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红色铁幕

正文 第二章:炮火弧线(二)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孙子曰: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可以往,难以返,曰挂,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进之,利。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远形者,均势。难以挑战,战而不利。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孙子兵法:地形篇》</p>

    坐在CAZ67越野车上的近卫第105空降师师长—谢尔巴科夫少将脑海里一直闪动着这篇在梁赞空降兵学院读过的中国兵法,依稀记得在一次模拟沙盘演习上,当时的空降兵学院总教长—瓦西里·菲利波维奇·马尔格洛夫(苏联“半人马座计划”的策划,施行者,苏联空降兵元帅)在给学生们讲课的时候插了一小段题外话,具体内容谢尔巴科夫记不清了。</p>

    不过大体意思是说赢得战争最后胜利的是人而不是武器,总教长还极力推崇军队的战争谋略眼光,这其中就鼓励学员们去看看中国的《孙子兵法》,这是一部人类目前现存的,较为严密,具体的兵书。当谢尔巴科夫在图书馆借到这本书的俄译版本,翻开阅读的时候,谢尔巴科夫就被里面的内容吸引住了。</p>

    虽然在谢尔巴科夫的脑子里,对于中国战国时期的理解几乎是零。但作为军人,尤其是一个能动的,客观看待事物,会思考的军官。谢尔巴科夫却可以懂得里面所阐述的战争规律,把握规律的多少,直接影响战争的胜利与否,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军事指挥艺术。</p>

    然而现在,第105空降师正在走一条险路。通向布尔雅略的高速公路只有一条,这条在作战地图上标注的1733号高速公路是德国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法国修建的单线型战略公路。直到战后也没有改成民用双线型,而整条高速公路蜿蜒曲折,两边都是高地。如果像兵法里说的那样,北约率先在这里埋伏,那整个近卫空降师的命运就不让人担忧了。</p>

    临近中午,太阳依然藏在厚厚的云层里,雪似乎降得更多了,沿着山区和公路边缘,雪越积越厚。习惯了严寒气候的俄国人对法国这点寒冷根本不当回事,倒是那些美国人和英国人在不断抱怨这该死的天气。近卫第105空降师在昨晚占领圣让—莫得里耶钠后并没有停留多久,甚至部队都没有进城就离开了,通过莫得里耶钠和布尔雅略的高速公路,空降师必须快速穿插到英军的中间去,迟缓英国人在法国东南部的进攻脚步。</p>

    一条长蛇摆开的苏联轻装甲部队就沿着这条公路前进,“华约总部有什么新的指令吗?”靠着背椅,半眯着眼睛的谢尔巴科夫向同车的通信员询问。(苏联空降兵是独立于苏联陆军,本土防卫军,空军,海军,航天军,铁道部队,战略火箭军的兵种,和平时期归国防部管辖,各空降部队隶属各大军区指挥,战争时期划归最高统帅部直接指挥)通讯员摇摇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收到华约总部的任何指令,上次收到电报的时间还是15个小时以前,内容就是一句简单的“你部仍然按照预定计划进行。”</p>

    突突突—,直升机特有的桨叶声从山谷的另一边徐徐传过来。谢尔巴科夫心里一凉,空降兵不怕坦克大炮,偏偏就怕这些来自低空的“树梢杀手”。可以说直升机是空降部队天生的克星。</p>

    娜塔莎在听到直升机的桨叶声后也是全身的神经都紧绷起来,正在和队员们开着荤笑话的谢尔盖笑容一下子就没了。只有白痴才会认为这是从东边飞过来的“雌鹿”,几乎是同一时间,队员们都跳下军卡。窜向公路旁边的密林,整个正在行进中的空降师也停止前进,伞兵门纷纷跳下车钻进密林,而那些重型装备则拉开倒档,拼命的离开公路。</p>

    然而一切都太迟了,当大部分战车还拥堵在公路上时,美军的AH—1“眼镜蛇”已经从山的另一边鬼魅般的钻出来了。TOW对地导弹带着尖啸声离开直升机机翼,一瞬间数十辆伞兵战车和步兵战车被这些反坦克导弹摧毁。</p>

    那些操纵着战车重枪的伞兵们也向美军直升机反击,灼热的金属弹壳接连不断的从枪膛里跳跃而出,顺着车体滑落下来。苏联人的反击虽然微不足道,但火力却很凶猛。以至于美军的直升机机师都不敢拉低机头,只能盘旋在高空发射重型反坦克导弹。</p>

    当然,苏联人的这种反击所付出的伤亡也是很大的。每次都是一个重枪手刚刚才拉起重枪没多久,就死在直升机的无控火箭弹雨中。于是只能是另一个重枪手接替他的位置,而有的战车则直接被各种制式导弹命中,在爆炸声中化成一片钢铁废墟。</p>

    看着这种不成比例的火力打击能力,躲在密林里的娜塔莎紧紧握住自己的德拉贡夫狙击枪,自己只是一个狙击手。对眼前发生的这一切无能为力,看着那些生命如同草芥般消失的空降伞兵,一个奇怪的念头从娜塔莎脑海里闪过:要是能有一把以击毁对方军事设施和物资为主的狙击步枪,或许自己就不会像这样束手无策了。</p>

    甚至娜塔莎觉得,这是武器种类的一个空白区域。狙击手可以射杀那些有价值的目标,为什么就不能摧毁那些有价值的军事设施呢?然而娜塔莎不知道的是,苏联的敌对国美国,已经开始在这一领域探索。虽然现在仍停留在争论这一武器的使用价值阶段,也就是在有反坦克步枪的基础上,这种武器应不应该研制并且列装部队?这一武器如果列装到部队,它的实际使用价值是否高于它的理论使用价值等等。</p>

    但事实证明,在战后,各国直升机日益普及以及坦克装甲防护力的不断提高,反坦克枪已经失去了原有的价值,这也促使了这种武器投入研制并且列装部队,而这一类专门以摧毁敌方重要军事单位的狙击枪有了一个单独的名称:反器材狙击步枪。苏联的KSVK12.7X108㎜反器材狙击步枪,中国的AMR—12.7X108㎜反器材狙击步枪,美国的M82A1巴特雷12.7㎜反器材狙击步枪等等一系列新型狙击枪如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p>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