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山人宰相李泌传奇》解密大宰相的丰功伟绩,传奇人生!

正文 第248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典说|新快|-1413:56:53

    8

    想到这里,李亨不由自主地打了一个寒噤:“父皇对自己的亲生儿子都是如此地无情无义。将来,朕父子二人会不会因为皇权问题而同室操戈,反目成仇呢?”

    一种难言的恐惧,突然不知不觉地涌上了李亨的心底,令李亨浑身一阵战栗。

    李亨长长地吸了几口气,命令自己放弃这样一个有些大逆不道的想法。他又慢慢回想起了以后的事情。

    那时的李林甫,眼见太子李亨处于下风,他怎么能够放过痛打落水狗这一良机呢?

    于是李林甫伺机对韦坚一案的有关当事人大加株连,不依不饶,不断地落井下石。诏狱里人满为患,被逼死者甚多。

    一直到了六年之后,即天宝十一年(752年),奸相李林甫死后,这件所谓的谋反大逆之事,方才告一段落。

    然而,李亨依然没有摆脱自己的霉运。这事刚刚稍稍平息一些,太子李亨还惊魂未定之时,又一场巨大的政治风暴又骤然而至,令李亨更加措手不及,越发地感觉到惶惶不可终日。

    天宝五年(746年)的年底,太子李亨的良娣杜氏(良娣是地位低于太子妃的姬妾,秩正三品)的父亲杜有邻,又惹上了一起逆谋官司,把太子李亨再次牵连了进去。

    杜良娣的父亲杜有邻,那时担任朝廷的赞善大夫,是太子李亨东宫的官属。

    告发杜有邻的居然是自己的女婿,他不是别人,就是杜有邻的另一位女婿-左骁卫兵曹柳勣。柳勣的妻子是杜良娣的妹妹。

    柳勣这人,生性狂疏,喜好功名,乐于交结英雄豪杰。自从淄川(今属山东)太守裴敦复(就是那位陷害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裴宽的家伙)把他推荐给北海(治所在今山东潍坊)太守李邕认识以后,柳勣就与北海太守李邕一见如故,打成了一片,三人成为了至交好友。

    北海太守李邕那人性喜豪侈,不拘小节,并不能算是一个善类。他任职期间纵求财货,驰猎自恣,贪婪无度,是个典型的贪官污吏。他曾经多次因贪污受贿而被人告发,屡遭朝廷的贬斥。但他这人才艺出众,尤其擅作碑颂、精于书法,人人望其风采。所以,人们往往手持金帛,求取他的书法和文章,引以为荣。

    柳勣最初之所以会告发他的岳父杜有邻,主要缘由是因为他与自己的妻族关系不好。他不满岳父一家嫌贫爱富,拼命巴结太子,厚此薄彼,就大生怨恨。于是他拼命搜罗罪状,上书朝廷状告岳父,想借此陷害妻子的家人,以报心中的私怨。

    当时,柳勣状告岳父杜有邻,指责他的罪名是:“亡称图谶,交构东宫,指斥乘舆”。

    不想,柳勣这一指控,歪打正着,一下子却又击中了李隆基脆弱敏感的神经。

    接到上书以后,李隆基非常吃惊,大为生气。这件案件很快就被李隆基定性为了谋反案件。李隆基认为所涉及的案情特别重大,直接威胁到了皇位的稳定,就把这件事情交给了宰相李林甫立即处理,命令他务必负责委派专门人员进行审理。

    抓住了这件案件,李林甫是兴奋不已,他知道这是铲除太子的绝佳机会又来了。他马上风风火火地行动了起来,命令手下人收集捏造各种证据,决定紧紧地揪住这件事情不放,把他定性为一桩恶性叛逆案件,然后把太子李亨也搜进罗网之中。

    很快地,李林甫对案情的汇报,就上奏给了李隆基。皇帝李隆基听了汇报以后,是更加地愤怒。他不问青红皂白,就立即下旨李林甫的宰相府,会同京兆府,御史台官员,认真细致地审理这件案子。

    三府合审,李林甫不能一手遮天,案情很快就真相大白了。事情并不是李林甫向李隆基所揭发的那样,是太子李亨的预谋,而是柳勣公报私仇,从中搞的鬼。

    但李林甫哪里愿意坐失这样的千载难逢的良机呢?他见太子李亨可能很快就会逃出他的魔掌,因而心里暗暗着急。

    与部下们闭门磋商以后,李林甫立即授意他的手下,指使柳勣再去诬告别人,叫他把这件案件尽量扩大化,一定要把太子李亨牵扯进去。

    柳勣乃一介卑鄙小人。眼见诬告别人没有效果,反而惹火烧身,把自己陷进了罗网里,不禁大为后悔。为了立功保全自己的性命,在李林甫的授意之下,他就依计将案情扩大,通过肆意地诬告他人,牵涉进他人,来证明自己的清白,自己的忠贞。

    很快地,柳勣就引自己的朋友李邕来证明自己的清白,检举他人的罪行。李林甫闻听汇报,兴奋不已。他见时机成熟,就将柳勣的诸多好友——李邕、王曾等一批人,也牵扯进了这件案件中去。最终的案情果然越发扩大,牵涉的官员,一下子从中央官员,扩大蔓延到了地方的官吏。太子李亨也被牵连进去,处于朝不保夕之势。

    听了李林甫的汇报以后,皇帝李隆基大怒若狂。他冷静地思索了很久,终于静下心来。他虽然依然十分的愤怒,但还没有完全地糊涂,他的态度仍旧表现得十分的谨慎。那时李隆基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他已经有了丧子之痛,有了前车之鉴,父子情深,李隆基再也不想轻率地处理这件事,草率地就将自己的儿子太子李亨置于死地。

    案件终于审理完毕,李隆基相信了自己的儿子没有积极参与此事,原谅了儿子李亨的过失,但他对涉嫌犯罪的官员们的处罚,却未加一丝一毫的宽贷,而是非常的严厉。

    因为柳勣与杜有邻等人,都与皇室有这样那样的亲戚关系,所以,李隆基假惺惺地下旨对他们特予免死,下旨判杖决,贬往岭南。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