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山人宰相李泌传奇》解密大宰相的丰功伟绩,传奇人生!

正文 第24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1-1920:18:22

    在当时的局势下,李林甫,安禄山的出现,并非偶然啊!其中皇上负有最大的责任!他们的犯上作乱是正逢其时。

    “谁又能料得到呢,朝廷一手捧上来的宠儿,竟然会造成帝国由盛而衰、由兴而亡的势态。现在,甚至还有些人认为‘安禄山其实最开始本性并不坏,都是受杨国忠的欺压和逼迫,以及其手下的影响而变坏的。’这种说法,实在是荒唐至极,荒谬至极。”李泌在不住地思索。

    “先生,你在想什么呢?朕在与你谈李林甫那奸贼呢!”李亨的话把李泌从回忆中惊醒。

    “陛下啊,我也正在想李林甫当初是如何祸国殃民的呢!陛下啊,微臣虽然与李林甫也有刻骨仇恨,但微臣思索再三,还是认为陛下不宜对李林甫如此处置。

    陛下啊,您如今正在平定天下,正是显示你的伟大度量,和您的阔达的胸襟与气魄的时候,您何必仇视一个死人呢!

    他如今不过是塚中的一堆枯骨,他能够知道什么呢!陛下这样做,虽然解恨,但却白白地显示陛下的心胸与度量不够宏大,有伤陛下的英明。

    更重要的是,现在那些追随盗贼的人都是陛下的仇敌。如果他们听到陛下对死去的人,对地下的枯骨都要借机报复,恐怕就会阻止他们改过自新的决心,徒增更多的敌人。”李泌急忙委婉地劝道。

    李亨的脸黑更加了下来,他怒气冲冲,很不高兴地说道:“这个蟊贼是太可恨了,实在饶他不得!

    从前,他曾用尽各种心机陷害朕,迫害朕。那个时候,朕是日夜惶恐不安,早上不能保证能不能活到晚上。朕最终得以苟且保住性命,全是侥幸啊!

    先生啊,你今天怎么居然帮那个蟊贼说话呢?难道那狗贼给了你什么好处吗?

    当初,李林甫那狗贼也非常讨厌和嫉恨你啊?他也常常在千方百计陷害你,只差没有把你害死而已!你今天怎么居然帮他说话呢?”李亨不住地责问李泌。

    “陛下啊,微臣怎么会不记得这一切呢!陛下啊,你想想吧,微臣并不是不恨那狗贼啊。微臣对那狗贼也是深恶痛绝!

    可是,陛下啊,您慎重考虑考虑你这样做的后果吧!李林甫当初,可是太上皇喜欢并任用的人啊!

    太上皇统治帝国将近五十年,当时世界太平,享尽荣华富贵。

    可如今,安贼叛乱,局势发生急剧变化,太上皇却只有不顾年老体衰,孤身逃亡到遥远的巴蜀,以避贼势。

    南方穷苦,山水险恶,气候恶劣,而太上皇年事已高。如果太上皇突然间听闻陛下对李林甫那狗贼采取这种激烈手段,势必会私下认为陛下是因为妻子韦妃被迫害致死的缘故,而采取这项报复措施啊!

    人心同然。太上皇当初也是赞成那样处置韦妃的。这样,太上皇他的心里一定会感到后悔,惭愧,内疚。

    万一太上皇因此事而生病,恐怕天下人就会议论陛下,说陛下虽富有天下,却不能容忍君亲!”李泌依然恳切地劝解,分析。

    李泌的话还没说完,李亨已是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他急急地奔下台阶,跪下身子,向上天叩头说:“感谢苍天啊!您把李泌送给我!朕被仇恨迷惑了双眼,没有想到这些啊!是上天透过先生的口,对朕说话的!先生这样做,避免了朕被天下人说成是忘恩负义,不孝之子啊!”

    跪拜了很久,他重新回到李泌身边,紧紧抱住李泌的脖子,痛苦地哭泣不止。

    李泌不停地拍着皇上李亨的肩膀,不停地劝慰他。

    哭了很久,李亨才终于平静了下来。

    “先生啊,朕感谢你的提醒!可是,还有一件事,长久地郁结在朕的心中,无法解脱。先生见多识广,见识高远,朕很想听听你的建议。

    朕的爱妃张良娣一直对朕忠心耿耿,亲敬有加。她备受朕的喜爱。

    前不久,她又替朕生下了一个龙子,朕很是高兴,感激。

    先生知道,张良娣的祖母是太上皇的母亲昭成太后的妹妹。太上皇的母亲昭成太后被奸贼害死后,太上皇就由张良娣的祖母养育。

    对此恩情,太上皇是念念不忘,朕也牢牢地记在了心里,一直想报答他们的恩德。

    朕如今还没有立皇后,朕打算立即封张良娣为正宫皇后,以安慰太上皇的心。先生以为如何呢?”

    李泌不禁打了一个冷战,一种莫名的恐惧袭上心里。

    李泌知道,这件事表面上是封后问题,母以子贵,子以母贵,实际上还可能牵涉到夺嫡问题。而介入到皇上的继承人问题中,这可是一件十分令人忌讳的,可能使家族覆灭的严峻问题。

    李泌知道,自己与张良娣已经有了隔阂。张良娣会因为自己阻挠她封后这件事,将对他的仇恨越来越深。

    但是,为了社稷的稳定,国家的安宁,他只有把自己家族的安危置之度外。

    实际上,他也知道,这个问题根本就无法回避。

    李泌默默沉思了很久很久,终于说道:

    “陛下啊,微臣知道,当初身在灵武时,都是因为文武百官希望建立功劳,所以陛下才被他们强逼登上宝座的。陛下登基,并不是为了陛下个人的私利。

    因此,为了避免天下人的闲话,微臣以为,这些皇家私事,最好暂时延后处理,先等待太上皇的旨令。

    况且,良娣正青春年少,陛下正年富力强,这件事,也不急在一时,最多不过是延后一年半载而已!陛下以为如何呢?”

    李亨沉默半响,表示同意。

    2

    757年的春天到了。北方大地,却依然是天寒地冻,一片肃杀之景。

    无情的战火,把北方郡县的大部分城镇都变成了废墟。郡县的城池有的破碎,有的废弃了,有的还被叛军占领或是围困,田地上一片荒芜,杂草丛生。千里难见人的炊烟,只见野狗,野兽横行。人民的财富被吞噬,百姓被杀死。

    道路上随处可见的是拖儿带母,仓皇逃难的人群。路边到处是倒毙的尸体,无人收尸。这些尸体,有的已被积雪覆盖,有的还裸露于冰雪之上。

    逃难的人们,向着深山,百姓们自发固守的险要的堡寨,或是还未沦陷的地方惊慌失措地转移。途中,逃难的百姓不时会受到叛军的抢掠,杀戮,追袭。散兵游勇,土匪等也趁火打劫,社会秩序一片混乱,人们没有一点安全之感。

    百姓们为战争受难。他们有的失去了所有亲人,甚至失去了一切。因饥寒而饿毙的人众的尸体比比皆是。有的尸体已被豺狼啃噬。

    官军收复了的那些城池中的人们,也不能避免厄运的降临。那些受难的百姓,他们手无寸铁,却被驱赶去与叛贼抗争。不从,就会被当做叛逆,被诛杀,被屠灭。

    到处是抗暴的人群。既对叛贼,也对官军。

    为了保住自己的一点口粮,一点财富,苟延残喘地延续亲人们的生命,民众只有自发地集结起来,自己保护自己。强取豪夺,骚乱,械斗,剽掠,随时都会发生。

    被朝廷抛弃的人民唯有如此,才能暂时延续自己的生命。

    唐王朝的国力衰微,已到了极度危险的地步。

    叛贼军队,依然盘踞在两京——长安,洛阳城里。那些抢掠的女人,财富,仍在源源不断地向北方,向叛贼的老巢范阳运去。

    唐政府内部,也是人心不稳。不时有政府官员,抛弃坚守的城池,抛弃无辜的百姓,投靠叛军。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