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红色铁幕

正文 第四章:炮火弧线(四)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托比,你是来告诉我又有什么糟糕的事情吧?”不知道什么时候丹尼斯出现在莱曼·莱姆尼策上将的背后,端着两杯咖啡。“现在还能有什么好消息?这是从牙买加蓝山产的咖啡,我想你一定不会拒绝。”</p>

    “真不知道这场战争会带来什么后果,上帝啊,这简直太糟糕了,托比,北大西洋议会那边怎么样了?真该死,那群俄国人天天都在世界上制造麻烦。”莱姆尼策上将用勺子轻轻搅拌着杯中醇香的黄褐色液体。</p>

    “情况还是一团糟,丹麦,挪威,意大利已经和荷兰,西班牙吵得不可开交。就像现在这糟糕透顶的天气一样,而相反的是英国代表却很鲜明地站在中间”丹尼斯望着窗外的倾盆大雨,位于布鲁塞尔的北约总部已经快成了口水战战场。在法国倒戈之后,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这场战争。就连防务计划委员会的将军们也认为,这是一场没有什么价值和悬念的战争,在他们眼里,从巴黎上空飘扬起红旗开始,西德就已经彻底失去存在意义了。</p>

    “多好啊,这些先生们已经开始在背叛我们的德国朋友了。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这样做无疑是用干柴救火。反倒是英国有点让人捉摸不透,这次伦敦究竟打算搞什么鬼。要知道东方威胁,马歇尔计划以及‘铁幕演说’是促成北大西洋安全公约形成的三大因素。英国人难道想要背弃自己的政治立场和逃避责任?”</p>

    丹尼斯从烟盒里摸出一根雪茄,开始慢慢品尝起自己调的咖啡。“我想应该不是这样的,英国人并不是在逃避自己的责任,在他们看来,一切都还没有成熟。或许在将来的某一天,他们会尽全力支持我们,或许又会和苏联单方面的谈判。无论怎么说,五角大楼能不能保障欧洲的利益,这决定了伦敦的态度。”</p>

    莱姆尼策上将愣了一下,随即无奈的笑笑。是啊,政治外交上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眼前这位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国际事务与政治研究系的美国驻部长会议代表并不是和自己一样属于一个纯粹的军人,丹尼斯在看待问题时,考虑的政治因素往往会多于战略因素。</p>

    回过头来想想,其实美国的模式一直都是这样。军事仅仅是政治的使用工具和挡箭牌,乔治·史密斯·巴顿将军就是一个能很好说明这个问题的例子。曾经在北非战场和欧洲战场立下过赫赫战功的巴顿最后不明不白的死于车祸,或许这看上去是一场意外,但只要是一个稍微有点头脑的人都知道,这里面的利益纠葛谁能去说清楚?</p>

    而同样毕业于西点军校,莱姆尼策的前辈,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也逃脱不了这种模式的束缚。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艾克(麦克阿瑟的小名)在美国的声望急剧攀升,在美国人眼里,他是英雄,一个有着美国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亚洲英雄”。五星上将,驻日美军司令,联合国军司令这些光环全笼罩在他身上。</p>

    但谁知道上天竟然和他开了个大玩笑,这位几乎能和总统平起平坐的的将军却在朝鲜战争中身败名裂。而亲自把他军政生涯送进墓地里的人,是那个毕业于名不经传的中国陆军讲武堂学院,被毛称之为“唯我彭大将军”的农民儿子。无论是从出身,教育还是从个人素质来说,彭德怀都难登大雅之堂。</p>

    然而艾克却败了,在这位满口粗话,脾气暴躁的中国元帅面前败的如此彻底。从此以后,老麦克就慢慢的淡化出人们的视线,英雄再也没有人去歌颂他。这就是美国的模式,军人永远低政客一等。当政客需要你时,你是英雄,当政客不需要你时,你就是个可有可无的垃圾。在美国历史上,真正能光辉退役的名将没有几个。</p>

    或许这次战争过后,莱姆尼策该想想自己以后的生活了。莱姆尼策并没有对这一切心存怨恨,自己所做的,是美国所需要的,至于政客们的观点,与自己和美国无关。自己永远忠诚美利坚,莱姆尼策依稀记得在自己入伍宣誓的那天,他和所有的战友一样,说着同样的誓言:我,莱曼·莱姆尼策,在星条旗下庄严宣誓,我将支持和保卫美国宪法,反对一切国内和国外敌人;同时,我也会信念坚定并忠于美国宪法,我会服从美国总统和上级指挥官的命令,符合法律和军事法庭的法典,我将尽全力捍卫美利坚的荣耀和美国的利益,在任何时期,绝不背叛。</p>

    “或许军人永远都逃脱不了政治的框架。”在沉默了片刻后,莱姆尼策上将突然说了句这样的话,丹尼斯有点惊异,随后也释然的笑笑,“对啊,任何国家都是这样。没有哪一个国家军人当道的政府能够长期存在,事实证明纯粹的军人来领导国家,这些政府无一例外滑向独裁,专制。”</p>

    这时候,莱姆尼策上将的秘书,格雷斯走进办公室。“抱歉将军,请允许我转达德国总理的原话:请北大西洋安全公约遵守条例,把德意志拱手让给华约是不明智的,德国的利益和全欧洲的利益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我们德意志联邦政府将会无条件支持你们。”</p>

    “看吧,丹尼斯,德国人正在为大家的共同利益而战斗,甚至不惜一切代价。而我们的欧洲朋友却对这一切视之不见,真是一群自大,目光短浅的家伙。”莱姆尼策上将放下手中那杯咖啡,丹尼斯没有说任何话。</p>

    “在接下来,北约对苏联的军事行动不会停止。我们将在联邦政府的南面稳固住防线,至此,整个驻欧美军,第6集团军将会从两个方向:瑞士和荷兰出击,截断苏军的后勤,从苏军的两翼发起进攻,逼迫他们退回到图林根一带。而北约盟军将会以英国莱茵河集团军群为主,消灭罗纳河一线的苏军空降部队,继续北上,直到巴黎。”莱姆尼策自顾自的走到地图前说起了北约下一步的战略计划。</p>

    丹尼斯问:“这个计划过于庞大,且危险系数很高。如果苏联在这之前占领了法兰克福,那一切都是纸上谈兵。另外整个第6集团军所要担负的任务过于繁重,别忘了第6集团军还有3个师正在法国沿岸。”</p>

    莱姆尼策扣了个响指,“不错,我打算将法国的部队撤回,全力对付联邦德国的苏军。这样我们是两线作战,苏联也是,并且苏联的情况要比我们糟糕的许多。稳住目前的联邦德国是北约防务计划委员会的现定目标,另外,五角大楼有没有新的回复了?”莱姆尼策将头转向格雷斯,“已经在准备派遣军队到欧洲了,初步计算将会有4个集团军从本土以及其它军事基地出发。”</p>

    莱姆尼策摇摇头,“太少了,在不动用核武器以及战略导弹的情况下,我想总统先生应该知道我们的压力。整个东欧云集了数十万军队和坦克,光靠这4个集团军我们连稳固当前防线都办不到,更别说执行反击任务。”</p>

    对于上将的抱怨,格雷斯也只是耸耸肩膀,表示自己的无能为力。“先生,别忘了我们在越南的军事行动,这个泥潭已经把大量的军队给陷进去了。总统先生也在为这事着急,同时要打赢两场战争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p>

    “那就叫他们撤离越南,让胡志明和杨&#25991明两个人去互殴。失去一个越南总比失去一个欧洲要好得多,这一点是个正常人都能想通。”莱姆尼策上将气愤的说。</p>

    丹尼斯却提醒,“但从长远利益上来看我们会损失更多,越南是打造包围中国和苏联海上战略封锁铁链的重要一环,在亚洲,越南的战略地位仅仅次于日本。”</p>

    莱姆尼策一声冷笑,“这个破战略现在已经千穿百孔了,在阿富汗,苏联扶持的人民民主党已经控制了整个国家机关。苏联通过阿富汗来控制整个中亚已经不是理论上的话,苏联海军南下印度洋,甚至控制整个苏伊士运河都不再是谣言,如果我们再不采取积极措施,那苏联就会将亚,非,欧大部分地区置于铁幕之下,地中海,黑海,孟加拉湾,红海上到处飘着苏联军舰,这是严重不符合美国利益的。”</p>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