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山人宰相李泌传奇》解密大宰相的丰功伟绩,传奇人生!

正文 第247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典说|新快|-1321:11:13

    6

    当时,韦坚与皇甫惟明诸人,谁也都没有能够清醒地意识到这样做的严重后果。

    这一次非常秘密的聚会,果然没有逃过李林甫的眼睛,韦坚与皇甫惟明的行动,已经全部落入了宰相李林甫的严密监视之中。

    李林甫眼见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来临,不由得大喜。见机不可失,他立即要御史中丞杨慎矜写成紧急奏章,上书皇帝告密,控告韦坚乃皇亲国戚,不应该与边将“狎昵”交往,对社稷不利,并对韦坚与皇甫惟明等人违背朝廷律令提出质疑和弹劾。

    李林甫非常明白李隆基的那种隐秘的心理,李隆基表面大度,实际上猜疑万分,他内心最为忌惮自己的儿子拥有强大的势力,会威胁到自己的权位。

    不出李林甫所料,接到御史中丞杨慎矜的紧急奏章以后,李隆基果然勃然大怒。见事情进入了自己的设想之中,李林甫默然大喜,乘机亲自向皇帝李隆基奏称,韦坚与边将皇甫惟明结谋,“欲共立太子”。

    李林甫的这一奏称,正好触及了皇帝李隆基猜忌儿子李亨的那根敏感的神经。

    李隆基得奏,越发怒不可遏。他立即毫不犹豫地下旨,命令朝廷有关部门,对韦坚与皇甫惟明的密谋,进行严厉的审讯。

    眼见自己的阴谋生效,李林甫欣喜若狂。李林甫得旨以后,遂指使手下人,立即罗织韦坚与皇甫惟明串通,意图拥立太子的种种罪状。李林甫千方百计想把太子李亨,也牵扯进这件谋逆大案中来,乘机对太子李亨一党,来个一网打尽。

    得到李林甫证据确凿的报告之后,李隆基反而冷静了下来。虽然李隆基非常确信,韦坚与皇甫惟明的确有构谋之心,欲谋立太子,但他却也不想轻率地赶尽杀绝,把自己的儿子—太子李亨推进法网,让他掉入陷阱。

    当初“三庶之祸”的教训实在是太深刻了,一直令李隆基的心中都有些愧悔不已。

    因此,李隆基不想把韦坚与皇甫惟明串谋的案件再次扩大化,带来无法消除的后遗症,再次严重伤害到自己的孩子,遂下旨要求宰相李林甫,迅速地了结此案。

    接旨以后,李林甫虽然心有不甘,但也不敢公开违背皇帝李隆基的旨意。

    最后,在李林甫的授意之下,朝廷有关部门遂给韦坚定了“干进不已”的罪名,将他由刑部尚书贬为了缙云郡(今属浙江)的太守;皇甫惟明则以“离间君臣”的罪名,解除河西、陇右节度使的职务,贬为了播川郡(治今贵州遵义)太守,并籍没其家。

    李隆基的这一处理,只是限于惩治韦坚与皇甫惟明两个人的过失,并没有强力针对太子李亨的地方。或许李隆基的心思,仅仅是想借这件事,来惩戒惩戒一下自己傲慢无礼的儿子李亨,让他清醒清醒而已,知道老大究竟是谁。

    最后,皇甫惟明的兵权则移交给了朔方、河东两道节度使王忠嗣。朔方、河东两道节度使王忠嗣,与太子李亨的关系也十分的亲密,朝廷上差不多也是人人皆知。这一非常事件,太子李亨终于有惊无险地度过了。但李亨从此以后,越发谨慎小心,说话做事,甚至有些战战兢兢。

    7

    见没有满足自己的心愿,达到搬倒太子李亨的目的,宰相李林甫的心里恨得牙痒痒的。但他对这样的结果,也是无可奈何。他只有千方百计,寻找另外的时机。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李亨的霉运根本还没有走到尽头,就又大起波澜。韦坚与皇甫惟明两个人私下交往的那件事才刚刚平息一些,还没有完全过去,事态突然又发生了逆转。

    紧接着发生的事情,平地一声惊雷,一下子又把太子李亨,重新推回到了危险的境地。太子李亨听说此事以后,越发疑惧不安,从此以后几乎变得疑神疑鬼,杯弓蛇影起来了,整日忧惧不安。

    韦坚、皇甫惟明那时无辜被贬,那些与他俩关系比较亲近的人们的心里,都为他们的遭遇很是鸣冤叫屈。韦坚的弟弟将作少匠韦兰、兵部员外郎韦芝,更是为自己大哥韦坚不幸被斥愤愤不平。他们兄弟俩借着自己也是皇亲国戚的身份,就立即上疏皇帝李隆基,替自己的大哥韦坚伸张正义,打抱不平。

    二人都很年轻,他们根本就没有弄明白大哥韦坚受诬害的根本原因。为了达到申明大哥韦坚冤屈的目的,兄弟俩就引太子李亨出来加以佐证,以证明大哥韦坚的清白无辜。

    谁知这样一来,更加触痛了李隆基心里那块隐秘的伤疤,招致了李隆基内心的大忌。皇帝李隆基当然不能够让大家知道,韦坚与皇甫惟明被贬的内在和真实的原因。

    听说兄弟俩的上诉之后,李隆基的怀疑与嫉恨越发地强烈。他龙颜大怒,更加不能遏制自己猜忌的情绪。

    这件事情,一下子使本来就危急万分的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和危险起来。太子李亨也感到自己被迫到了悬崖边上,他的太子位置已经变得岌岌可危。

    太子李亨见状,心生恐惧,他只有想方设法寻求自己的脱身之计,以便洗清他的罪责,保全自己。同时,也为了撇清他与韦坚兄弟之间的关系,李亨立即上表替自己辩解,希望父皇能够理解和明白他的所作所为和目前的处境。可是,父皇依然没有表明自己明确的态度,令李亨越发忧惧。

    李亨决定丢卒保车,大义灭亲。不久,他就以自己与妻子太子妃韦氏“情义不睦”为由,请求父皇李隆基,准许他们夫妻俩离婚,以表明自己“不以亲废法”大义凛然的态度,试图破釜沉舟,挽救自己。

    父皇李隆基见他的儿子李亨已经屈服,达到了教训太子的目的。同时,也为了彻底剪除韦家的势力,他就一边在表面上着意对太子李亨加以慰抚,一边却听任儿子与结发妻子韦氏离婚,任从自己的儿子李亨,与太子妃韦氏,彻底地断绝了夫妻关系。

    太子李亨依靠自己的谨慎自保,确实暂时使他度过了这场政治危机。然而,从此以后,与李亨共同生活了很多年的妻子韦妃,却不得不削发为尼,在禁中的佛寺中,做了一个与丈夫李亨永成陌路的出家人。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