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红色铁幕

正文 第十一章:主攻方向(四)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呜呜~呜呜~</p>

    悠长的防空警报在捷克斯洛伐克—赫拉德茨空军基地响起。作为华约距离西德最近的空军基地,从战争一开始就处于全负荷的运转状态,几乎每天都有大批的华约各式战机从这里起降,尤其是苏联空军司令—康斯坦丁·安德烈耶维奇·韦尔希宁元帅在提出“以沉痛打击并消灭北约空中和地面军事目标为苏联空军当前的主要任务。”后,除了华约联合武装部队直属空军以外,这里还停满了众多苏联空军的战机。</p>

    那些在黑夜里被机场大功率探照灯照得银光闪闪的MIG—25“狐蝠”,MIG—21“鱼窝”,以及新锐的MIG—23“鞭挞者”就是隶属白俄罗斯军区苏联第21航空师的红色战鹰,虽然第21航空师并不是米高扬设计局最忠实的拥护者,但却是米格家族最大的聚集地。第21航空师和众多苏联战术战斗机航空师一样,几乎配备了所有型号的米格战斗机。</p>

    当然,作为苏联较为精锐的前线截击机部队,第21航空师不仅担任着空战任务同时还有战略轰炸的能力。下辖的第18战斗航空团,第27战略轰炸航空团也配备了Su—15“细嘴瓶”高空超音速截击机,Su—17“装配匠”战斗轰炸机,以及少量的Su—24“剑术师”战斗轰炸机和Tu—22‘逆火’超音速轰炸机。</p>

    这些苏联新型战斗机的研制大部分都在60年代初期开始,到60年代末期已经开始装备苏联以及华约联合武装部队。和所有人都知道的那样,50年代中后期苏联为了在军事上压垮北约,苏联国防部,联盟院,民族院,最高部长会议以及华约总部启动了众多军事项目,苏联政府开始自1942年后又一次进行全力扩充军备的行动。最明显的就是航空和航天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由尤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加加林空军少校乘坐的‘东方1号’宇宙飞船于1961年4月12日在莫斯科郊外的拜科努尔卫星发射基地成功升空。</p>

    “我们或许都错了,不应该把我们的家园叫做地球,应该叫做水球。”这位第一个涉足太空的人通过无线电频率将自己的呼声传到莫斯科中央航天科技指挥中心,他成为第一个登上太空用肉眼观察自己家园的人类。</p>

    毫无疑问,在冷战中,美国在航天事业上已经落后苏联。在计划经济的优势下,美国正在丧失他们原有的优势。一直纵横于各大洋的美海军部队是美国能够与苏联在全世界抗衡的支柱,在这个世界上几乎哪里有共产主义运动,哪里就会出现美国海军的影子。而这个支柱的中心就是美国在击败日本联合海军后,引以为豪的航母编队。自然,在美国的高压海军力量下,最高部长会议发布的《1147号计划》,在全苏计划经济执行委员会的带动下,苏联各大造船厂,诸如日丹诺夫造船厂,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开始建造红海军自己的新一代军舰。</p>

    家喻户晓的肯达级,光荣级,无畏级,基洛夫级巡洋舰,台风级,阿库拉级核潜艇以及莫斯科级,基辅级,库兹涅佐夫级,乌里扬诺夫斯克级航空母舰就是在那个年代提出来建造的。(中国的辽宁号就是库兹涅佐夫级别,乌里扬诺夫斯克级为核动力级别,但没有投入生产,首舰乌里扬诺夫斯克号在苏联解体后已经拆除,俄罗斯现役的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为基辅级,另外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也是基辅级,现已卖给印度。)</p>

    杰伊科涅夫上校和所有飞行员一样,熟练的跳上飞机座舱。打开屏显,航电系统电源,核对导航数据,打开红外诱饵投放装置,打开截击雷达系统,调整机翼偏正角度,调整屏显亮度,确认动力装置正常,确认夜视吊舱装置正常。</p>

    分布于机翼两侧武器外挂以及机腹内置武器舱内已经挂载好了PC—1y雷达制导空空格斗导弹,AA—2红外制导空空格斗导弹,给战斗机加满航空燃油的加油车撤离油管。</p>

    地勤人员开始引导MIG—21驶向起飞跑道,在空中管制塔楼的授权下,杰伊涅科夫上校拉下偏光护目镜,将燃油输送进燃烧室。P—13—300涡轮发动机发出嘶哑的鸣叫,战机尾部喷射出淡淡的蓝色高温火焰。在引导员挥舞旗子的那一刻,整架MIG—21如同羽箭一样,快速的冲过跑道,慢慢窜上夜空。</p>

    其实说白了,MIG—21并不属于米格家族最先进的战斗机,但它却是所有米格家族中性能最稳定,最具有实战价值的米格战斗机。无论是对空还是对地,MIG—21都超过同一时期的所有苏联战机。包括一直以设计航空轰炸机为主的图波列夫设计局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在对地攻击中,MIG—21可携带各种制式的火箭弹以及300公斤的炸弹。在空战中推力可达到50.01千N,加力推力达到64.72千N。MIG—21可以说是米格家族里最受欢迎的一员,无论是欧洲国家,还是亚洲或者非洲国家在采购军备时都从未将眼光离开过这款战机。</p>

    而米高扬设计局也是在此机型的基础上设计了众多改进型号,就拿杰伊科涅夫上校驾驶的这架MIG—21来说,它属于MIG—21的第二代改进型,全称为MIG—21PF。虽然从机形上看与原型机并无多大差异,仍然是单尾翼,大后掠角的三角机翼,锥形头部进气道,全动式增尾和细长的机身。</p>

    在遵循超音速的原则,主体形状改变并不大,但在这些基础上MIG—21PF加装了夜视吊舱,加大座舱盖让飞行员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同还将空速管移至战机进气口底部。这样的改装让MIG—21拥有全天候的作战能力,将气候环境对战机的影响降低到最小。</p>

    “这里是火车站,动力1号火车,能听到我说话吗?”</p>

    “听得很清楚。”</p>

    “很好,将通讯频道调整过来。”</p>

    遵照空中预警机的指令,杰伊科涅夫的动力火车小队将通讯频道调整过来,脱离塔台,接受空中预警机的直接指挥。</p>

    仰躺在12000米高空的Tu—126‘苔藓’预警机悠悠然飞行在整个东德国家的上空,这架由民航客机改装而来的预警机从飞离加里宁格勒空军基地后就一直密切注意着战场上空的一举一动。单独做功功率达到11033千瓦的四台NK—12MV涡扇发动机分布于两边的机翼,维持着这架体型瘫肿的预警机在高空的平衡。</p>

    作为苏联第一款较为全面的空中预警指挥机,Tu—126预警机的ARL-5数据链可以将及时的空中信息传递到分析处理室。SRO-2M敌我识别器可同时对60个空中目标进行敌我识别,加装了RSB—70高频率无线电通讯设备的‘藓苔’即便在电磁环境恶劣的情况下也能和战机保持通讯畅通。而飞机顶部的圆形雷达装置更像是一只窥视着高空的眼睛,在360度偏转雷达面前,任何北约战机都躲不开它的扫描。</p>

    从西德杜伊斯特堡起飞的北约战机编队刚刚升空就被Tu—126预警机盯住了,从发出警报到协调战机进入空战区域,整个苏联战区空军部队只用了15分钟的时间。充分发扬了加加林航空学院院长—克拉索夫斯基元帅的那句话:“空军就是要快,准,狠!”</p>

    迈克少校终于不再驾驶那扯淡的F—4战机了,在他看来,给北约装备‘鬼怪’就是个错误。实战证明了F—4的拙劣性,仅仅在战争爆发的当天,北约盟军下辖的各战机部队就积极升空去阻挡那些从东边飞来的苏联战术空军。然而这些战机放飞后,几乎没有几架能平安的飞回来。一名幸存的盟军飞行员在面对自己上司的时候,暴跳如雷的骂道:“你们应该把我们统统拉上活塞式战斗机,这样我们好歹死的光荣一点。知道吗?当看见苏联飞机的时候,还没等我们给导弹预热,那些该死的斯拉夫大狗熊就飞过来了。比起导弹,他们更喜欢用机炮来敲我们的屁股。”</p>

    而现在,给北约盟军紧急调换的F—105‘雷公’战斗机多少让迈克少校安心一点,这款在任何方面都不输给苏联空军的战机让迈克有了叫阵俄罗斯同行的本钱。虽然在设计的时候这款飞机主要是为核战术打击服务,但在防地面导弹和空战中都有不错的性能。并且还装载了M61型20毫米机炮,这样迈克少校再也不怕被米格的机炮追得满天空乱窜。</p>

    “注意,前方高度4500米,苏联战机,距离120公里,准备接敌。”</p>

    “C小队明白,苏联飞机正在接近。”迈克少校冷冰冰的回答着预警机平台的工作人员,拉开操纵杆,整架战机骤然下滑。跟随队长的数十架F—105‘雷公’纷纷下滑到云层下面,准备和来势汹汹的苏联战机机群一比高低。</p>

    “队长,听说你曾经被这群野蛮人打得找不到北,现在是时候雪耻了。”</p>

    “嘿!杰克,你就不能省点力气对付那群渣渣吗?”</p>

    “小伙子们,别废话了,准备接敌!”迈克少校咬紧牙关,是自己让骄傲的美利坚之鹰蒙上了耻辱的破布,现在该是把这块破布还给苏联人的时候了。</p>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