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明朝时代——别样视角正论明朝三百年大历史

正文 第223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2-07-0620:13:58

    第四十四章弘光政权的建立

    崇祯三月十九自杀的消息传到南京是四月十二日的事情。南京作为帝国的陪都,自有一套班子系统,就这样帝国的首都在王朝运转200多年后又回到了这里。

    南京的官僚一方面在举办崇祯的丧事,另一方面则在准备拥立新的继承人。崇祯的儿子们都不知去向,天启又没有子嗣,所以继承人只有从万历的子嗣中找。按照伦序规则应该是福王朱常洵的长子朱由菘,在洛阳城破的时候,他逃了出来,如今正在江苏淮安。但万历弟弟朱翊镠的儿子潞王朱常淓也从卫辉逃了出来,此时也在淮安。按照伦序规则,皇位当然应该由朱由菘来继承,但很不幸,东林党人和复社的人反对,他们提名朱常淓继承。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万历初年,东林党人依托儒家继承规则发动对万历的政治攻击,到如今,他们自己又违反这一继承规制,可以说是自抽耳光。无论这个团体的人是怎么想的,我们知道了又一场国本之争在帝国的南方政治版图上上演。

    此时南京掌权的主要是两人,一是兵部尚书史可法,另一人是凤阳总督马士英。史可法作为左光斗的门徒是典型的东林党人,而马士英作为周延儒的门人则属于阉党体系的,而且马士英掌握兵权,所以从这方面来看即便是到了南明王朝,东林党人复出的希望仍然很渺茫。

    如果在立储问题上历史再站在东林系文人的立场上来说话,那么就显得比较无聊了,无论如何,所谓的“阉党”分子这次的确站在了道德制高点上。马士英的提议得到了江北四镇四位将军的支持,他们是高杰、刘良佐、黄得功、刘泽清,他们聚集在太监韩赞周家宣布了效忠朱由菘的誓言,当然了,还有那位阉党的骨干分子阮大铖。

    五月份,马士英用军队将朱由菘送至南京城,到了此时,东林党人不得不低头了。崇祯十七年(1644年)五月三日,朱由菘即位监国,十五日,即皇帝位,是为弘光皇帝。史可法以兵部尚书兼内阁首辅,此时内阁还有三人,分别是户部尚书高弘图、翰林院学士姜曰广、凤阳总督马士英,看起来内阁四人除了马士英外其他三人都是东林党,似乎成一边倒之势,但事情并不是这样,因为此时帝国已经重回勋贵和武将时代。

    马士英在朝中得到诚意伯刘孔昭、忻城伯赵之龙的援助,这都是手握兵权的勋贵,当帝国重回南京后,你会发现这里突然有很多跟朱元璋一齐打天下人的后世子孙,他们继承着先辈们的爵位,经过二百多年的养尊处优,在当地已经是树大根深,成为一支左右政局的力量,这些都会给东林党的执政带来麻烦。虽然力量的对比有利于非东林人士,但吏部尚书张慎言是东林党人,这就意味着东林党人掌握着会推大权。

    马士英自然不甘于在外面晃悠,他要进入朝堂掌握大权,而东林党人也希望史可法去外面带兵,可以说双方各有所需,当马士英进入朝堂担任首辅的时候,史可法便去了江北总督兵马。

    当帝国重回南方的时候,在江北设立了四镇,四镇总兵分别为高杰、刘良佐、黄得功、刘泽清,每镇士兵的编制为3万人,每位士兵年饷20两白银,此外还有左良玉在湖北的5万军队,以及南京京营的六万军队,这样算下来帝国在南方总共有兵力23万,史可法所需要去督促的就是驻扎在江北的四镇兵马。

    史可法的离去点燃了第二次学生运动。第一次学生运动是崇祯十一年南京太学生沈寿民上疏反对杨嗣昌添兵加饷、增税招抚政策引起的,继而导致南京的太学生发表《南都防乱公揭》。《南都防乱公揭》的发表使得这一学生运动达到顶点,所谓“南都”就是指南京,“防乱”就是防“逆党”之乱,“逆党”就是指被崇祯定性的“阉党”。复社的这些太学生们认为逆党成员都是主张跟满洲议和,主张对农民军安抚,所以对这些人应该坚决打击,防止他们卷土重来。《南都防乱公揭》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发表,学生们对逆党的戒备并不是空穴来风,因为受逆党案牵连的前吏科给事中阮大铖正在南方活动,居中联络逆案中的同僚。《南都防乱公揭》于崇祯十一年八月份公开印刷流传,上面有复社的140人签名。《南都防乱公揭》的发表的确起到了预期的作用,因为在崇祯一朝,逆党案始终没有翻过来。

    2012-07-0620:15:09

    如今史可法离去,第二次学生运动又爆发了。南京的太学生们以“秦桧在内,李纲在外”掀起了抗议马士英的浪朝,此次上疏有350人签名,比第一次学生运动更为浩大。不用说,复社的太学生们将马士英比喻成了秦桧,史可法比喻成了李纲。

    形势似乎又回到了天启初年,东林党人对非本党人士进行疯狂打击,大有不灭之誓不罢休之势,而这些非东林人士的反扑已经是势所必然。事实证明,东林党和复社对于诸如温体仁、阮大铖这样既阴险又有着很强活动能力的异见人士有着刻骨的仇恨和锲而不舍的戒备。而处于风暴中心的马士英很快要跟阮大铖结成牢固的联盟发动反扑。

    马士英跟阮大铖很早以前就认识,此次马士英能入阁,阮大铖也出力不少。到了六月份,马士英、南京守备太监韩赞周、刘伯温的后人诚意伯刘孔昭带着阮大铖见了弘光皇帝,弘光让马士英票拟任命阮大铖为兵部侍郎。此举遭到了东林党人,内阁阁臣姜曰广的强烈反对,他说任命大臣必须得到六部九卿会推才行。接着,东林党的在朝官僚纷纷反对阮大铖入仕,甚至有人将崇祯二年定的阉党名单重新递上,以提醒阉党名单里有阮大铖的名字,与此同时,在崇祯朝已经被销毁的《三朝要典》也被人递了上去。到了此时,明眼人已经看出来了,此事已经越搞越大,搞不好要对崇祯朝所钦定的逆案进行全面翻盘,帝国的政治版图再次扑朔迷离起来。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