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山人宰相李泌传奇》解密大宰相的丰功伟绩,传奇人生!

正文 第36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2-1009:41:23

    4

    两京顺利收复,官军节节胜利。胜利的消息却使李泌兴奋不起来,而是越发忧虑,睡不安枕。

    彭原对策中自己预料到的不利情形,已经越发彰显出来,然而却没有引起朝廷文武百官,还有皇上的警觉和注意。朝廷表面的辉煌胜利之下,处处潜藏着重大的危机。

    李泌将自己的想法尽力地上奏皇上,可皇上呢,却依然一意孤行,他的决策也处处与自己的设想相悖。

    李泌十分明白皇上当初的心理:皇上虽从太子之位,被文武百官拥上帝位,但他明白自己的帝位并不合法,安稳,所以他千方百计地希望收复二京,立下盖世伟业,以巩固自己的皇位。

    他这么做,本来是无可厚非的。可这样的决策,留下的隐患却不可小视。

    想起皇上近来的那些作为,李泌就有些气馁。

    皇上有时真有些颟顸无能,是非不分。即使是亲身儿子建宁王李倓,也逃不脱父皇的猜忌和怀疑,甚至被自己的父皇逼上绝境。

    皇上的情绪,完全被妻子张良娣,奴才李辅国所控制,没有一点君王或者说男人的意味。

    想起那些往事,李泌就有些不寒而栗,禁不住打了几个冷战。

    如果当初自己不是急流勇退,结局会如何呢?会不会某一天,自己会因为与皇上意见不合而引起皇上的猜疑,招致杀身之祸呢?

    “狡兔死,走狗烹”的结局谁也说不清。自己知道皇上太多的真相,对皇上又了解太深。

    皇上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当他宠爱你时,他会把一切都给你,对你信任备至;但当他厌倦你时,他也就会对你彻底绝情。

    太上皇可能也深知自己儿子的这一点个性。所以,当太上皇回到京师后,他就理智地自动解除自己的武装,将六百余人的亲随武装部队全部交给皇上处理。

    太上皇真是聪明,深知为政之道。父子如此,何况君臣呢!

    太上皇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太上皇自己如果不公开表示自己彻底放弃政权的决心,万一某天,儿子受人挑唆,那自己就可能会受到儿子强烈的反击。

    自己老了,该歇息了。儿子也不过是一个普通人。万一某一天,儿子受到手下利欲熏心的人的挑动,他就会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利地位,丧失父子之情,以致伤害父子感情的。

    既然太上皇都会担心自己,我李泌为什么不担心自己呢?“伴君如伴虎”。事实正是如此,在皇上没有翻脸之前离开,的确应该是上上之策。

    何况,张良娣,李辅国的勾结已经越来越紧密。“疏不间亲”,自己对皇上的劝谏已经毫无作用,毫无威力。建宁王李倓事件中,自己都不敢说话,更别谈其他事情了。

    只是,如今,广平王的太子地位岌岌可危,令李泌格外担心。

    李泌想道,自己虽有周密的布置,临走时,也曾经对广平王再三叮咛。就是不知广平王是否能够真正领会自己的意思。

    现在,自己远在衡山之上,一切只有依托朝中文武大臣的辅弼和老天的庇护了。但愿皇上不要糊涂透顶,自断基业。

    现在,李泌心中最为担忧的就是李辅国了。但愿李辅国能够有所忌惮,不要肆意妄为。

    长久以来,李辅国就掌握着禁军兵权,权倾中外。皇上会不会受他所制呢?想起这些,李泌的焦虑就漾上心头。

    将来坏事的,一定是李辅国啊!

    皇上对他是过分信任。无论自己和大臣们如何劝说,皇上都是执迷不悟,听不进去。

    在皇上心中,他始终以为,李辅国不过是自己的一个家奴,很好控制。殊不知,尾大不掉,最后可能坏事。

    “我如今是无能为力了,但愿老天保佑我朝!但愿广平王和郭子仪等朝中大臣们能克制住他。”李泌在心中不住地希望和叹息。

    5

    不久,李泌就听到了皇上于十二月十日,封赏功臣和大赦天下的消息。

    闻此喜讯,李泌不仅没有一点喜悦,反而更加增添了忧虑。

    因为,广平王李俶虽然被父皇晋升为“楚王”,却没有被正式确立太子之位。

    郭子仪加授司徒,李光弼加授司空,张良娣受封“淑妃”。

    皇上开始大封功臣,是不是就认为天下已经太平了呢?

    越到胜利关头,越宜保持清醒。一点微小的错误,就会前功尽弃。

    史思明,窦子昂等投降朝廷,不过是受形势所迫,说不定只是一种权宜之计。他们的军队都还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形势如何发展,还难以断定。

    皇上却认为如今大局已定,丧失应有的警惕,说不定某一天,就会祸起萧墙的。

    燕贼的老巢还未清除,随时都会死灰复燃的。不知皇上能否听从文武大臣们的提醒,时刻保持一份警觉性。如果缺少未雨绸缪的谋略,灾难就将会再次来临。

    李泌将自己的看法上奏皇上,却久久没有得到皇上的回音。

    就这样,李泌人在山中,心在朝廷。他在时刻关注和思考着天下的大事。

    6

    转眼到了758年,李亨终于被太上皇册立,正式当了皇帝。

    二月,李辅国晋升兼任太仆卿。他在宫内继续结交依附张淑妃,权势更加倾动朝野,几乎无人能制。

    三月,张淑妃被正式晋封为皇后,登上了日思暮想的位子。

    四月,安庆绪等率军反攻政府军,不能取胜,退回自己的范阳巢穴。

    五月,河南节度使张镐上疏警告皇帝李亨:

    “皇上啊,微臣冒死进谏,希望皇上垂听。臣本一介布衣,承皇上重用,任为封疆大吏,敢不竭尽忠心。

    如今,微臣冒天下之大不韪,揭发史思明等恶贼的暴行和罪行。皇上啊,史思明虽然现在表面驯服,然狼子野心不改。

    当初,他凶暴险恶,利用天下大乱,窃取高位。力量强大时,他公开背叛;力量衰弱时,他假装妥协。他虽然生着人的面孔,内心却如同野兽般狡诈阴险,难以用恩德感化。希望皇上,力排众议,未雨绸缪,有所防备。”

    然而,李亨其时正宠爱信任史思明,希望能用恩德感化他;加之钦差宦官接受史思明之重贿,拼命在李亨面前推崇史思明的忠贞诚实,认为可以大加信任。

    所以,李亨对所有的劝告都置之不理。

    而且,李亨对张镐的奏章是大为震怒。他下旨斥责张镐讲话不切实际,挑拨君臣关系。至此,朝中再无反对之音。

    五月十九日,楚王李俶被正式册封为太子。

    先时,张皇后儿子刚刚三岁,她时刻谋划夺嫡。但朝中一片哗然,群臣激愤。李亨犹豫不决。

    最后,李亨只好委曲求全。他征询知制诰李揆等大臣的意见后,才最终下定决心,正式册封李俶为太子,才没有在朝中酿成新的危机。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