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大院的孩子们

正文 第12节:从化报告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金色年华</p>

    第12节:从化报告</p>

    “夏红波便写了一个《关于从化县粮食问题的报告》(下面简称从化报告),送省、地及广州军区政治部各一份。总理当时在从化温泉休养,总理的秘书听说夏红波写了从化报告,也要去一份,可是谁也不曾料想到,这份如实反映情况的从化报告,却从此给夏红波带来了危机和厄运!如同鬼影,一直纠缠、迫害了他20余年。”</p>

    ——平山大侠  </p>

    </p>

    郑鼓东:1951年生,郑累的大儿子,外号股东。1979年自卫反击战中,因贻误战机,被解除军职,开除党籍。</p>

    </p>

    几天后,夏红波召开了碰头会,听取汇报。</p>

    “我们小组在巴江公社90管理区(即大队)调查,一位老农告诉说,他已经10多天没有见到米粒了。”</p>

    “我们小组去的太平公社,不少食堂和幼儿园已自动解散……”</p>

    “街口公社,有些人由于没有饭吃,跑到广州、韶关另谋生路去了……”</p>

    “牛头公社,有些生产队给每人发给蔬菜4两,叫大家自想办法,就撒手不管了……”</p>

    夏红波总结说:“综合太平、街口、牛头、巴江4个公社的调查结果,吃3顿干饭的根本就没有,吃两干一稀的只占5%,吃一干一稀的占10%,吃一干一稀夹杂粮的占20%,3顿都是杂粮的占65%。也就是说,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从化县的晚稻亩产量不可能有540斤,而且已经出现了粮食紧张的现象。</p>

    目前从化县存有公粮3千万斤,多留谷种1千万斤,各公社存粮约1千万斤,合计5千万斤。从化县有人口37万人,如以每人每月吃谷27斤,这一最低数来计算,把这5千万斤粮食全部打进去,也吃不到夏粮登场,只能吃到5月底。”</p>

    “还有杂粮。”有人说。</p>

    “杂粮主要是红薯、木薯、南瓜等,是有一点,但并不多。”有人反驳。</p>

    “看来还是有瞒产。”又有人说。</p>

    “干部瞒产不能说没有,”夏红波分析着“但决不可能像3千人大会上自报的那样,一个生产队瞒产几万斤,—个大队瞒产几十万斤。道理很简单嘛,如果群众知道干部打了埋伏,就不会一天吃3顿红薯、南瓜了。再说几万斤、几十万斤粮食并不是一个小数目,要多少仓库才能装得下呀?你们在下面调查,发现有黑仓库吗?”</p>

    “没有哇!”众人异口同声地回答。</p>

    “这就对了嘛,我们调查的结果,没有哪个公社、大队、生产队,发现有装瞒产量粮食的黑仓库嘛!”</p>

    “校长,这就奇怪了呀?”</p>

    “今年社员干劲那么大,又风调雨顺……那为什么粮食产量,没有预计的那样多呢?”</p>

    “是啊,真是咄咄怪事?!”夏红波思考片刻,果断地说“明天,再深入地调查!”</p>

    第2天一大早,学员们又分头行动起来。夏红波亲自领着一个精干的小队伍,全是广东籍的人,为的是交流方便,没有语言障碍。他们不找干部,直接深入到农村田边地头,专找老农,帮他们干活,与他们谈心。问题终于找到了。</p>

    当天晚上,再次召开碰头会,大家七嘴八舌地抢着汇报。</p>

    “我们那儿农民说是因为推广直播,误了农时。”</p>

    “肥料不足也是一个原因。”</p>

    “浪费也很严重。”</p>

    “还有放假卫星。”</p>

    夏红波也介绍了情况:“我去了街口生产队,群众意见很大呀,说辛辛苦苦一年,到头来还要饿肚子,思想混乱,情绪低落。埋怨政府公购粮多了,埋怨干部放假卫星,埋怨省委不该提出‘3餐干饭吃现底’的口号。70多岁的老贫农邝如辰亲口对我说:我活了70岁,从来没有看到过去年这样的好年景,高地没旱着,洼地没水漫,吐穗时没有大雨,收割时没有大风,可我也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坏的收成。他还扯起裤腿给我看,都水肿了呀,这样下去会死人的!”</p>

    “校长,我们在良明大队,有一位阿婆偷偷告诉我们,她们村里已经死了人,干部封锁消息,不让说。”</p>

    “我们那儿也发现了水肿病人。”有人报告。</p>

    会散了,夜深了。夏红波仍在奋笔疾书。钢笔在纸上飞速地划动,发出“刷、唰”地声响。</p>

    粮食产量没有那么多的原因是:</p>

    1、大面积推广直播:原计划直播10%,后来竞增加到50%。由于经验不足,直播亩产多者100、200斤,少者只有几十斤。</p>

    2、肥料不足:顶多的一亩不过200担,有些田块根本没有施肥。   </p>

    3、误了农时:7月11日晚稻开始插秧,本来应在8月7日立秋前播完,结果拖到8月25日才插完,使得一些秧苗长得过老。耽误了农时的原因是形式主义、命令主义在作怪,强调一定要按2X5的规格(株距2寸、行距5寸)插秧,拉上绳子,划上方格,一兜禾苗不得超过10株。公路两边的田陇,一定要同公路成垂直线,插得不合规格的,要拔下另插,结果一个人一天只能插一分多地。    </p>

    4、直播下种过多:本来直播一亩下种60斤至80斤就够了,但有些人为了放卫星,认为下种越多越好,竞下到400、500斤,甚至多达800、900斤。种子多了,禾苗密了,肥料却跟不上。再者,种子太多,在陇沟里堆成一层,上面的种子接触不到湿土,根本发不了芽,霉烂在地里。</p>

    5、浪费严重:1958年秋收后,省委提出“3餐干饭吃到底”的口号,有些公共食堂拚命吃,短期内便把全年的口粮吃完了。另外1958年秋收时,正是大炼钢铁的时候,农村大批劳动力被抽走,未能及时收割,损失了一部分粮食。</p>

    6、干部欺骗领导,放假卫星:如龙江大队上报亩产一万斤,县委张书记亲自去验收。支部书记秘密命令20多个年轻力壮的党员,连夜挑谷,集中起来,凑足一万斤的数目,还说谁泄露出去要给处分。</p>

    2月5日,在广州召开的全省整社工作汇报会上,夏红波如实地汇报了从化县的粮食情况。省、地负责同志,也都认为从化的粮食问题严重,他们要求夏红波将从化县的粮食问题,写—书面报告给省,地委。于是夏红波便写了一个《关于从化县粮食问题的报告》(下面简称从化报告),送省、地及广州军区政治部各一份。总理当时在从化温泉休养,总理的秘书听说夏红波写了从化报告,也要去一份,可是谁也不曾料想到,这份如实反映情况的从化报告,却从此给夏红波带来了危机和厄运!如同鬼影,一直纠缠、迫害了他20余年。  </p>

    7月的一个晚上,高启昌把夏红波叫到自己家中书房,把房门掩上,轻声说:“老夏呀,你在从化写的那份报告,军区宣传部、群工部的同志们都认为,缺点讲得太多了;而且没有经过军区首长,直接送给地方上也不好……嗯,军区可能会找你谈话,你思想上应有所准备才好。”   </p>

    夏红波却没把它太当回事,心里想:“我实事求是地反映问题,有什么不对?!”</p>

    干校的鱼塘挖好啦,而且面积相当大,小朋友们经常分为两派,划着竹伐子和小船,在水面上打水仗。学校放暑假了,孩子们几乎天天来鱼塘里玩耍。赖狗带着一帮人,与郑累的大儿子的郑鼓东领的另一帮人,打开了水仗。夏卫华等人没有参与,而在另一边,划着小船钓小鱼、小虾。两群孩子玩得兴起,干脆挥舞着竹篙、木浆对打起来,混战一团。大个子的郑鼓东举着的木浆,向赖狗横扫过来,赖狗机灵的躲闪开,郑鼓东却失去重心,站立不稳,翻身跌落水中。</p>

    “快救人!新东落水啦!”</p>

    夏卫华闻声,与徐峰、振华拼命划船,赶往出事地点。只见郑鼓东在水中一伏一沉地挣扎。他和徐峰两人一个猛子扎下去,从底下托起郑鼓东沉重的身体;上边赖狗递过竹篙,让鼓东抓住,众人七手八脚地把郑鼓东拉扯了上来。本来没有什么要紧,郑鼓东不过是湿了全身,喝了几口鱼塘水,可郑鼓东的母亲吴朝丽得知后,也不弄清原由,风急火急般冲到红楼,对着夏家就跳着脚破口大骂。慌得穆冰玉急忙跑过来千道歉、万赔不是。但吴朝丽还是不依不饶。惹得家属们都跑来围观,众人都知道吴朝丽虽然是一个家庭妇女,但却是一根搅屎棍,整天无所事事,专好飞短流长、挑拨是非,还特别记仇,谁也招惹不得,于是没人敢来劝她。</p>

    赖狗看不过眼了吼叫道:“不关我们的事,是他打我,没打着,自己掉下水的!”</p>

    吴朝丽被赖狗这么一吼,愣住了,转身问跟上来的鼓东:“是这样吗?”</p>

    郑鼓东垂头丧气地点点头。</p>

    众人哄堂大笑起来,七嘴八舌地议论、指责开来。吴朝丽脸上挂不住了,一个嘴巴扇在郑鼓东脸上:“家去,以后不准你和这些王八羔子玩!”</p>

    从此以后,郑家对夏、赖两家便有了芥蒂,不大往来了。</p>

    </p>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