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三国,伤不起!》:三国第一神贴,你没见过的高手对决!(每日更新)

正文 第328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W.DSNT|-0713:04:46

    第166章

    在官渡之战前夕,我们前文也说过,通过派出钟繇,而且利用西凉宿将段煨,曹操已经对长安周边的李傕、郭汜势力进行了清洗,可以这样说,曹操已经将触角伸进了长安关中地区。

    但是此时曹操对关中还远谈不上控制,只能在各个军阀之间搞点小动作打打酱油。

    那么官渡之战前后,关中地区的军阀在袁曹之间又是如何选择站位的呢?

    据《资治通鉴》记载:关中诸将以袁、曹方争,皆中立顾望。

    可见在官渡之战前夕,关中诸将是保持中立地位,即袁曹你们放开打,最好两败俱伤,好让关中诸将再上演董卓和李傕、郭汜的好戏。

    问题来了,中原大战,对关中诸将来说是个机会,为什么他们不选择派兵入关淌淌浑水,也许还可以摸条大鱼呢?

    我认为关中诸将的举动是受到了董卓、李傕、郭汜、张济、张绣的启示,董卓和李郭时期是西凉军团最耀眼的几年,他们掌控朝局,肆意登坛拜将,好不热闹风光。

    可是没过几年,董卓、李傕、郭汜相继败亡;张济倒是想来中原战场捞点好处,可惜刚到荆州就挂了,张绣作为西凉军团的后起之秀,也给曹操制造了足够多的麻烦,可惜前不久也降了曹操。

    董卓、李傕、郭汜、张绣这些强人的结局尚且如此,而那些自问军政才能还不如他们的关中诸将,自然是没有胆量再轻易涉足中原大战,一句话,他们四肢发达却头脑简单的战斗风格,在中原战场根本不是袁曹的对手。

    W.DSNT|-0713:43:27

    但是他们不轻易涉足中原,并不代表他们不关心中原的局势,比如凉州牧韦端韦大帅当时就派了手下的从事杨阜来刺探消息。

    这个杨阜也是魏的名臣,在魏曾经官至九卿之一的少府,在《三国志》里的排序甚至还在满宠之上,此人在《三国演义》里也有出场,所以值得简单介绍一二。

    杨阜,字义山,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

    熟悉唐诗的朋友可能会发现一件事,即杨阜的字和唐朝一位大诗人的字相同,即有“小李杜”之名的李商隐。

    虽然杨阜诗才和李商隐不能比,但是此人也是一位文人。

    但比李商隐要高明的是,据史料记载,杨阜不仅文采卓然,还有一定的将略,是典型的儒将,能量之大我想马超是最有体会,这是后话不提。

    据《三国志?魏书?杨阜传》记载,在建安元年,杨阜就担任凉州从事,后来受凉州牧韦端的派遣来到许昌向朝廷表示服从,同时也刺探袁曹之间的虚实。

    杨阜来到许昌朝廷之后,很有可能接受了曹操的策反,成了双面间谍。

    因为就是在许昌,杨阜被封为安定长史。

    这个安定长史的官位值得一说。

    首先,安定有两个意思,一个是长史的封号,就跟张鲁曾经做过督义司马,孙策曾经做过怀义校尉一般,代表着曹操希望杨阜能为安定凉州作出贡献;

    第二,安定还是个地名,位于甘肃中部,北靠工业重镇兰州,南临古都西安,是中原通向西北的交通要道和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而汉朝曾经置安定国。所以这里曹操封杨阜为安定长史,便有可能是封他为安定国的长官。

    那么曹操封杨阜这个职位,到底是选哪个义项呢?

    我的推测是两者皆有,曹操其实是借安定这个地名,想让杨阜成为他安定凉州的臂膀。

    所以很简单,杨阜成了曹操的人。

    在杨阜回到凉州以后,诸将问他袁绍和曹操之间谁将胜利谁将失败,杨阜说了如下一席话:袁公宽而不断,好谋而少决;不断则无威,少决则失后事,今虽强,终不能成大业。曹公有雄才远略,决机无疑,法一而兵精,能用度外之人,所任各尽其力,必能济大事者也。”

    这几句话用了很多修辞,很简单,此时的杨阜拿了曹操的东西就很手软,加上他自己也很看好曹操,于是便添油加醋地在关中吹捧曹操。

    杨阜的回答肯定对曹操收服关中地区起了巨大的作用。

    但杨阜本身却遭遇到关中官僚的排挤。

    《三国志?魏书?杨阜传》记载:长史非其好,遂去官。

    很显然,杨阜和朝廷有勾结的事已经被别人看了出来,所以在凉州官场很难做人,只好离职回家种地。

    当然,像杨阜这种和朝廷有关系的人,韦端是不会轻易放弃的。

    《三国志?魏书?杨阜传》记载:而端征为太仆,其子康代为刺史,辟阜为别驾。察孝廉,辟丞相府,州表留参军事。

    这几句的意思很简单,韦端知道杨阜是个人才,所以不想让他在家里歇着,又把他征为太仆。

    韦端这个动作很猛,众所周知,太仆是朝廷三公级别的职位,他韦端只是一个州牧,怎么就敢封杨阜为太仆呢?

    这就好比一个省长招了一个人才封他为总理一样荒谬。

    但是事情就这样发生了。

    原因无它,不过是韦端想当皇帝罢了。

    乱世,就一切皆有可能。

    韦端在凉州是一条好汉,死了以后势力仍然存在,朝廷仍然插手不得,所以韦端的儿子韦康就成为凉州刺史,继续成为凉州的老大,同时也征召杨阜为别驾。

    后来杨阜察孝廉,还被曹操召去到丞相府里任职,但是凉州的老大韦康没舍得让杨阜回京城,而是留他在凉州担任参军。

    杨阜前期的事情大抵如此,后面此人还有生猛表现,此是后事不提。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