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山人宰相李泌传奇》解密大宰相的丰功伟绩,传奇人生!

正文 第216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12-2118:09:16

    3

    天色越来越暗,大块的乌云,在天空聚集,就像有什么妖魔鬼怪降临。门外士卒们的喧哗声越来越大,也越发令人恐惧,仿佛他们已经冲到了驿站们外。太子李亨,陈玄礼,高力士,李静忠等人阻止呵斥将士们的声音,也传到了驿站内。

    李隆基急忙下旨,让人把贵妃娘娘的遗体,抬到驿站的庭院中,召集陈玄礼等高级将领们进来查看究竟。

    陈玄礼等将领们仔细地查看完毕以后,就立即脱下他们的头盔和铠甲,向皇上叩头,乞求皇上的恕罪。

    李隆基弯下他的衰老的身子,一一地扶起众位将领,抚慰着将领们。

    接着,李隆基由高力士,陈玄礼搀扶着,颤颤巍巍地走出驿站的大门,面对着禁军将士们,大声地发布诏令:

    “各位将军,各位勇士:

    当此邪恶横溢,人欲放纵,安贼反叛,恐怖无常之际,你们替朕诛灭了国忠恶贼,朕非常感谢你们立下的卓越功勋!长期以来,朕一直受着杨国忠这恶贼的欺瞒,才会被他蒙蔽至今,不能清醒。

    如今,你们保护朕躬,果断为国除贼,让朕终于清醒了过来。朕不仅不会怪罪你们的冒犯,还将好好地奖励你们!

    当此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希望我们君臣能够齐心协力,以求早日诛灭安禄山国贼,光复我大唐社稷。当光复京师,国家复兴之时,朕一定还会对你们论功行赏的。

    贵妃之事,既然已经过去,你们就不要往自己的心里去。朕再次慎重地对天发誓,重申朕的宽恕之意,希望你们不要担心和忧惧。朕发誓绝对不会怪罪你们的犯上作乱,也绝不会搞秋后算账的!

    各位爱卿啊,希望你们多多地努力!让我们大家一道,全心全意地为国效力,争取早日铲除安禄山恶贼,使大唐复兴!一同避开上天带给我天朝的霉运!”

    将士们见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解除了贵妃报复的威胁,就异口同声地欢呼了起来。“万岁!万岁!”的呼喊声响彻了整个军营,仿佛饥饿也已经完全消失。

    陈玄礼等将领们向李隆基高呼“万岁”以后,就向李隆基叩头辞去,纷纷回归到了各自的大营。

    夜幕渐渐降临,乌云布满了整个天空,只有天边,还露出一些光亮,给人以恐怖的感觉。军营中又重新传来了号角声。将领们整顿各自的队伍,命令士卒们四处寻找食物饮水,做着明天西行的准备。

    危机似乎已经过去。

    但平静的水面下,却还依然是暗流涌动。将士们的心思实际上并未真正的安定。一点祸乱的火星,就随时可能酿成燎原之势。

    4

    六月十五日一大早,李隆基就下旨召集太子李亨,寿王李瑁等亲王,及随侍的文武大臣们,筹划着怎样尽快从马嵬驿动身西去。

    昨晚,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一夜之间,李隆基突然衰老了一大截,他的头发一下子变得全白。

    经历昨日的变乱,目睹贵妃在自己的眼前惨死,而自己竟然无力救助,李隆基早已是身心憔悴,壮志顿失。

    昨日的兵变,已经使李隆基变得像那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此时的李隆基,对王朝的未来,对帝国的前途,对自己的部下,甚至对他自己,都已经不再充满自信。他只有拼命地在心里暗自叮嘱自己,一定要冷静,要镇定。

    事实上,李隆基已经变得更加地多疑,甚至有些杯弓蛇影了。就连晚上侍卫皇帝的将士们放哨站岗时发出的那种轻微的脚步声,都会引起他的恐惧不安和胡乱猜疑。

    后来的事实证明,李隆基的这种担心和恐惧,这种仿佛有些过度的小心翼翼的防备,的确算得上是一种明智之举。

    将士们内心的不满和怨怒,以及对京师亲人们的挂念,所引起的不安和忧伤的情绪,随时都有可能,引发一场新的兵变的发生。

    朝臣中,只有养伤的左相韦见素,独自一人在室内陪着皇帝李隆基。儿子寿王李瑁(杨玉环的前夫)也是满脸忧伤、恐惧不安在李隆基的跟前不住地叹息。他心情复杂地听从父皇的旨意,在宣慰和照料着左相韦见素,并为韦见素赐药敷伤。李静忠远远地避开了皇帝,太子李亨,陈玄礼对李隆基都是若即若离。

    经历昨日的非常事变以后,左相韦见素至今都还是浑身难受,惶恐不安,惊魂未定。他忍着头部及全身伤痛的折磨,在陪伴着李隆基。

    李隆基明白,此种情形下,赏赐,恩宠,宽恕是处理事务与稳定人心的利器。再不能有丝毫的犹豫不决与小气吝啬了,否则,后果堪虞。

    “如今,朝廷最根本、最紧要的事情,就是如何牢牢地笼聚住非常容易离散的人心了。不能再让那些使人离心离德的事件发生了。”李隆基在心中思考着这个严峻的问题,“而要做到这些,就应以更大的恩宠与赏赐来笼络住人心,使将士们和文武百官,始终对自己抱着感恩戴德之心才行啊!同时,必须要果断地预防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反叛等非常事件的发生啊!”李隆基在他的心里,默默地思索和设计,“而在处理当前的军国大事时,不仅仅要当机立断,考虑周全,更应当慎之又慎啊!”

    看着左相韦见素身受创伤,还在自己的身边坚持着侍候和陪伴着自己,李隆基的心里一阵感激。

    为了报答左相韦见素的耿耿忠心,李隆基迅速发布皇帝的旨令,任命韦见素的儿子韦谔,担任御史中丞兼置顿使。

    韦见素感激涕零,急忙叩头谢恩,决心誓死效忠皇帝。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