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三国,伤不起!》:三国第一神贴,你没见过的高手对决!(每日更新)

正文 第20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11-1310:13:30

    第19章一波三折:董卓也很命苦

    关于董卓此人,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出身。

    《三国志-董卓传》所引“英雄记曰:卓父君雅,由微官为颍川纶氏尉。”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董卓的出身不仅比二袁差了十万八千里,就是和曹操、孙权相比,也相去甚远,曹操的父亲至少官至三公,孙权的爸爸孙坚也官至长沙太守和讨虏将军,而董卓的爸爸说起来有点寒碜,开始是名字是啥都不知道,也就是不入流的小官,后来做到颍川的低级武官。

    但是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董卓的爸爸董君雅也是一刀一枪拼出来的功名,如果这样说,董卓也勉强算是将门之子。

    和二袁和曹操不同,他们不管怎么说也很轻易地就能在洛阳官场闻名,进入帝国权力中枢,像董卓这样低级武官的儿子,要想出人头地,就只有一刀一枪去拼刺刀。

    关于董卓早年的情况,《三国志-董卓传》还有两则记载:

    1,吴书曰:郡召卓为吏,使监领盗贼。胡尝出钞,多虏民人,凉州刺史成就辟卓为从事,使领兵骑讨捕,大破之,斩获千计。并州刺史段颎荐卓公府,司徒袁隗辟为掾。

    2,英雄记曰:卓数讨羌、胡,前后百余战。

    从这两个记载,我们可以看出董卓早年与少数民族抢劫兵团的战况是何等激烈,而且董卓也算是战功卓著,为保卫东汉帝国的边界安宁和边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但是吴书的记载有一点值得注意,即董卓曾经被并州刺史段颎所赏识,向国家重点推荐,而且被当时三公之一的司徒袁隗,也就是袁绍的叔叔看中,聘为署官。

    看到这里,我们或许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袁绍在向何进提出那个有名的锼主意,召集四方猛将进京诛杀宦官时,为什么征召的名单里会有董卓了。

    可能袁绍以为董卓曾经是他叔叔袁隗的下属,也算是他袁氏集团的部下,他袁绍以袁氏集团第二把手的身份可以指挥得动,当然,这只是袁绍的一厢情愿而已。

    为了证明董卓的军事才能,这里面有必要提一下向袁隗举荐董卓的那个并州刺史段颎,这个段颎,一句话,也是个猛人,号称是东汉平定羌乱的“凉州三明”之一,(另外两位是皇甫规与张奂)。《后汉书》对其军功赞扬备至。

    而且后来此人入朝后,曾经被擢升为那个著名的官职“司隶校尉”,可见是多么位高权重,事实证明,这还不是段颎做过最大的官,他做过最大的官是太尉,已经是三公之一了,可称是位极人臣。

    但是他的太尉没当长久,后来又因为日食而被罢免。(东汉例,每逢特殊天象,三公要轮流自动下岗,以应天时。)

    史书上记载是这样子,但是我认为其中还有猫腻,因为当时的三公人多的是,为什么天上有日食就要免段颎的官呢?而不是免袁隗或者其他人的官?!

    联系到前面提到的董卓因为天不下雨就能免了当朝司空刘弘的官位,并且自己拿来,就可以推断,段颎丢掉三公之一的太尉,是因为他长期在军中,在朝中并没有多少人脉靠山,所以官位不牢固。

    事实证明,他不久后就得罪了中常侍程璜与其女婿司隶校尉阳球,被他们陷害,直到被逼自杀。

    能被段颎这样的猛人赏识,董卓自然不是一般人,而且联系到段颎在洛阳官场都当到太尉了还被人害死,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上文提到的朝廷让董卓进京当九卿之一的少府他都不干了。

    因为他的老师段颎用鲜血告诉他,作为军人,一旦被解除兵权入朝为官,那就成了被拔了獠牙的老虎,只能任人宰割了,我想董卓一定吸取了这个教训。

    当然,他却也从此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过于迷信军队或者说是暴力。

    抛开段颎,再来看董卓。

    虽然有段颎这样的猛人罩着,又拉上了袁隗这根长线,可是董卓的官途还是一波三折不大顺利。

    在这里,《后汉书-董卓列传》出现了一段相当简略的记载:(董卓)稍迁西域戊己校尉,坐事免。后为并州刺史,河东太守。

    这里提到董卓因为一件事情被免官,是因为什么事情呢?

    史书没说,但是我们也不难猜测,原因不外乎几种:

    1,得罪了上司;像董卓这样出身太低,又不太会伺侯别人的人得罪上司很正常;

    2,打了败仗;虽然董卓很猛,但自古没有常胜将军,打了败仗是再正常不过了;

    3,犯了罪,比如烧杀抢掠。这对于董卓来说也不是什么大事,因为他的出身决定他不可能受过系统的儒家教育,对个人道德要求也不高,犯了点事实属正常,那些士大夫也一个比一个贪不是?!

    当然,像董卓这样会打仗的人,是不会被朝廷忘记的,而且还有段颎和袁家的关系,后来董卓的官越做越大,终于做到了并州刺史和河东太守这样的高官,也算是封疆大吏光宗耀祖了。

    按说像董卓这样没什么文化,出身低微的武官能做到地方最高长官也算是到头了,但是乱世出英雄,这句话真是一点不假。

    我们前面说过,黄巾起义没有真正改变曹操的命运,同样,也没能改变董卓的命运。

    在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后,前文提过,卢植被任命为方面军统帅(北中郎将)大战张角,取得辉煌胜利,但在这个当口,卢植得罪了宦官小黄门左丰,在军中就被收押回京,这个时候,接替卢植掌军的就是董卓。

    我们从结果上看,镇压黄巾起义的几个将领:皇甫嵩、朱儁和卢植都军功卓著,获得了极大的名声,但是董卓这次临阵换将代替卢植掌军,却被黄巾军打得惨败,而且还被免了官,算是辛辛苦苦几十年,一败回到解放前,成为他人生历史上的最大污点。

    但是不久之后的另外一件大事,却真正改变了董卓的命运。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