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大院的孩子们

正文 第10节:周总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大跃进</p>

    第10节:周总理</p>

    “也就是在从化县整社的这一段时间里,夏红波再次见到了敬爱的周总理。从化县境里有一座很好的温泉,每年冬季中央首长,都会来温泉度假休息。1959年1月初,敬爱的周总理和邓颖超大姐到从化县视察工作,顺便来到温泉休息。1月8日下午,总理和邓大姐来到从化县委,看望县委和参加整社工作的全体同志,先和县委领导、整社工作队的负责人见了面。”——平山大侠  </p>

    </p>

    1958年9月24日晚上,穆冰玉迈着沉重的步伐,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看见夏红波在收拾行装:“老夏,你要出差?”</p>

    “啊,不,刚接到广州军区的指示,从9月25日开始,干校全体干部、学员、教职员工,分批下人民公社。一方面帮助大搞秋收,一方面参观学习,进行共产主义教育。明天我带第一批去沙河公社同和大队。”</p>

    “噢,不远吗。”</p>

    “是,这个大队离干校只有15华里,就在从化县至广州公路的两旁。”</p>

    “要去多长时间?”</p>

    “10天,半个月吧”</p>

    那时人民公社实行军事共产主义,公社编为团、大队编为营、生产队编为连或排。同和大队也就是同和营了。夏红波带着第一批人进点后,同和营先安排他们去看了公社的公共食堂、幼儿园、畜牧场、丰产田,尔后又看了土造高炉。一路上,夏红波看到在田间劳作的大多是老年妇女,青壮年妇女很少见,更不用说是男劳动力了。</p>

    夏红波感到奇怪,便问陪同的大队支书:“青壮年都上哪儿去了?”</p>

    大队支书说:“18岁至40几岁的青壮年,全部抽去大炼钢铁去了。我们公社已建了41座高炉,全公社的劳动力,几乎全部投入进去了。”</p>

    一路行去,夏红波看见成群的妇女和孩子们,正在忙忙碌碌地捡选矿石,搬运上山。青壮年们已经在几座高炉上开始炼铁。</p>

    大队支书介绍说:“现在每炉日产生铁可达到1吨半。公社响应广州市郊区党委的号召,仅仅用了2天时间,就把41座高炉的地基清理出来了。修造高炉缺少砖,公社就下达命令,全公社每人5块砖,限定时间连夜送来。不少人家是扒了自家的院墙,甚至拆了房子,将砖送来。”</p>

    夏红波突然发现,老百姓家养的鸡,只只都是光秃秃的,心里想:这些鸡是不是都生了什么怪病了?!可又没好询问原由。大队支书见他老是盯着光身鸡看,便笑着说:“炼钢铁,少不了风箱;做风箱,又需要用大量鸡毛,我们大队的鸡,鸡毛都拔光了,还不够呢!”</p>

    “这个好办,”夏红波对秘书说“你马上回去一趟,通知郑主任,让他动员家属、孩子们,明天把鸡毛送过来。”</p>

    夏红波现在每遇到什么事,只要可行,都不会忘记让孩子们参与。</p>

    一路走,大队支书一路介绍:“同和营办了9个托儿所、13个幼儿园,仅这2项措施,就使女劳动力增加了65%。一块红薯丰产田,计划亩产80万斤;一块晚稻田,计划亩产4万斤。全营有公共食堂15所,做到了吃饭不要钱,每天3餐白米饭,每人每天只收菜金1角。公社实行半工资制与半供给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工资分为7个等级,级差2元。一级每月工资是40元,7级每月工资是16元。”</p>

    “明年,你们有什么的规划?”</p>

    “农业方面预计亩产粮食1700斤,蔬菜亩产6万斤。工业方面,公社计划建立一个汽车修理厂、一个农具修理厂。公社汽车要达到50辆。同和营还准备建立一个养鸡厂、2个养猪厂、一个奶牛厂。每人平均养猪4头,全年每人平均吃肉80斤。”</p>

    下午,穆冰玉在省军区参加了一个会议,会散后,也快到晚饭时间了。她便往马路对面的干校走去。一走进院子,就感到不对劲,满院子家属、小孩乱跑,撵得鸡飞狗跳。再仔细地看,发现自家的老二、老三与其他孩子在捉鸡,逮着了,就拔毛。拔得那些鸡血迹斑斑,哀鸣遍野。她不由气不打一处来,怒形于色,喝止道:“真是吃饱了撑的!”上去就给了老二、老三一个嘴巴。夏振华紧咬嘴唇,没有哭;兴华却委屈地号啕大哭:“我又没干坏事……”</p>

    “还嘴硬!”</p>

    这时,秘书小陈跑了过来:“穆主任,你误会啦!是校长下令让他们干的!”</p>

    “你说什么?老夏让孩子们拔鸡毛?!”穆冰玉呆住了。</p>

    “是这么回事儿……”</p>

    穆冰玉听小陈告之原委后,不由又好气、又好笑:“这个老夏,真是的……兴华,妈妈错怪你啦,痛吗?咱们回家,妈妈给你奶糖吃。” </p>

    晚上,夏红波带着人,又和社员们一起在田间收割晚稻,了解到社员们早上6点钟就要出工,晚上10点钟收工,每天劳动时间在12个小时以上。不论上午、下午,还是晚上,劳动时间一律是不休息的,一干就是4个小时,一年之中至少有4个月的夜工。</p>

    半个多月后,夏红波回来了。穆冰玉见了心疼地说:“你瘦了、黑了……怎么样,这次下去,有什么感受?”</p>

    夏红波喝了一口穆冰玉递过来的香茗,沉思了一下说:“我在同和住了半个多月,总感到有些不大正常,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确实是很高的,对共产党确实是很热爱的,对党的方针政策,确实是很拥护的,真正称得上是‘党叫干啥,就干啥’。不过我总在问自己,这么干下去行吗?总有一种不真实、不踏实的感觉。</p>

    冰玉呀,我从参军至今20多年来,一直做的是军事工作。我感到自己的马列主义理论、政治觉悟、政策水平都太低了,虽然平日里也注意学习、提高,但都是零零碎碎的,总缺乏系统、全面的学习,难以跟上形势的发展。我打算进中央高级党校,好好地学几年。”</p>

    “进高级党校?可是高级党校不召收军队干部啊?”</p>

    “努力争取嘛。所以想请你帮我写一份申请书,送广州军区党委批准。”</p>

    “军区同意也没用。”</p>

    “我有办法。老王不是在高级党校当教研部长吗?”</p>

    “哪个老王?”</p>

    “就是在东北时,担任4野总部宣传部副部长的王传时呀。”</p>

    “噢,是他呀,50年他不是转业回武汉老家,当了湖北省委秘书长吗?”</p>

    “老黄历了,56年他就被中央调进北京,后来自己要求去了高级党校。我给他打电话,他一定会帮助争取一个军队名额。”</p>

    “要是军区不放人呢?”穆冰玉提醒道“很可能的。”</p>

    夏红波想了想:“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你给你47军&#25991工团的同学李沁怡打电话……”</p>

    “给她打电话能有什么用?”</p>

    “你别忘了,她老公可是总政干部部的副部长。”</p>

    穆冰玉灿然一笑:“我倒忘了这个茬,你可真会利用关系。”</p>

    “那是,烧高香,也得认准佛!事半功倍嘛!”</p>

    “就你能!”</p>

    夏红波一把抱住穆冰玉,热烈地亲吻起来。</p>

    这时,党中央不少领导同志已经察觉到“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中央8届6中全会决定:各省要派出大批干部到农村去整顿人民公社,军队干部也要参加。就是在这种政治背景和农村形势下,1958年冬天,广东省委第一书记兼广州军区第一政委陶铸同志指示:为了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广州军区也要派一部分干部,参加广东省的整社工作。干校党委开会决定,由夏红波带2个政治大队,参加从化县的整社工作。</p>

    就这样,从1959年1月7日到2月6日,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夏红波是在从化县度过的。在这一个月的整社工作中,他看到了我们党内,从来没有看见过的一些怪现象,接触到了在部队,没有接触到的一些实际问题。也就是在从化县整社的这一段时间里,夏红波再次见到了敬爱的周总理。从化县境里有一座很好的温泉,每年冬季中央首长,都会来温泉度假休息。1959年1月初,敬爱的周总理和邓颖超大姐到从化县视察工作,顺便来到温泉休息。1月8日下午,总理和邓大姐来到从化县委,看望县委和参加整社工作的全体同志,先和县委领导、整社工作队的负责人见了面。</p>

    夏红波不至一次地见到过周总理。在延安时,更是经常见到周总理,还在抗大多次听周总理作报告。可是在座的除了夏红波,其他县委几位领导,都是头一次见到总理,大家不免有些紧张,言行比较拘谨,不知道从何谈起。而夏红波是军人,不好越俎代庖,开不了口,在一边干着急。</p>

    总理见状,就一个一个地问大家,姓什么?叫什么?是哪里人?什么时候参加革命工作的?当他得知从化县委办公室迟主任是唐山人时,便风趣地问他:“人们都把你们冀东人叫老唐,这老唐,是句好话呢?还是句坏话呢?”</p>

    这么一问,把大家都给逗乐了。大家见总理这样平易近人,就不再有拘束的感觉了,室内的气氛马上活跃起来。</p>

    </p>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