陪。其余五国表示李世民捡了一个大便宜。

    知道要打仗后,谢鸿的心情不知怎么的很兴奋,他特地去求见李世民,确定一下消息。在李世民那里,谢鸿得到了肯定的答案。但李世民并没有谢鸿那样兴奋,谢鸿问李世民怎么不兴奋。李世民说,“治儿,大家都觉得隋国弱,其实隋并没有弱到哪里,不然也不会一统天下,结束南北朝的纷乱,隋国有不少隐世之人都是当世大才,唐初许多文臣武将要么是其后人,要么是其徒弟,隋唐这一战,谁胜谁负还很难说。”谢鸿听完也产生了一丝担心,他和李世民互相宽慰对方几句。后来李世民问他,是否改变了主意,还要留在军中不,谢鸿说他要留在军中,见谢鸿这么执意,世民也不坚持。两人又说了回话之后,谢鸿就告辞回军中。

    决战定在两个月后,不知道消息之前军中士兵都很兴奋,知道消息之后有些害怕,更多的还是解脱,长久以来压抑的神经终于松驰下来。李世民特意放假三天,让士兵们回去向亲人告别,$淫荡小说 http://Www.Hxiaoshuo.net/duanpian/1.html军营很快就空了下来,谢鸿没有回宫,宫中没有亲人。这个世界晋阳没有过来,因为他实在太不出名,太没有名气了。谢鸿已经从李世民那里知道,历史上的晋阳正是在十二岁那年死的。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谢鸿痛苦了好几天,随后也就释然了,只要自己活着就有一丝希望,过多的伤心,并不得改变什么。

    三天里,谢鸿一个人在军营里训练,他想变得更强更加厉害,因为他告诉他自己一定要活着。无论如何都要活着。活着哪怕很艰难,他也要活着,因为死人是没有什么希望可言的。

    白天训练,晚上谢鸿就磨他的刀,这把刀他是从皇宫里拿的,名字叫血尽,他觉得这个名字不错,就一直这样称呼它。他白天用它训练,晚上就跟他磨洗身体,一遍又一遍的磨洗,直到血尽发出满意的闪亮的光芒为止。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