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人命关天

正文 第26集 移花接木(下)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03)</p>

    次日上午。门诊部一楼。“心脑血管类病专科,郜利声专家诊疗室”。门前墙上小黑板《公</p>

    告》:郜利声医师为满足广大患者要求,于每天上下午,各增加一小时坐诊;又鉴于郜医师负有住院处病房值班任务,须门诊、病房两边兼顾,其空挡期间,望持“专家号”患者耐心等待并予谅解。郜利声医师诊疗室、某年月日。</p>

    门前站着、坐着的队伍,从诊疗室排到楼门口。昨日门前等待的患者徐哥,吕姐及丈夫老王,正站队伍前边,靠近诊疗室的位置。</p>

    诊疗室内。诊疗案边端坐着穿白罩衣、戴白帽,脸上捂着个大白口罩,只露两眼的“郜专家”。医师诊疗案对面坐着,亦着白罩衣帽、戴白口罩的医助龚翎。此时,“郜医师”抬头看一眼墙上的石英钟,向龚医助轻点下头,示意:诊疗可以开始了!</p>

    龚医助亦点头,并当即站起向门外宣布说:“好,现在诊疗开始。一号进来,二号准备。”一号徐哥向吕姐谦让,见对方摇头谢绝后自己当即进来,坐在医师旁边,医案一侧。</p>

    龚翎仍站着大声解释说:“郜医师这几日白天,门诊部、住院处两下兼顾坐诊,晚上还要加班手术,着急上火,嗓子沙哑,说不成话;因此只管听、切、诊、鉴,由我负责问诊、代开处方;还请各位患者见谅。”</p>

    徐哥谅解地:“郜专家能满足广大患者要求,每天上下午各增加一个钟头坐诊时间,已属不易;自己却又带病为我们患者诊病;这不能不让我们大家由衷感动;我代表他们深表谢意;看病关键是听、切、诊、鉴;只要能治好病,由谁问诊及代开处方,我们都没意见。”</p>

    边说边回头向门外队上准问地:“你们大家说,是不是这样呀?”</p>

    队伍中众人回答地:“对,是这样!”于是,正式诊病开始。</p>

    迭印:“郜医师”为徐哥先切脉,再听心脏,尔后示意张咀看舌苔的情景------</p>

    “郜医师”用笔在处方笺上写下一行话,再分别由医助龚翎一一代问,患者作答的情景------</p>

    最后“郜医师”再于处方笺上写下“医嘱”,龚翎又按“医嘱”写下处方,再由“郜医师”检查无误,签名交患者情景。龚助理再叫下一个,再下个,更下个患者入内;“郜医师”为另一个个患者听、切、诊、鉴的情景;龚助理遵“医嘱”再开出一例例处方的情景------</p>

    解说员画外音:谁都知道中国的普通百姓、尤其农民好哄,而患病求医处在难中的农民百姓更好哄!一个高姿态,一个好脸色,再加几句好听话,也不管是真或假,便能当即将他们打发;你看,为挂一个“专家号”,他们能半夜起来去排长队;可临到真看病时,只要坐到穿白衣白帽戴白口罩者面前,人家说“这就是专家”,他们便信以为真。可中国的普通百姓、尤其农民百姓,却也是不好欺的;虽暂时的高姿态,好脸色,好听话,能将他们哄着,但决非长久之计,也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一朝谎言戳穿,诡计揭露,真相暴光,惹翻他们之后,反击过来的力量,必将势不可挡------</p>

    与此同时。住院处一楼。挂同样牌子的“专家诊疗室”。老住院患者,与病重欲新住院患者,同样川流不息。而此时坐主治医位上、着白罩衣、戴白帽和白口罩的医生,倒真是郜利声自己。</p>

    而重病号鲁坤却坐诊案对面沙发,依伏在妻子方娟身上,不停呻吟。郜利声正为某患者诊病,另位患者却返回来,指着处方询问些什么;这患者刚打发走,门外却听到争吵声;他只得向面前患者歉意的点点头,出门去维持一下排队患者秩序;重新坐下为面前女患者诊病。</p>

    此时龚翎事急慌忙进来,看看手表,向老师亦向患者道歉说:“对不起,家里临时遇点急事,俺来晚了一步。”</p>

    郜利声谅解的点点头,又将已开好的一份《医嘱》交给她,并指着对面沙发坐的鲁坤吩咐说:“领这位鲁坤患者去办住院手续吧。”</p>

    于是,龚翎当即相帮方娟,将她丈夫鲁坤扶起,领他们去办住院手续。</p>

    迭印:郜利声医师,继续为一个个重症患者诊病、开处方和住院手续情景;郜利声在某病房为患者诊病情景----</p>

    门诊部一楼。“专家诊疗室”。冒名“专家医师”和冒名“医助”,继续为乡下和县外患者诊病的情景------</p>

    孟朝富副院长,亦着白色医生衣帽,戴白口罩;到门诊部一楼。“专家诊疗室”及住院处一楼,“专家诊疗室”“微服私访”的情景------</p>

    当晚。某乡镇。临街三间平房。其中一间侧房灯亮着。这是间新开的杂货店。店主周师傅正在店里柜台内外忙着;其妻周嫂正在门外走廊下用煤炉做晚饭;五岁的女孩小馨,怀中抱个书包,呆坐走廊下;而仅有七、八岁她的哥哥小昆,则小大人似地不时跑向路边,往县城方向张望,还要走近妹妹身旁,耐心安慰地:“好妹妹咱不怕,即便爸妈不在家,不还有哥哥吗?现在俺就开门进屋做饭,不会让你饿着哩。”边说边欲开门进屋.</p>

    周嫂关切地:“小昆哪,你年纪还太小,那会做饭哪?小心被炉火烫着,被菜刀伤着。若你爸妈今晚回不来,你姊妹俩就在叔叔婶婶家吃饭算了;俺租住着你家房子,开门是两家,关起门咱就是一家嘛。”</p>

    小昆推辞说:“不了,婶婶,饭做好您全家就吃吧。俺爸妈今早临出门时交待,他们去县城医院给我妈看病,今天无早无晚准回来;县城旅店和伙食那么贵,他们不会在外食宿的。俺进屋先捅开煤火,馏上馍,等爸妈回来一并做饭。”</p>

    周嫂感叹地:“小昆这孩子真懂事。”</p>

    周师傅亦赞同地:“你没听戏&#25991中唱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嘛。”</p>

    周嫂沉思地:“可也是。你说吕姐那么好的人,老公王哥人又好又勤劳;俩孩又聪明懂事;眼瞅多幸福的日子,她却得了那么怪的病。说是起大早去县医院,好不容易挂上了治这类病的‘专家号’,真能治好也算万幸;万一------”</p>

    周师傅不满瞪妻子一眼地:“呸!你胡说什么哩。佛家说‘好心自有好报’;吕姐夫妇那样好的人,她那病一准能治好。俺也在电视上看到了,说县医院那个,专治吕姐他们这类怪病的医生,还是个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呢!既是专家什么奇事怪事能被难倒?‘三钱’是导弹专家,能造出原子武器;袁隆平是农业专家,能试种出高产水稻;那这医疗专家,也就准能治好吕姐她们这类奇异怪病。”</p>

    夫妻俩正在走廊下热烈讨论,突听黄昏中由远而近架子车“吱吱”声。小昆向妹妹惊喜说:“是咱爸妈回来了。”于是,兄妹俩手拉手跑着向路口迎去------</p>

    (04)</p>

    与此同时。县医院住院处。二楼。“204病房”。一房三位。靠后窗的便是新入住患者鲁坤的床位。鲁坤和衣躺在病床,似睡似醒;经郜医师紧急救治后,病情业已稳定,且亦停了呻吟。</p>

    妻子方娟奔波了一天,此时既累又乏,竟爬在床尾“呼呼”睡去。另外两病床上,分别住着一男一女两位老年患者。鲁坤翻个身欲要坐起,方娟醒来询问说:“阿坤,是想方便还是想喝水?”</p>

    鲁坤显得有气无力地:“想小便------”</p>

    于是,阿娟当即弯腰病床下欲找便壶;鲁坤急拉妻子说:“屋里当着别人多不好意思,你扶俺起来去趟卫生间。”</p>

    方娟埋怨说:“你是重病人,那来哪么多穷讲究?你就解便壶里,完事俺拿去倒了算了。”</p>

    鲁坤固执地:“不。趁现时尚未手术,还有点能下地的力气,还是去卫生间吧。”</p>

    妻子拗不过,只得扶鲁坤起来,搀着他亦步亦趋去走道内的公共卫生间小解。尔后再扶着他亦步亦趋重返床上。</p>

    方娟又提起暖瓶去茶房提水。邻床老人的陪护小孙欲接地:“方姐,俺年轻,让俺去吧?”</p>

    方娟大度地:“不就一瓶水嘛,累不着人,谁提都一样。小孙哪,俺当家的能同大伯、大娘住同间病房,说明咱有缘份;所以不管干啥活,或家里送来吃的喝的,有活大家干,有福咱分享,千万别再客气。”</p>

    小孙赞同地:“好的,好的。刘姐,方姐的建议你听到了吗?”隔床大娘的陪护刘姐当即应和说:“听到了,听到了。完全赞成。能住一起是缘份;有活大家同干,有福大家共享。” </p>

    于是,方娟提起暖瓶出外提水。小孙关心地:“鲁哥,你吃水果吗?俺帮您削?”</p>

    鲁坤微笑摇头说:“谢谢你老弟,这会儿俺还不想吃。”小孙又关心地:“鲁哥,你也患的这种脑疼怪病?这个病犯后脑疼起来可痛苦了;也只有动手术开刀才能根治。俺爸年纪大了,医生担心抗体差,怕下不了手术台,建议服药保守治疗;你年轻是准备动手术吧?”</p>

    鲁坤哀叹说:“唉,可不是吗!动次手术又得多花几千块;咱穷人家偏偏患上这有钱人才患的病。为治俺这病,及乎倾家荡产了;以我说,咱就这贱命,吃药保守治疗,能好则好,好不了也就算啦;不能为治一人病,让全家跟着多少年吃苦受穷。可俺孩子妈,你方姐她贵贱------”</p>

    方娟提水正好进来,接过话茬不满地:“阿坤,很快就要手术,你怎么又来了?咱不是定过口头协议:以后谁也不准再提手术花钱的事;全家集中心力财力把你病治好,重登讲台授课吗?”</p>

    鲁坤当即改口说:“好,俺从此不再提了,集中精力把病治癒。重去发奋图强。”</p>

    此时龚医助进来,边交给方娟一张打印纸边嘱咐说:“方娟,你丈夫鲁坤明上午八点手术,这是《通知单》;切记:手术前患者要保持个好心情,并注意保暖,防止患上感冒或肠炎。”</p>

    “好。我们会谨遵医嘱,保持好心情和保暖,防止患感冒与肠炎。谢谢龚医助关心。”</p>

    同时。某农村乡镇。临街平房走廊下。两家人摆两张餐桌;各大小四口人,边吃晚饭边拉家常。周师傅关心地:“王哥,吕姐,听说您早早挂了‘专家号’,今儿个就是让专家给看的吧?”</p>

    老王得意地:“可不是,能让专家亲自看次病,可真不易;总算让咱轮到了。但愿吃了他配的新药,能药到病除,从此出了你吕姐病根,那咱才谢天谢地烧高香哩。”</p>

    周嫂亦探询地:“王哥,吕姐,我看电视新闻,现时不少县以上医院,都单开‘专家门诊’;那坐诊医生都是货真价实的专家吗?多少患者都是慕名而去;那些专家究竟有啥与众不同?”</p>

    吕姐:“嗨,其实以我看也没啥不同;只是诊疗桌对面多坐个什么‘医助’,负责帮主治医‘问诊’,并遵医嘱代开处方什么的。邓老人家不说过吗?‘黄猫狸猫,逮着老鼠才算好猫’;要以我看,医生关键是看准患者病根,对症下药;你说所有同类患者,不分男女老少,病情轻重,均配给那种所谓的‘特效新药’;我就怀疑它真是那样神奇,真能药到病除吗?”老王却持不同意见说:“以我看,专家就是与普通医生不同;其重要区别也许就在这‘特效新药’上;自改革开放后,报纸广播电视不报道过许多地方,发现有治疗疑难杂症的祖传秘方吗?秘方能治大病,早已是不争的事实;就众所周知的‘速效救心丸’就是一例。你今天若没去专家门诊,人家会轻易开给你,专治心脑血管类疾病的‘特效新药’吗?别不识好歹。”  </p>

    吕姐坦诚地:“当家的,咱俩也别在这争了;我知道你对俺是一片诚心好意;俺这病久拖着你心里着急;往常俺犯病时,疼在俺头上,却痛在你心里;人说‘病急乱投医’;为让俺病快好,你听说县医院开了‘专家门诊’,你取出准备盖楼和以后供儿女上大学的所有积蓄,半夜起来去排队挂‘专家号’,也要拼一次去看‘专家门诊’;怕拂你一片好意,俺才没阻拦你。现时钱已花了,病已看了,‘特效新药’也买回来了;俺会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至于专家同普通医生有无区别?‘特效新药’有无特效,现时咱说它还为时过早。俗话说‘出水才看两腿泥’;待服过两个疗程后才能见分晓。”</p>

    周师傅亦当即附和地:“对,对。出水才看两腿泥------”</p>

    (05)</p>

    次日上午。医院住院处二楼,“204病房”。躺在03号病床上的鲁坤,刚刚做完手术被护士重新推回病房,麻药劲还没过,人尚未苏醒。妻子方娟提心吊胆紧紧守在床前;两眼一眨不眨直视着丈夫术后显得蜡黄的脸。小孙刚从病号伙回来,手里端了两份饭,一份放自己床头柜上;一份是为方娟代买的,他轻轻放在对方床头柜上,尔后劝慰地:“方姐,您别担心,俺见过刚做完手术的病人,大都这个样子。术后要看麻药劲大小,和自身抗体强弱?有的醒过来早些,但起码也须一个钟头之后;有的醒来会晚,一、两个钟头也说不定;所以您不必着急,更要爱护好自己身体;一定要吃好,休息好。鲁哥术后身子虚弱,还须您悉心照料哩;您可不能累饿垮了。今中午病号伙蒸面条,我给你代买了一碗,您就趁热吃吧。”方娟用感激的目光瞥对方一眼,诚恳地:“谢谢你,孙老弟。”于是端起饭碗,艰难的扒拉几口,却又感难以下咽,只得将饭碗重新放下。两滴精莹的泪珠,顿时落在丈夫盖着的薄被上。迭印:鲁坤静卧仍然昏迷的情景;方娟焦急的不时看手表,亦不安的注视丈夫平静脸庞的情景;小孙耐心解劝方姐的情景------静躺病床的鲁坤,终于连眨几下双眼,似刚睡醒的样子;随即又轻翻了个身。方娟当即惊喜地:“他终于醒过来了!”小孙亦为她高兴:“恭喜您方姐;您再不必为鲁哥耽忧了;看样子他的刀口缝合得好,一点也不疼;要不然又会疼得直‘哼哼’了。”方娟亦高兴地:“是吗?但愿他经历了这场生死较量,打病魔手下逃出来后从此安全健康生活,也不枉俺每天在吾佛面前的虔诚祈祷。”躺在病床上的孙大娘亦同感地:“是呀闺女,好心总有好报嘛!”可在三人正说着话,当鲁坤再次翻身时,突觉后脑刀口钻心般疼痛,强忍不住,再次“哎哟,哎哟”的呻吟;在场诸人尽皆一惊;方娟弯下腰咀对丈夫脸前轻声关切地:“阿坤,怎么了?是不是麻药劲过刀口疼吗?”鲁坤:“大概是吧。感觉着这疼不似手术前脑疼那样钻心了;但也难忍呢。”方娟:“那我去问问医生,看有无止刀口疼的药。”边说边站起欲走,手却被鲁坤紧紧拉住说:“阿娟,你别走,不必去问医生了;男子汉大丈夫连这点刀口疼都忍不住,说出去让人笑话;你就坐这儿多陪陪俺,刀伤也许就疼的轻了。”</p>

    方娟亲昵的紧紧握住丈夫的手,宽慰地:“好,俺不走,就坐这儿陪着你。”鲁坤忧忧地:“阿娟,刚才临上手术台前,俺突然好害怕;并不是怕刀,怕手术;而是担心上去后下不来,从此失去你。你不知道阿娟,自从这次犯病,俺突然觉得自己是多么留恋生活,当然并不是怕死;而是怕从此再见不到你。”方娟亦感激泣下说:“阿坤,俺知道,知道。俺何尝不是怕失去你?现在好了,从此再不用担惊受怕了。据郜专家说,你这次手术很成功;不仅挽救了生命,且从此永远摆脱脑疼的困扰。以后我们要好好珍惜生活,执手相伴,白头偕老。”数天后。某日白天。某乡镇,临街平房,吕姐家。正房客厅。吕姐半仰在躺椅上。丈夫老王正倒开水,催促她吃药。吕姐手捧红色西药粒,却充满疑虑说:“这究竟是用人参还是灵芝配成的仙丹神药,竟要的这么贵?一粒药钱能买一斤大米;可已服一个疗程,至今还不见轻;当家的,不如咱今天再到医院,仍找那专家医生问问:他敢不敢担保‘服完全部疗程,一准药到病除’?若不敢担保的话,余下疗程的药俺不继续服了;俺退药,他退钱;俺再到市里其他医院看普通医生。”老王不满地:“你这人看个病也缺乏耐心;你没听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吗?你这患的是长秧子的慢性怪病,那能刚服一个疗程药,便能立竿见影好了?若三个疗程药全服完,仍不见轻的话,咱再找他专家医生质问也不晚;再说哩,自古以来医院讲迷信,你见有谁买回后再退药退款的?”吕姐无奈说:“那就再耐心等等看,若这第二个疗程药服完,感觉仍未明显效果的话,可真得去医院找他。”正当此时,门外传来一男声问:“师傅忙着哩?俺想打问一声:这镇上有王阁、吕杰两口子吗?听他们说是住着三间临街平房,可是这里?”另一男声回答:“哦,您是找前些日子去县城挂‘专家号’看病的那两口子呀?对,就是这几间临街平房;家里有病号,啥时都没离过人。”吕姐家客厅内。王阁、吕杰两口,热情接待“病友”徐哥及另男女两位客人。吕杰支使说:“老王,你还愣着干什么?徐哥他们是稀客,为看病能在医院认识,也算是缘份;人家能亲自登门,更是看得起咱;你倒好茶还磨缯什么?还不快去街上买肉灌酒?今中午您弟兄们来个一醉方休。”老王:“好,俺这就去。徐哥,你仨先坐着喝会儿茶;俺去去就来。”边说便欲出门;胳膊却被徐哥拉住严肃地:“王兄弟,待正经事办完,改天俺一定提壶好酒前来,咱弟兄们再一醉方休;可是今天不行,俺专程赶来,的确有要事向兄弟和弟妹通报------”与此同时。医院行政办公二楼。孟朝富办公室。门半掩着,龚翎悄声而进。孟朝富意外地:“龚大助理突然造访敝室,一定有重要指教;请坐,喝茶,抽烟------啊,您不会?对不起,俺忘了。那就恭请赐教了。”龚翎严肃地:“孟副院长,您别打搪戏,俺来实是有要事、急事禀报;是关于前段‘冒名顶替专家坐诊’一事------”孟朝富一惊问:“什么,‘冒名顶替’?咋了?”龚翎:“据可靠情报:已东窗事发------”次日上午。津水医院大门前。一队数十人的男女老幼患者及其亲属,拉着一条用花被单贴白纸,大书“彻底揭开津水医院,所谓‘专家坐诊’的伪装,还广大患者平等就医权”的横幅;紧跟横幅走在队伍前的是:农民老王用架子车拉住妻子吕姐及护在两边的儿女小昆小惠;紧随其后的则是被乡邻搀着的患者徐哥,及那些天被“冒牌专家”欺骗的另几个男女患者。示威队伍边喊口号边冲进大门,门卫拦之不及------迭印:绰号蚂蚱的瘦保安,慌忙跑至行政办公二楼,向郑院长报告信息的情景;郑院长领蚂蚱到孟朝富办公室找,却见屋门紧闭,门上贴一“因公外出,有事下周办”纸条的情景;郑又领蚂蚱去郜利声办公室找,亦屋门紧闭,只得硬着头皮,随蚂蚱身后下楼,前去亲自处理的情景;办公楼前。郑院长声嘶力竭说服示威群众的情景。郑智省激动地:“大家请完全放心,回头我立即召开医院领导班子会议,专门成立一个以院工会主席为主的调查小组,定将这件‘冒名顶替专家坐诊’,恶意欺骗患者的严重事件,发生始末及背后支使人调查清楚,给所有受骗受害患者,一个合理明确的回答。”这时,郝兵当即挺身队前,大声呼吁地:“各位受骗受害患者和您的亲人们!我叫郝兵,就是郑院长责成负责调查组的医院工会主席;堂堂县级公立医院,竟出了‘冒名顶替专家坐诊’的丑事,作为院长和工会主席,我们也是非常痛心的;但实事求是说:我们也是受蒙蔽的;院长既让俺负责此事,俺一定尽力调查清楚,尽快给大家一个合理回答。”徐哥站起挥挥手,大声地:“咱们大家先回去,耐心等消息吧。”</p>

    </p>

    第二十七集 误落陷阱</p>

    </p>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