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明朝时代——别样视角正论明朝三百年大历史

正文 第7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百\|度\|搜\|經\|典\|小\|說\|免\|费\|下\|载\|小\|说】-0917:04:32

    到了此时,虽然山东红巾军主力还在,但三路北伐军已经失败。这又是一件令人惋惜的事情,人们或许又开始寻找原因。或许不该分兵是一个原因,或许不该出塞是一个原因,或许不该进攻高丽是一个原因,但根本的原因还是元廷依然强大,还有察罕帖木儿这个战争天才。

    战争的机动性在战争中是一个重要因素,它能够让你保持灵活性,避免被对方包围,但机动性的保持需要的是空间性,刘福通分兵的策略是对的,如果三股红巾军合兵一处其结果只能是被对方包围歼灭,而且人数众多的红巾军行动起来多有不便,粮草的消耗也会增多,更不利于红巾军的发展壮大,刘福通的错误就在于过于冒进的战略。

    这些横亘甘陕、塞外、异国达数年之久的军队终于堙灭了,但他们的执着、决绝、勇往无前的精神在元末历史上写下了一页。

    【百\|度\|搜\|經\|典\|小\|說\|免\|费\|下\|载\|小\|说】-0919:57:22

    第三章领袖刘福通

    历史往往都是胜利者书写,所以我们对于奠基者却不见其踪。汉前有秦,唐前有隋,明前有龙凤,但由于朱元璋急于跟龙凤政权撇清关系,我们对于龙凤政权的一些详细情况已经不可考,甚至于要从其他人的传记中找寻支离破碎的信息。

    无论如何,在元末众多的英雄好汉中,刘福通是首屈一指的人,在反元大业中,刘也是贡献最大的一个。刘福通的功绩就在于将各处的义军统一在“明王”旗帜下,增加了行动的协调性,虽然元末红巾军山头林立,但并没有发生严重的内讧,这固然有民族革命的因子,但也由此可以看出韩氏家族在教内的凝聚力和那种历史的积淀性,或许韩家跟几个主要的红巾军首领是世交,韩家对于革命的贡献绝不是在于韩山童这一代,而是在几代人之前就已经开始了,这样才能解释为什么韩山童在首义中死去,其子还能号召群雄。

    刘福通应该是个急躁的人,他完全迥异于徐寿辉、张士诚、明玉珍,他的行事风格是速度、速度、还是速度。从阜阳首义失败,他立刻潜回阜阳重新举事,在高邮之战元军失利后,刘福通迅速迎韩林儿在毫州建立龙凤政权,其他各路红巾军每攻占一地,刘福通都会以龙凤政权的名义设立行省,他还能够调动各路红巾军在三路红巾军北伐之际猛攻开封,实现后宋政权还都的夙愿。

    龙凤四年(1358年),这个愿望终于实现,历经231年,后宋终于实现了还都的夙愿。中原人民从杨进领导的八字军起义始至红巾军起义终,终于迎来了王师北定中原之日,整个中原大地沸腾了,民众奔走欢呼、弹冠相庆,这是一个何等热闹、何等激动人心的场面,可惜你我都不能穿越时空去体会那种激动人心的场面。历史会实现你的愿望,但需要的是时间,只要你有耐心。

    【百\|度\|搜\|經\|典\|小\|說\|免\|费\|下\|载\|小\|说】-0919:59:32

    形势一片大好,但这种形势却因为一个人而改变,他就是赵均用。前面说过,赵均用本是芝麻李的手下,徐州城破后,赵均用跑到濠州去投靠郭子兴。赵均用有个习惯,那就是去了哪里都喜欢排挤地主,赵均用自然想把郭子兴排挤走,但郭子兴和他那帮兄弟自己都在濠州城正斗个不亦乐乎,赵均用找了个不痛快后便去了淮安。后来淮安失陷后,赵均用便去山东投了自己的老部下毛贵。毛贵是个人才,仅次于刘福通,毛贵深知红巾军没有根据地不可能长久,便把山东作为根据地一意经营,如今的山东已成了进攻大都的桥头堡,也成了扼元军南下的屏障。所以,山东的得失关系到龙凤政权的得与失。

    赵均用来到山东后自然要将毛贵取而代之,可是令人惊诧的是他竟然杀死了毛贵,这是至正十九年,公元1559年的事情。分裂已经开始就不会结束。得知毛贵被杀的消息后,毛贵的部将继续祖从辽东返回怒杀赵均用,山东红巾军进入相互仇杀的时代。赵均用死后,山东红巾军由毛贵部将田丰掌管,不知什么原因,中路军红军将领王士诚也来到山东,跟田丰开始争权夺利,双方互相攻伐。乘着山东红巾军内讧之际,察罕帖木儿率大军于1361年直扑山东,田丰、王士诚降元,元军开始进攻山东红巾军的治所益都。元军久攻益都不克,戏剧性的变化又一次开始,投降元军的田丰、王士诚杀死察罕帖木儿回归红巾军。察罕帖木儿这位大元的军事强人竟然如此殒落,真是世事弄人。察罕帖木儿一死,大元将他的权力移交给他的养子王保保,保保带着大军向山东的红进军发起最后的攻势,1362年盘踞山东六年之久的红巾军全部覆没。

    为了对付开封的龙凤政权,大元的另一位军事统帅孛罗帖木儿先后攻占了大同和曹州,切断了开封跟中路红巾军和东路红巾军的联系,龙凤五年(1559年)开封再次被攻破,龙凤政权的5000名官吏,红巾军的数万家属被俘,刘福通带着韩林儿逃到了江苏安丰,继续用龙凤政权的名义对各部发号施令。

    私盐贩子张士诚登场了,张士诚、方国珍这些人时叛时降,典型的革命队伍中的机会主义分子,如今看见龙凤政权倒台,他们自然又投降元廷。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二月,张士诚的大军猛攻安丰,刘福通遣人向南京的朱元璋求救,关于韩林儿和刘福通的历史迷雾将要揭开。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