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逝去的梦

正文 第 17 部分阅读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小梅妈妈干瘪的*哆嗦了两下,很快转过脸,望着窗外,用手掌在脸上飞快地抹了一下。小梅立刻站起身说:“妈,我以后不看别人吃饭了,你别难过。”

    我正从外面进来,看到这一幕,眼里忽然就涌起一团水雾。小梅见到我,高兴地跑过来,大声说:“阿姨,我想借你的圆珠笔用一下。”我颤声说:“好啊,小梅是不是要学习了?”小梅的妈妈转脸看看我,苦涩地笑了。那是个30多岁的女人,却显得异常苍老憔悴。

    小梅拿了圆珠笔,跑回病房,拉过妈*手腕,先画了一个蓝色的圆圈,又在圆圈里画了一些标记,然后兴奋地抬起妈*胳膊,对我说:“阿姨,这是我给妈妈买的手表!”小梅妈*手无力地耷拉着,像一根枯萎的树枝。小梅紧紧握着妈*手,蓝色手表的图案在那一刻凝固,世界仿佛都退到了她们身后。

    那天,我很伤感,这种感觉以前从没有过。但是,这种伤感是有收获的,它让我同时感受到一种温暖的力量——那个被苦难*的小女孩,身上就充满了这种力量。

    患了尿毒症的病人,体内毒素达到一定量而排不出去时,会非常痛苦,一旦经过血液透析,看上去又会和健康人没有多少区别。每次透析之后,小梅都以为妈*病好了,小梅妈妈也做出幸福的样子给她看,和她一起在医院的草坪上玩耍。但是,一次又一次透析之后,小梅终于明白,这只是一场接一场的梦。梦醒之后,妈妈就会躺在床上,像要死去一样。她无能为力,只能用幼小的心灵承受这一切,并珍惜每一场梦。

    正文 1、爸爸的爱…一首我没有读懂的诗

    爸爸的爱…一首我没有读懂的诗

    我的“青春期”从父亲离开开始

    我的青春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大概从杨逸远正式离开我和妈妈那一天算起吧。杨逸远是我的父亲,只是自从记事起,我从来没有喊过他。我想,我对杨逸远全部的情感,只有一个字可以形容,一个源于血缘和基因、植在血与骨头里的字…恨。

    杨逸远在我读小学时与他的初恋情人重逢,从此他就没有在夜里回过这个家了。

    那是个寒冬的夜晚,我已经睡下了。模糊中听见敲门声,然后是妈妈与谁在客厅说话的声音。我本能地警醒,蹑手蹑脚地从卧室门背后往外看,居然是杨逸远。

    杨逸远说:“求你了。”

    妈妈沉默了很久才开口:“已经有几年你都没提过离婚的事,怎么又突然提起?你和我说实话,也许我会考虑。”

    这次轮到杨逸远沉默了,空气沉重得凝固了一般,终于他长长叹息:“她怀孕了,她已经快40岁了,这是她最后的机会。”

    一周后,晚饭时妈妈突然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对我说:“我和你爸爸离婚了。这样也好,从今天开始,你就是大人了,是这个家的男人。”

    我没有如妈妈所愿变成她期待的坚强成熟模样,恰恰相反,我由一个公认的乖孩子突然间变成了叛逆少年。厌倦学习,厌倦回家,甚至厌倦有思想。唯一还愿意做的事情就是玩网络游戏。那年我读高一,15岁。

    在妈妈眼里,原先的我懂礼貌,懂事,帮她做家务,认真学习,这简直就是她赖以活下去的全部依靠与希望。可现在呢?

    妈妈哭着追问我:“你到底怎么了?”我想了想回答她:“没什么,青春期吧。”

    死也改变不了的事情

    杨逸远听说了我的事。离婚后,他由每月上门送生活费变成了直接往银行卡里存钱,我明确地告诉过妈妈,我不想再见到“那个人”。

    所以,当我在学校大门口看见杨逸远凝重地注视我时,我满脸冷漠,视而不见地从他面前走过。杨逸远常常来,但没有主动开口说话,我用眼角的余光能看到他的表情在发生着变化。由开始做长者状想训斥教育我,变成了愤怒,后来是焦躁不安,再到后来就变成了压抑着的悲凉。

    大爆发的时刻来了。那天高一期末考试成绩单出来了,妈妈被学校通知建议我留级。我知道会有这么一天,我做好了思想准备,坐在客厅里等妈妈从学校回来后大哭一场,大骂一次,甚至动手打我。

    推门进来的却是杨逸远。第一句话居然是那么耳熟:“求你了。”

    我*着他的表情:“大教授的儿子被要求留级,觉得面子丢光了吧。”

    杨逸远拳头握紧了,额头上青筋凸起。我可不怕他,我已经和他差不多高,虽然单薄了点,但我自信力气不会输给他。

    杨逸远握着的手居然慢慢松开了。他轻蔑地看了我一眼,转身往门外走,走到门口又回头说:“在你眼里我怎么不堪都不要紧,这个世界上有两个女人自始至终都在爱我,她们爱我是因为我优秀。我的无能只在于我没能处理好和她们两人的关系。但是你看看你,你连我的一半都没有,你考得上我当年考上的大学吗?将来会有女孩子爱你吗?所以,现在不是你不想认我当父亲,而是我根本都不想认你这个儿子。”

    他摔门而去。我的狂乱青春期莫名其妙地提前结束。

    两年后,我以高出分数线20多分的成绩考入杨逸远的母校。报到那天,杨逸远来了。

    不等他张嘴,我冷冷地开口了,那是我考虑了几天专门说给他听的话:“不要表功,不要说我是因为受了你的激将法才好好学习,终于考上大学的。你错了。我考上大学是为了长大到跟你没关系。我18岁了,从今天开始,我和妈妈都不再需要你一分钱,我会自己挣学费和生活费。请你以后不要来打扰我们。”

    杨逸远痛苦地闭了闭眼睛,留下一个存折走了,背影蹒跚,脚步散乱。

    我撕掉了存折。

    大学期间,我申请了助学贷款,努力学习争取奖学金,课余还打了两份工。我的状态只能用“拼命”一词来形容,虽然十分劳累但我没有后悔。

    然而,我的身体却日渐不适。那都是些说不出口的症状:比如自我感觉尿频尿急,但到厕所却又没有了便意;没有女朋友,却时时觉得身体发虚,全身尤其是两腿无力;我坐立不安,居然跟杨逸远当年一样膝盖和手脚震颤,无法自控。

    妈妈带我上医院检查。看看四周,肾病专科少有我这样年轻的小伙子,我几乎羞愧得想要逃出医院了。我躲在医院外花园草地上,妈妈拿着结果出来了,脸上是掩不住的担忧。我的心紧了又紧,她说:“还好,不是身体器官的问题。医生说,大概是心理疾病导致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不过,你爸爸说,心理疾病导致的问题更难治愈。”

    我一听就冒火:“我生病你告诉那个人干什么?”

    妈*嘴哆嗦了几下,却没说出来。

    不过,我很快就明白妈*苦心了,因为找心理医生治疗实在是件太过昂贵的事情,一小时200元。

    好在给我治疗的这位博士挺可亲的,他很快就确诊了我的病情…焦虑症,并因焦虑情绪导致尿频、尿急、虚脱等诸多躯体化症状。他说,病的起源与你和父亲的关系有关,焦虑很多时候缘于负疚、自责等负面情绪。

    我的脑海里蓦然出现了杨逸远留给我的那个背影。

    我把血和骨头还给你

    如果那位心理学博士说的是正确的话,他的意思是我的身体疾病缘于心理焦虑,而我的焦虑情绪是因为潜意识里我因为自己对杨逸远的态度感到内疚。如果能够消除这种亏欠感,焦虑会消失,身体也会健康起来。

    没想到,我很快就面临一个可以彻底消除我愧疚感的机会。杨逸远病了。而且不是小病,是尿毒症,根治的方法只有一种…换肾。

    谁捐肾给他?他,孤家寡人一个。据说他的初恋情人,不,应该称他现在的妻子倒是情愿,可惜配型不成功。

    这个消息是妈妈告诉我的,我敏感地盯着她的眼睛看:“妈,你也准备去给他捐肾?”

    妈妈不说话,只是看着我,目光海一样深不可测,我看不清。我的心一疼,脱口而出:“你别,你应该恨他才对呀。就算要捐,也应该是我去。”

    妈*眼睛里闪过惊喜:“是吗?你愿意去吗?”

    是的,是惊喜。我的心情极其复杂,妈妈到现在还爱着那个负心的男人,甚至超过心疼与她相依为命的儿子。

    手术前,躺在另一张手术床上的杨逸远就在我身边,他轻声地唤我“儿子”,声音是老人般的哽咽。我的心一时酸痛得不行,眼睛胀得疼,但我忍住了,将头转向另一边,没有看他。

    我告诉自己,我是在还债,哪吒一样地将骨与血都还给这个给了我骨与血的男人。从此,我将轻松了,自由了,解脱了。

    博士的心理分析的确非常精准,手术后,虽然我失去了一个肾,却明显感觉自己身体好起来了,那些困扰我的症状得到了缓解甚至消失了。当然,这与我没有住校,每天住在家里由妈妈调养我的身体有关。另外,博士开的治疗焦虑的药我也在继续吃。

    毕业这年,我顺利地应聘到一家合资企业工作。工作第一天,单位组织新人体检。

    B超间,医生沉吟了一会儿问我:“你做过肾移植手术?”

    我“嗯”了一声。医生笑了笑:“看来你病情恢复得很好,抗排斥药物也不需要吃太多,移植到你身上的这个肾与你的身体机能非常协调,应该是血缘关系的供肾吧?”

    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出医院的。

    回到家里,我打开妈妈藏在床头的皮箱,里面是一大沓药瓶标签,原来每次妈妈都将抗排斥药的商标撕下,换上抗焦虑的药物商标。我还发现了一张手术协议书,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却关系到两年前我的那次手术。

    协议书上说明,杨逸远自愿提供自己的一个健康肾供给…他的儿子。下面是他的签名,我的名字却是由妈妈代签的。

    突然就泪流满面。

    那一天,我正好22岁。

    正文 2、送给母亲的快乐

    周末下午忙完手头的工作终于可以松口气了,感觉室外的空气是如此的清爽。

    迎面走来几个学生模样的少男少女,手中捧着大束的百合,看着一脸阳光的他们我的心也被青春气息所感染,倍觉自己也年轻了。

    街边的花店似乎红火了起来,甚至鲜花都摆到了街边,不时看到三三俩俩的人进出与花店,感觉有些恍惚,今天是什么日子?快速翻阅手机上的日历表,噢,原来今天是母亲节。

    “妈妈一定喜欢我送的这束鲜花!”。有人撞了我一下走过去的时候掉下了这句话。我想她一定是位沉浸在幸福中的人,连道歉的话都忘说了。

    我笑笑不以为然的往前走,心却在盘算给妈也买束漂亮的鲜花,这样想着脚不由自主地迈进了一家花店,老板迎上来热情地介绍她的鲜花。

    我点花名,她将花一一打上包装,好漂亮的一束手捧花,老板满脸笑容地将鲜花递在我手中,我想起了当下时兴的那句“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句子。

    街上洒满了金色的夕阳!心也一片灿烂!

    开门的时候,我将大束的花挡在面前,压着声音说:“母亲节快乐”!透过鲜花丛中我看到母亲惊讶和不知所措的脸,继而听出我的声音脸上的表情像花儿一样绽放,不管母亲有多大年龄,在女儿心中都永远如花儿般美丽!

    母亲接过花笑骂到:“死丫头”吓我一跳,说着、笑着,我拥母亲进了屋。妈妈一边找花瓶,一边唠叨着说:“什么节不节的啊,干什么买这么贵的花,多浪费呀,还不如买两猪蹄爪啃啃。”我笑着说:“行啊,下次鲜花和猪蹄儿我一块买,咱一手鲜花一手猪蹄爪精神物质两手抓!”妈轻打我:“浪费钱你还有理。”母亲边说边兴奋得像孩子般忙碌着,我帮着妈妈剪枝,妈将花很仔细地插入瓶中,闲聊着发现母亲已经满头白发,皱纹又多了许多,这是母亲*劳的见证,不知怎么鼻子酸酸的,泪水就攒在眼眶里,妈似乎还沉浸在这少有的幸福时刻,我的心被狠狠地揪了一下。

    “妈妈一定喜欢我送的这束鲜花”!这是撞我的女孩说的,这也是我此时深深感受到的,母亲喜欢我送的这束花,不仅是喜欢花本身散发出的幽香,重要的是女儿对母亲的情感和爱……

    人快到中年有许多事情要做,忙于事业、忙于家庭却很少与母亲交流,母亲老了,她需要女儿多来陪陪,陪她一起回忆过去,回忆女儿小时候的故事,年轻人想的是美好的未来,老了就沉浸在过去的记忆中,幸福过去的艰辛、过去的喜悦与一切。

    餐桌上,我们一家人聚在一起,与以往不同的是,以前总是母亲给我们做可口的饭菜,今天我亲自下厨做了母亲最爱吃的饭菜,母亲真的很开心,不管菜做的咸咸淡淡那是女儿的一份心意……

    正文 3、善良的种子会开花

    那天,她来报社找我,说有一个弱智的女儿,已从家里走失了七年了。七年里,他们全家发了多少传单广告,还是没有找到她。但她以一个母亲的直觉,坚信自己的女儿还一直活在这个世界上,听说我们报社来了一个流浪女孩儿,她来看看。

    我把那个女孩儿领到她面前的时候,她一下子就怔住了,继而眼泪哗地流下来。她急切地拉住女孩儿的手,说,就是这闺女,就是她,没错,是我的小玉兰。被她唤作玉兰的女孩儿,只是很茫然地看着她,拼命地把自己的手从她那双苍老的手里往外抽。她对她,没有一点印象。她本来脑子就不太好使,又过去七年时间,难免会记不得我。她撩起衣角揩了一下眼角的泪,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那一刻,我甚至相信,那个女孩儿就是她苦苦寻了七年的女儿。我也希望事实就是如此。但我们还是要遵从科学的规矩,在等为他们做了亲子鉴定后,才能作最后的定论,为的是对他们每一个人负责。

    在等待结果的那段时间,她要求先把孩子领回家去。在外漂了那么多年,她要好好补偿一下孩子。我们同意了。

    结果出来得有些慢,那长长的一段日子里,她再也没有出现在我的办公室。她连问都不来问一下。也是,有什么比一位母亲的感觉更准确的呢?可我们谁都不会想到,她的感觉也会出错。检测结果出来了,那个女孩儿,与她没有丝毫的血缘关系。一张薄薄的纸,就让她所有的希望与爱落空了。我竟然有些恨那些多事的规矩,还有现代如此发达的高科技。

    我们直接去了她家,希望用最委婉的方式来向她表述这份遗憾。去的时候,她正在给玉兰梳头。一个多月的时间没见,玉兰和我们第一次见到的时候,完全判若两人。脸儿洗得白白的,透着淡淡的红润,一头乱糟糟的长头发梳成两条油光光的麻花辫子,身上穿着喜庆的红色碎花裙子。只是她的目光,仍然有些呆呆的,对于我们的到来,没有表现出多大的热情。她把我们领进屋,目光却始终没有离开过玉兰。她说,这孩子,来了这一个多月,总算记起些什么了,脑子还是不太好使,但她不嫌弃,她要用剩下的时间来疼爱她。说话间,她的另外几个子女也相继进屋。看得出,他们都同自己的母亲一样疼爱着这个失而复得的妹妹。而且,他们都同她一样,丝毫也没有怀疑我给他们带来的那份结果。

    绕了大半天,我还是支支吾吾地讲了。我说,结果出来了,玉兰可能不是你们要找的那个孩子。她像没听明白,脸上一直挂着笑,淡淡地说,你说什么?玉兰不是我的孩子?说笑话吧。我把结果递给她,她摇头说,不用看了,这孩子就是我们的。到底是她家儿子年轻见过世面,他接过去,脸上的笑慢慢就僵住了,妈,她不是我妹妹。她不再笑,回头看看玉兰,又抢过那份检测书,眼泪就慢慢流下来,怎么会这样,怎么能这样?她一直喃喃着,好久,连我们出家门时也没出来送。

    那天下午,我们的车刚开回单位。他们一家人已风尘仆仆地站在我们的大门外。她拉着玉兰的手,玉兰的胳膊上挎着一个大大的包,里面塞满吃的穿的。她说,既然她不是我们的孩子,我们还是把她送回来了,你们再接着帮她找亲人吧,也接着帮我们找找我们的玉兰。说这些时,她的眼睛一直红红的。说真的,对于这样的结局,我们完全没有吃惊的必要。只是,还是觉得这来得太快了些。

    他们把女孩儿交给我们,就匆匆走了。

    两条寻人启事,又像两块重重的大石压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上。

    找不到女孩儿的亲人,我们只好先安排她住下。她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命运在瞬间发生的巨大变化,在我们办公室里好奇地东瞅西摸。那天晚饭时分,她忽然问,妈妈怎么不来接我?说一会儿就接我回家的。我的心一下子缩起来。她到底还是对那个家有印象的。

    接下来,我们又忙碌着为女孩寻找亲人,也为她,找她真正的玉兰。不料几天后,她又来了,在儿子的陪同下。见着我们,她就急切地问,玉兰呢,她这几天怎么样?我们抱歉地回答,她的玉兰还没有一点消息呢。她说,错了,我说的是现在的玉兰。我有点糊涂。她解释说,我们来领玉兰回家的。回去想来想去,我们还是放不下她。怎么说,这孩子与我们是有缘分的,尽管她是假的玉兰,我们还是决定要她了,直到她找到真正的家为止,找不到,我们就养她一辈子。

    这一次,是我们没有料想到的。

    “我们要好好待她,她也是爹娘身上掉下的肉,她的爹娘也正在她不知道的地方为她揪着心呢。世上总是好人多,说不定,我们的玉兰,这会儿也正跟着好心人享福呢……”看着她再一次拉着女孩儿的手,走出了报社的大门,我的眼睛湿了。

    是的,她们都会很好,因为,这世间的角角落落,都会有像她一样善良的人,善良的心。想起春日的天空下,蒲公英的种子,借着微风的力,就飘向田间的角角落落,落地就生根,生根就发芽,然后开出一片灿烂金黄的花。那一颗颗善良的心,也会像这种朴素的种子,借一股东风,让最真最美的花,开遍世间的每一个角落。

    给儿子一个干净的后背

    他是那种来一阵风都能被吹走的小老头,可工地还没开工,他便三番五次找到我,花生、番薯提来了一袋又一袋,还开出了村里的特困证明,让我无论如何给他一样活儿干。我拗不过他,只好将负责看管搅拌机的差事交给他。

    他对我连声道谢,然后扭头跑回村子。那时候,我正打算向他介绍搅拌机的*作方法,他居然不听我一声解说就走掉了。正在我气恼时,他又回来了,身后还拖着个脸蛋红扑扑的小男孩,老远便指着我身边的搅拌机大喊:这是爸爸要开的机器!

    我大吃一惊:这老头居然有个这么小的儿子!但很快想到这是在农村,晚年得子的现象多着呢,何况农民都显老,看起来像个小老头的他说不定只有四十来岁。

    小男孩不知什么时候窜到搅拌机边,将整个脑袋探进搅拌机内。我惊出一身冷汗,大声斥责孩子。孩子躲到一边后,我又开始训斥小老头,怎么能把孩子带到工地上来,要知道工地上处处充满危险!他跟他儿子一起低下了头,好半天才嗫嚅道:我只想让儿子开心一下,爸爸终于找到工作了。我懒得听他解释,冲他摆摆手说,我来教你怎样开搅拌机吧。

    他很快就学会了*作搅拌机。在机器的轰鸣声中,他的儿子挥舞着小手喊:“爸爸好厉害!”我看见他笑了,脸上的皱纹拧成一块一块,还露出蜡黄的牙齿。距离开工还有两三天,可他次日一大早就来到工地上,拿着一块抹布,一点点抹去搅拌机上的水泥灰,有些硬块抹不去,他就用指甲一点一点抠去。我说,搅拌机上的水泥灰就不要弄了,反正一开工就会脏回去的。他却嘿嘿笑着说,他要给儿子一个惊喜:昨天还很旧的机器,今天就变新了。望着认认真真清洗搅拌机的他,我忽然不知说什么才好。

    工地开工那天,他竟然穿了件崭新的衣服。启动搅拌机没多久,四处飞扬的水泥灰就在他的新衣服上厚厚蒙了一层。一转眼,他就跟其他工友没什么区别了。他显然发现了这一点,赶紧腾出一只手拍打身上的灰尘。我从工地的一侧转到另一侧,回来时,看到他那只手还在拍打身上的水泥灰。

    紧挨着工地的是一所小学,尽管隔了用铁片搭成的围墙,校园里的嘈杂声还是能够清晰传来。每当上下课的铃声响起,他都要情不自禁用手拍打身上的尘土,手起手落,拍得很是紧促。看管搅拌机,原本挺轻松的活,他却累得满头大汗。我知道他是不停拍土给累的——既然怕弄脏新衣服,为什么还非要穿着它来工地?衣服脏了洗洗就可以了,这样不间断地拍打,再好的衣服也容易坏呀!

    铃声又一次响起,工地外面传来孩子放学的嬉笑打闹声。他忽然触电般脱下新衣服,使劲甩了两下,然后迅速穿回到身上。那件被抖落灰尘的衣服,看起来又跟新的一样了。然后,我听见一个甜甜的童音传来:那个穿最漂亮衣服的人,是我爸爸!接着又传来另一个孩子的声音:你爸爸是不是这里官最大的?循声望去,两片铁片的缝隙中,探着两个小脑袋,其中一个,正是他的儿子。

    我看见笑意漾满了他的嘴角。原来,他用一个上午的时间拍打衣服上的水泥灰,只是想留给儿子一个干净的后背,只是想让他的儿子在小伙伴面前能多少拥有些骄傲!

    孩子唱着歌走远后,他才像忽然记起了什么,赶紧用另一只手去揉那只拍打衣服的手,一边揉还一边“吁吁”地喘气。我忍不住说,你儿子真可爱。他忽然涨红了脸,说,儿子其实是抱养的,可小家伙一定要喊他爸爸,怎么教都改不了口。他又接着说:“我上了年纪,干不了重活,以后你这边负责看管搅拌机的活都交给我做好不好?我多少要给儿子留些钱啊!”

    我想说什么,声音却哽在喉咙里,只好使劲点头。然后,我连忙背过身,那一刻,眼泪不可遏止地落下来……

    正文 4、通向母亲的路

    爸爸妈妈在*

    5岁时,她跟邻家小朋友玩,最顽皮的小强问:“彩彩,你是不是像孙悟空一样,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不然你怎么没有爸爸妈妈?”她伸手推了小强一把说:“你还是天篷元帅猪八戒呢!”

    她跑回家,问正在剥青豆的姥姥:“我是从哪儿来的?”姥姥扶了扶老花眼镜,瞅了她一眼,低头剥了两个青豆说:“你呀,是你姥爷在咱家花园里用铁锹挖出来的。晚上天黑,没人时,你姥爷想挖银子来着,结果一锹下去,就挖出你来了。”

    她撇撇嘴:“净骗人。”那天晚上,她缠着姥爷问,姥爷指着电视画面上的布达拉宫说:“你爸你妈就在那儿,在那儿修公路呢!那儿的天哪,可蓝可蓝了,就像……就像大海……”她没见过大海,姥爷接着比喻:“就像……就像你姥姥花园里的兰草花一样蓝。”她噘起了嘴,兰草花一点都不好看。不过,这有什么关系,最重要的是她知道她的爸爸妈妈在哪儿了。她跑出去,向伙伴们宣布:“我爸我妈在*呢,那儿的天可蓝可蓝了,像我姥姥种的兰草花。”小伙伴们自然不知道哪儿是*,但是觉得她真幸福,有那么远那么远的爸爸妈妈。

    接下来的日子,有好些年,她很留意电视,电视里一出现*的画面,她就会喊姥爷。姥爷搬了板凳,坐在电视前给她讲那仿佛在天边的故事。姥姥进来,看了,总会长长叹口气。

    每隔一段时间,她就会收到妈*来信,信里说的都是修路的事。妈妈说,等那条路修好了,她就可以去拉萨了。

    10岁那年,她出去跟小伙伴说*的事,有个女孩瞪着眼睛:“你姥姥姥爷骗你呢,你妈蹲大狱了。”她怔住:“你瞎说!我妈亲口告诉我的,他们在*!”然后,她的眼泪止不住地落下来。

    她本来就是我妈妈

    12岁那年的冬天,她第一次跟姥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