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明朝时代——别样视角正论明朝三百年大历史

正文 第8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百\|度\|搜\|經\|典\|小\|說\|免\|费\|下\|载\|小\|说】-0920:01:35

    《明实录》、《明史记事本末》、《明通鉴》、《蒙兀儿史记》的记载都是安丰城破刘福通战死,而韩林儿突围到了滁州,之后朱元璋亲率大军赶到。这种记载可信度是最高的,固然是由于史料的权威性,但还有其他的判断。刘福通是龙凤政权的领导者,如果他在安丰没有死,去了滁州一定还会东山再起,一定还会发号施令,但历史关于刘福通的叙述在安丰这个地方嘎然而止,这就说明他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那小明王问题又该如何呢?

    首先,他在安丰没有死,如果死了,朱元璋不会又把龙凤旗号抗了几年,那就说明小明王在滁州,那么小明王最终结局如何?是不是被朱元璋在瓜洲溺死?答案应该是这样的,无论是《元史》还是《实录》都没有关于明王结局的记载,看的出朱元璋对此讳莫如深。

    一个首义人物,一个坚持反元12年人物,一个在北方抵抗大元最凶猛军队进攻的人物,一个利用白莲教将各方凝聚在一起的人物在明修《元史》中只是被定义为贼而草草收场,以至于后世人只知道朱元璋,不知道刘福通。

    龙凤政权、龙凤年间的往事只能跟这草原上的帝国一样随风而逝。

    【百\|度\|搜\|經\|典\|小\|說\|免\|费\|下\|载\|小\|说】-0920:57:45

    第四章继任者朱元璋

    在反元的各路英雄豪杰中,没有人会注意到朱元璋,没有人会认为他会崭露头角。朱元璋出生于凤阳县一个穷苦家庭,这没什么,那个年代的英雄人物大都如此。一个底层人物为什么能够崭露头角,为什么能够在仅有二十几人的情况能够收编数万人,历史的答案究竟是什么?

    这是一个相貌英武的人,这是一个有王者气质的人,这是一个能给人以希望的人,这才是周围人效忠他的原因,也是郭子兴将义女嫁给他的原因。他不需要一种才干,需要的只是一种先天优势,一种别人认可的优势。占据南京后的朱元璋有着极强的优势,东面是不思进取的张士诚,西面是搞内讧的陈友谅,北面的刘福通挡住了元军主力,朱元璋利用这个当隙加强根据地建设,无论如何建设,依然弱小,或许他还不知道腥风血雨的主力会战是怎么回事?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安逸的生活结束了,察罕帖木儿打废了北方的几十万红巾军,他的继承者王保保就要带兵南下了,此时的南方正是一片散沙,更为要命的是官军一旦南下,首当其冲的就是朱元璋,面对前途朱元璋开始忧心忡忡。

    怎么办?朱元璋首先想到的是保住自己,最大的敌人仍然是朝廷,于是他开始主动向元廷示好,此时的朱元璋并不是元廷的主要威胁,主要威胁仍然是继承南方红巾军主力的陈友谅,所以,一纸行省平章的敕书飘到了朱元璋的面前,矛盾又暂时缓和了。但对于朱元璋来说,真正的危局开始了。

    一件导致大元覆灭真正的变局开始了,大元两大军事统帅王保保、孛罗帖木儿开始了火并,两人的矛盾实际上是父辈的延续,两人在宫外对敲,元惠宗的儿子们在宫内对敲,保保敲赢了孛罗后,又跟李思齐敲了起来,他们俩个没敲完,大明兵已经北上了。他们在北方敲的热乎,南方的朱元璋却急的如热锅上的蚂蚁。

    过去有刘福通罩着,陈友谅和张士诚都不敢拿朱元璋怎么样,现在刘福通死了,元军又暂时无法南下,朱元璋的危机真正开始了。东面的方国珍、张士诚、陈友定,四川的明玉珍都是没有想法的人,西边的陈友谅属于有想法没有行动的人,而朱元璋属于既有想法又有行动的人,此时南方的三大诸侯陈友谅、朱元璋、张士诚还数朱元璋的力量最为薄弱,朱元璋明白,再不行动,很快就会被吃掉。

    但摆在他面前的是先打西,还是先打东的问题,一旦征东,陈友谅一定会扑过来,如果征西,张士诚会不会扑过来,朱元璋认为张士诚不会扑过来,因为此时的张士诚已经混成了陈叔宝,每日在艳词、歌舞中度过。朱元璋明白只要打败陈友谅,就会取得天下,既然目标已经明确,那就是如何打的问题。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