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红色铁幕

正文 第九章:主攻方向(二)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临近黄昏,纷纷扬扬下了一天的雪终于停了。在白白的雪地上,一切都是显得那么的安静。这种死一般的安静并没有给人带来多少轻松感,因为这预示着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事实上从战争爆发以来,美国驻欧部队第6集团军下辖的第21,第26装甲骑兵师并没有对苏联军队在德国南部美因河地区的西方面集团军群展开大规模的反击。毕竟光凭借两个作战师的部队就想去撼动苏联11个坦克师以及13个摩托化步兵师前进的脚步是痴人说梦,北约给予他们的任务是务必保持法兰克福,美因茨,威斯巴登这个三角地带,坚持到援军到来为止。</p>

    谁都知道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第6集团军军长赫克托·摩根上将曾在北约防务计划委员会上多次表示,“我们毫无疑问的把两个美军精锐师送进了苏联人的虎口。但我们对此想不出任何有效的办法,只希望他们坚守的时间长一点,哪怕多坚守一分钟也行。”</p>

    苏联东德集群的全面出动标志着从下萨克森,威斯特法伦一直到黑森,普法尔茨都沦为主战场。甚至连西德首都科隆都不再安全。仅仅依靠驻守西德的美军第6集团军,英国莱茵河集团军一部,以及那微乎其微的西德国防军来防守西德是不切实际的。数量庞大的北方集团军群以及中央集团军群在莱纳河一带正势如破竹的前进,美军第4步兵师,第14步兵师以及第装甲骑兵师从比利时进入西德后,直接开向卡塞尔地区,到那里对苏军的侧翼发起进攻。</p>

    可似乎精明的莱姆尼策上将算来算去,最后算漏了一样东西。战争是在德国爆发的,东德无论从民族感情上讲还是从政治上讲,都不允许德国一直处于分裂状态。自然而然的,当苏军的铁蹄踏进西德那一刻开始,民主德国人民军下辖的第3集团军司令,汉斯·恩斯特少将就在华约联合武装司令部的授意下,以人民军第7坦克师,第4摩托化步兵师,第11摩托化步兵师为主要力量,协助苏联中央集团军群的作战。</p>

    比起捷克斯洛伐克那区区2个步兵团的象征性部队来说,整个华约联军里数量最小的东德军队已经出动了自己五分之二的陆军力量。同样的,波兰作为仅次于苏联的华约第二大军事国家,也仅仅派出部分空军以及卡舒布第16坦克师协同北面的苏联军队作战。</p>

    米歇尔呆在坦克里,眼睛一直不停的看着手表,随着时针跳向17:30,苏联红旗第13集团军各师直属火箭炮营拉开了总攻的序幕。4个火箭炮营,一共72辆BM—21“冰雹”40联装自行火箭炮全部布置在前沿阵地2公里后的开阔地上。</p>

    这些一字排开,成三路纵队的火箭炮车几乎是同一时期,向整个美军第6集团军发出怒吼。破坏力巨大的122毫米火箭弹不但摧毁了前沿第21装甲骑兵师的大部分阵地,同时连后方18公里以内超过4320万平方米的纵深地区也遭到火箭弹雨的覆盖。</p>

    黄昏下,BM—21“冰雹”的嘶吼声震破了天空,刺眼明亮的火箭弹曳光将整个地面照得通红。脱胎于БМ-13“喀秋莎”火箭车的“冰雹”可以说完全继承并发扬了前者的优良血统。在苏联精细的工业技术下,原本“喀秋莎”以每秒每管火箭炮发射1.5枚火箭弹的发射速度被大大提高。BM—21的火箭发射速度已达到每秒2枚以上,也就是说只要一分钟的时间,整个火箭炮车部队就可以向美军发射172800枚火箭弹,一个小时就会有10368000枚火箭弹落在美军头上,这对于第21装甲骑兵师来说绝对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p>

    当然,作为“喀秋莎”的衍生产品,“冰雹”成为影响世界火箭炮主流发展方向的产品,仅在1967年苏联出口给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冰雹”就有1000余辆,中国的81式自行火箭炮以及朝鲜的金策火箭炮都是以该型号为设计蓝本。同时“冰雹”也继承了“喀秋莎”那独特的歌喉,“冰雹”的呼啸声与“喀秋莎”并无多大的差距,所以北约在给这种火箭炮起名字的时候并没有遵循常理,而是以M—1964“斯大林管风琴”的全新名字来命名。</p>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p>

    喀秋莎站在峻峭地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p>

    ……</p>

    姑娘唱着美妙的歌曲,她在歌唱草原的雄鹰</p>

    她在歌唱心爱的人儿,她还藏着爱人的书信</p>

    ……</p>

    驻守远方边境的战士,心中怀念遥远的姑娘</p>

    勇敢战斗保卫祖国,喀秋莎爱情永远属于他</p>

    勇敢战斗保卫祖国,喀秋莎爱情永远属于他</p>

    ……</p>

    同在一辆T—64主战坦克内的驾驶员,伊万·格伊塔纳耶维奇下士看着天空上呼啸而过,如同暴雨一样密密麻麻的火箭弹,情不自禁的唱起了这首在卫国战争时期红遍苏联军队的《喀秋莎》。另外两个车员都静静的听着他唱歌,跟着旋律哼起来。</p>

    “知道吗?营长同志,其实我很反感那群家伙为什么要把M-21叫做‘冰雹’,那样一点都不可爱。‘喀秋莎’这个名字多好听,不仅浪漫,而且优雅。就像是让我回到了卫国战争时期一样。”</p>

    米歇尔笑着摇摇头,什么也没说。旁边的弹药手米哈伊尔·安东诺夫拍了一下伊万的肩膀,戏谑到,“我亲爱的伊万同志,那时候你还没出生呢。有可能你爸爸和你妈妈都还没认识,难道你在天堂打击德国法西斯啊?”</p>

    这句话引来了米歇尔更大的笑声,米哈伊尔也笑了。伊万满脸苦瓜样的抓抓脑袋说:“怎么了?难道你们没有看过《攻克柏林》么?那是我童年时期的记忆啊,盖洛尼瓦真是个英雄。哦,对了,还有科瓦廖娃。我清清楚楚的记得,那是在德国人的集中营里。德国鬼子快要完蛋了,他们放狗咬我们的同胞。同样俘虏的美国人上去跟这群畜生讲民主,结果被打了一顿。最后还是我们的英雄解救了他们,当然,从此他们也坠入了爱河。”</p>

    “对对对,我的伊万同志。伊凡洛夫这个世代钢铁工人家族的儿子在战争开始并没有躲到后方去,而是参加了红军,一直打到柏林。最后他们还被斯大林同志接见,斯大林同志还祝福了他们两个。”米哈伊尔点点头,回去开始检查装填系统是否正常,为总攻做最后的准备。</p>

    伊万疑惑了一下,一把揪住米哈伊尔说道:“你胡说!我记得斯大林同志并没有到柏林去。”</p>

    米哈伊尔叹了口气,白了伊万一眼说:“营长同志,你说说电影里斯大林同志有没有去过柏林。”两人都将眼光看向米歇尔,米歇尔也不能不开口了。“是啊,电影里斯大林同志的确去了柏林。但那只是一部电影,你们两个别想太多了,准备战斗!”</p>

    “是!营长同志!”</p>

    就在这个时候米哈伊尔偷偷摸到米歇尔身边说道:“我记得电影里科瓦廖娃演的女主人公就叫娜塔莎,你说……你们会不会在华盛顿也……”</p>

    米歇尔猛地回头,看见米哈伊尔那似笑非笑,有点犯贱的表情。当即就是一大耳刮子上去,米哈伊尔灵活的躲开了,“开个玩笑嘛,营长,别那么认真。”</p>

    火箭弹雨渐渐的停歇下来了,各指挥部向前线的进攻部队发出了作战命令。一辆辆隐藏在树林里的T—64主战坦克开足马力,冲出树林。铿锵的履带碾压着大地,被火箭弹耕犁过的大片土地还冒着丝丝青烟。一股焦土味弥漫在空气中,远方,由坦克团组成的强力突击部队正在向美军的阵地冲过来。</p>

    而紧随其后的是数百辆半履带式装甲运输车,轮式步兵战车组成了标准的大型机械化冲锋阵型。那些前进到指定距离的装甲运兵车开始打开后门,三五成群的苏联士兵抱着枪跳下战车,拉开稀稀疏疏的散兵线尾随坦克前进。</p>

    或许是美国人自己都没想到苏联人的进攻会来得如此猛烈,在前进的路上,除了被炸塌的工事群以外,就是那些已经变成废铁的战车残骸。苏联近卫第17摩托化步兵师很轻松的就越过美军第21装甲骑兵师设置的第一道防御线,开始向纵深推进。</p>

    “各车组注意,当心敌军残余的反坦克力量。步兵注意掩护,全体车组车速不变,继续向前挺进。乌拉~!乌拉~!”米歇尔在无线电台里给各个坦克发布消息。而回应米歇尔的则是一片的乌拉声,隆隆行驶的坦克和装甲车一路向前突击。</p>

    “看,营长,那是美因河的主河道,也是美国人的第二道防线。”驾驶员伊万指着前面不远处的河流说到,米歇尔仔细一看,那么短的时间就突进到美因河了,这是个不小的胜利。</p>

    “冲过去!碾压他们。”米歇尔用力拍拍伊万的肩膀。</p>

    伊万将油门踩到底,整辆T—64坦克的废气管里喷出一股浓浓的黑烟,加速向前方的美军阵地突击。</p>

    欢迎喜欢本书的朋友加入书群,群号:313815728</p>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