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山人宰相李泌传奇》解密大宰相的丰功伟绩,传奇人生!

正文 第25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1-2011:36:33

    第八回小人谗言害将相李泌力谏保功臣(2)

    3

    但不久,叛军的内部,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终于给了唐朝廷以可乘之机。形势开始逐渐朝着对唐军有利的方向发展。

    燕帝安禄山,近来是厄运缠身。

    自从发动叛乱以来,安禄山的日子就十分难过。他饱受精神的煎熬,他的心理严重失衡。因果报应的思绪总是纠缠在安禄山的心里。他的眼睛的视力,也逐渐地恶化衰退。到了现在,已经是双目全瞎,一点也看不见东西。

    再加上当时安禄山又身患大疮,促使他的性情变得越发烦躁不安,越发凶暴残忍,难以遏制。

    每当一想起当初皇上李隆基对他的宠信和恩惠,想起朝廷对他的盛大的恩宠礼遇和赏赐信任,他就会更加痛恨杨国忠对他的嫉恨和陷害,痛恨杨国忠和他自己的手下严庄之流,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逼使他走上反叛这条不归路。

    有时,安禄山良心发现,就会更加地愧疚和悔恨。

    种种事情的不顺和内心激烈的矛盾斗争,促使安禄山的脾气越来越糟,越发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稍微有一点事情不如意,安禄山就会拿身边的侍从出气。他暴掠地对侍从们任意鞭抽棍打,甚至诛杀,弄得人心惶惶,不可终日。反叛的思想在他的周围人群中暗暗产生。

    自从登极称帝以来,安禄山就一直住在洛阳深宫里。即使高级将领也很难见上他的一面。大小事件,都必须透过中书侍郎严庄奏报。

    然而,地位十分尊贵,手握燕朝廷大权的中书侍郎严庄也免不了受暴怒的皇帝安禄山的殴击。安禄山的手下,尤其以贴心太监李猪儿挨的打最多,心中的怨恨也越盛。左右侍从也是人人自危。因此,如今的安禄山其实早已经是众叛亲离。

    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也对自己的父亲有着深深的怨恨。

    安庆绪本是安禄山的次子,初名仁执,善骑射。皇帝李隆基为了表示对安禄山的宠信,就给他的二儿子赐名安庆绪,并让他担任安禄山的都知兵马使。

    安禄山发动叛乱称帝时,他被封为晋王。后安禄山作人质的长子安庆忠被诛后,他就被安禄山立为太子。

    安禄山平日最宠爱小老婆段氏和她生的儿子安庆恩。段氏想让安庆恩取代二儿子安庆绪的“太子”地位,造成安庆绪的自危,使父子的矛盾日益激化。安庆绪时常惴惴不安,经常担心某一天会被老爹突然下令处死。

    因为安庆绪时常担心被废,严庄也恐怕宫中事变于自己不利。

    于是,严庄与安庆绪、李猪儿就串通一气,计划谋害安禄山。他们一谋即合,宫廷的反叛密谋由此产生。严庄等商议谋弑安贼,扶立安庆绪即位。

    至德二载(757)正月五日(1月29日)夜,严庄,安庆绪,李猪儿三人悄悄进入安禄山的住所。侍卫见是严庄和安庆绪,谁也不敢动弹,只得听从他们的命令。严庄遣走了安禄山的侍卫,重新派自己的亲信卫士严密把守安禄山的宫门。

    然后,严庄、安庆绪亲自持刀站立在帐外守卫。他俩派安禄山的贴身太监李猪儿,以伺候安禄山为名入宫行刺,安贼毫不防备。

    其时,太监李猪儿提刀直接进入了安禄山的寝宫,朝躺在床上安睡的安禄山的肚子,就是横七竖八地一顿猛砍。

    安禄山平时总把佩刀放在床头防身,但事前已被李猪儿偷偷拿走。安禄山从睡梦中惊醒,去摸枕旁的佩刀自卫,但刀已经没有了踪影。他大怒如狂,血流如注,声音凄厉地拼命地叫喊挣扎,祈求救命。

    无奈,他已经是众叛亲离,并且宫中已经被严庄等严密封锁。安禄山无人帮助,而且他的眼盲力尽,最后,肠流几斗,断气绝命而死。

    安禄山死后,安庆绪,严庄就入账用毡毯包裹安禄山的尸体,就地挖了一个数尺的深坑,将安禄山埋在床底下。

    2011-01-2011:42:48

    作者:上輩子是西夏人回复日期:2011-01-1923:11:44

    支持一下~~~~~~~~~~~~~~~~~~~

    谢谢朋友一如既往,坚定不移的大力支持!十分感谢!

    2011-01-2111:47:05

    自宝应元年(741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刚刚四十岁时,他就一跃成为了驻守边疆的藩镇,也就是安禄山他自己的家乡朝阳古城一级的最高军事统帅——平卢军节度使。

    在此后的十几年中,安禄山飞黄腾达,在唐朝严格按照任职年限资格任官的体制下,他也创造了和平年代边疆军帅仕途腾达的神话。

    天宝十载二月,也就是安禄山四十九岁的时候,他已是身兼三镇节度使,同时兼领平卢、河北转运使、管内度支、营田、采访处置使。

    从四十岁到四十九岁,安禄山从一方节帅到身兼三镇,荣耀君宠达到顶峰。

    天宝十四年,狡黠奸诈,骁勇善战,拥有重兵的安禄山,以清君侧为由发动叛乱,使强大的大唐帝国开始走下坡路。

    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他不是死于他忘恩负义背叛的唐帝国皇帝之手,而是会惨死在自己儿子的手里。

    正月六日清晨,中书侍郎严庄向文武百官宣布,安禄山病势沉重,已经下旨封安庆绪做太子。

    不久,安庆绪就宣布父皇因病去世,自己登极称帝。

    然而,安庆绪头脑昏庸,性情懦弱,说话毫无条理,人心不服。大权就旁落中书侍郎严庄之手。朝廷内外一切大小事情,都由中书侍郎严庄一人裁决。严庄对各将领大势加官进爵,以讨取他们的欢心。

    然而,军中诸将,对安庆绪,严庄并不心服口服,他们内心大不满意。

    于是,史思明等将领也开始萌发了异志。

    4

    唐军方面,虽然叛贼内部矛盾重重,政府军却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胜利。

    行宫中,皇帝李亨的心情阴晴不定。那些烦心的事总是层出不穷,令人窒息。

    终于,有了一点闲暇的时间。李亨就叫来侍谋军国兼元帅府长史李泌,在行宫里,与他商讨军国大事。

    “先生啊,自从朕任命广平王为元帅,领军杀贼以来,已过了一个年节。然而,胜利却依然遥遥无期,令朕忧心忡忡啊!

    现在,朕有了一个新的想法。那就是,派朕的儿子建宁王也率军出征,兵分两路,力求早日克复京师。可是,朕又担心这样做,可能分散我们有限的兵力。

    如今,朕打算,如果先正式封广平王当太子,然后再派建宁王当元帅领兵,独当一面,先生以为如何呢?”

    李泌心中突然又涌起了一股寒意,他的那种挥之不去的不详的预感又重上心底,他迅速预见到了风暴的来临。

    他无法掩饰自己的担忧,神色凝重,有些不快地说道:

    “陛下啊,微臣早就对陛下说过,军国大事,繁杂迫切,陛下必须立即亲自处理。至于皇帝的家务,应该听从太上皇的决定。免得陛下与太上皇父子又生误解,产生不必要的疑惑,猜疑。

    如果陛下不这么做,怎么能使子孙后代正确了解陛下当初灵武登极的本意呢?这件事,微臣可以猜测,皇上想必一定是听了别人的建议。

    然而,恕微臣直言,向皇上出这种主意的人,一定也是皇上身边最亲近的人。他们实际上使用的是离间之计,只是设计让我跟广平王,建宁王之间,彼此结怨而已!

    他们这样做,就是想让广平王以为微臣阻止封他做太子,让建宁王以为微臣阻止封他做元帅,离间我们之间的良好关系。达到一箭双雕,一石二鸟的目的。

    现在,请陛下允许微臣把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报告详细地解释给广平王,建宁王听听吧!微臣想,他们也未必会认为这个建议恰当,微臣相信,他们一定会理解微臣的心意的。”

    事不宜迟,李泌急忙告辞出宫,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广平王李俶和建宁王李倓。

    5

    闻此毒计,广平王李俶大为吃惊,十分恐惧。他深刻了解自己父皇的性格。父皇也许嘴上并不会说什么,但心里一定会认为自己的儿子太过放肆,甚至还会认为儿子们有提前抢班夺权的嫌疑。这可是引火烧身,危险万分的事情。

    广平王李俶脸色惶恐,急急忙忙地对李泌说道:“还是先生深知我的心意,想方设法使事情美好啊!感谢先生理解我的心思!这件事非同小可,我们还是赶快去拜见父皇,亲自解释解释一下吧,免得引起父皇的猜疑。”

    于是,李泌与广平王李俶就马不停蹄地急忙来到宫中,拜见李亨。

    走进行宫,广平王李俶急忙跪下,向父亲辞让道:

    “父皇啊,请听从先生的建议,暂时不要封儿臣做太子吧!如今,爷爷还远在西蜀受苦,父皇还没有机会早晚到爷爷面前问安,儿臣怎么会有心情充当储君呢!儿臣希望等太上皇回宫后,我们全家团聚时,才详细慎重地讨论这件事为宜。这是儿臣真诚的心意!希望父皇了解!”

    李亨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意。

    他拉起自己的儿子,拍了拍他肩上的灰尘,勉励广平王李俶说道:

    “俶儿啊,你十分懂事啊,没有一心地争夺太子之位。朕对你的识大体,感到深为欣慰。父皇希望你和李先生密切配合,一同为国效力。朕会大大地奖赏你的!”

    危机终于过去了。但从此,李泌的心里却变得更加地忧虑。他明白,李辅国,张良娣已经紧紧勾结地到了一起,这次的封太子的试探,只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一抹微风,一丝闪电而已。

    6

    的确,正如李泌所料,宫廷阴谋早已经在悄无声息中加快进行。

    张良娣对李泌,广平王李俶,建宁王李倓的痛恨日渐强烈。

    张良娣知道,上次,封太子的试探,已经强烈刺激了皇上的敏感神经。虽经稚儿不停的委婉劝说,却难以改变张良娣陷害李泌等的主意。因为张良娣明白,只有铲除李泌,广平王他们,才能谋得自己的皇后之位。

    子以母贵,母以子贵,也才能为自己的儿子谋得太子之位。

    做母亲的本能,使她对自己儿子的未来不得不常常认真地考虑。而广平王李俶,建宁王李倓两人就自然而然成为了自己计划的两块绊脚石。

    马鞍事件,以及封后事件中,李泌不党附自己,对自己的阻挠与反对,使张良娣对李泌更是恨之入骨,痛入骨髓。

    因而,张良娣就积极活动,在宫内宫外,努力寻找自己的援手,希望能寻找最佳的机会,一击而中,以解自己的心头之恨。

    机会终于来了。

    张良娣与总管李辅国一拍即合。为了共同的利益,他们终于紧紧地勾结到了一起。

    李辅国外表看起来对人十分恭敬,十分谨慎,对人也十分低调谦卑。其人沉默寡言,从不多说话,然而城府却很深很深。

    并且,他的内心狡狯阴险异常,非常善于猜度别人的心意。

    由于他略懂一点文书和会计账目,所以,宫中的财务账务等,他都管理的很好,令皇上李亨十分满意。因此,皇帝李亨认为他听话而有能力,对他至为信任。

    无论事情大小,皇帝李亨总喜欢交给他做。由此,李辅国逐渐地掌握了宫内外的一些权柄,权势日盛。

    李辅国看见张良娣深受皇帝李亨的宠爱亲近,于是他察言观色,暗中向张良娣靠拢。跟张良娣宫里宫外,互相呼应。

    同时,他对李泌由一介平民,被提上高位,深受皇帝的信任,也是嫉恨不已,早已怀恨于心。

    所以,他总想伺机对李泌予以打击,以夺取李泌手中的权利。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