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明朝时代——别样视角正论明朝三百年大历史

正文 第221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2-07-0620:11:11

    第四十三章偏激而又无序的崇祯王朝

    十七年的崇祯时代无论对于帝国来说,还是对于中国的历史来说都是失败的,在这十七年中,外藩继位所带来的那种阴影像永乐、嘉靖两个王朝一样笼罩在明王朝。崇祯是一个偏激而又不自信的人,他希望祖宗的江山社稷能够在自己手里发扬光大,为此他殚精竭虑、废寝忘食,但他忽视了事务发展规律和人情冷暖,一门心思按自己的意愿办事,最终将帝国带进深渊。

    天启的提前离去将这个十八岁的信王推向了皇帝宝座,朱由检似乎还没有做好接班的准备,但当他君临天下的时候,他又很快适应了自己的角色,他迫不急待的希望能做几件事情出来。

    还在宫中的时候,朱由检就听到了人们对于阉党的流言蜚语,他跟天启的张皇后结成了稳固的阵营,所以在他当政后,收拾阉党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从天启七年到崇祯二年,在这场打击阉党的行动中,有300人遭到了打击,大批业务娴熟的官僚被斥退,这对于依赖文官治国的帝国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大损失。

    当失去人才的帝国举行会推的时候,崇祯皇帝发现推举上来的全是东林党的时候,他对所谓的清流产生了怀疑,而当温体仁和周延儒将这一切都戳穿的时候,这两人也就成了崇祯一朝的重臣。

    从崇祯元年起,抛弃东林党的行动就已经开始了,到了崇祯二年因为“已巳之变”达到了**。天启朝的党争对于崇祯来说历历在目,他痛恨党争,只要是有党的人他都不会重用,所以他选中了看起来无党的周延儒和温体仁。

    崇祯一朝总体来说,在用人上皇帝是失望的,当他在治国上逐渐上手的时候,他发现这些科举出身的官僚都是一些只懂八股,只会坐而论道之徒,难以在治国上有建树,他尤其痛恨“非进士不进翰林,非翰林不进内阁”的选人用人制度,他在官吏晋升的考选法基础上增添了负有连带责任的保举法,这样使得难以通过考选法胜出的低级官僚能够晋升为高级官僚,但这种方法也使得一些良莠不齐的人混进官场。崇祯重视武将,重视经世致用人才的选拔,他从地方督抚中直接选拔人才进入内阁,但正是这种用人方法既打破了旧的官僚制度,又不能建立一种新的官僚制度,所呈现出来的只有混乱与无序。崇祯是一个单纯的人,他跟洪武皇帝一样不愿意和光同尘,不懂得世间自有阴阳两套规则,不懂的“治大国如烹小鲜”的道理。崇祯随意的用人,随意的罢人,其结果只能是越来越多的人无所适从,不敢担当。

    当崇祯发觉温体仁并不是一个“孤臣”,他也有党的时候,皇帝毫不犹豫地罢免了他,但复出的周延儒在朝政上提不出任何有效的应对策略,而且温体仁的罢免标志着皇帝与文官之间再无缓冲余地,这样很多事情都会难办,都会陷于一种没有回旋余地的冲突之中。

    崇祯一朝还是波澜壮阔的党社发端和发展时期,在帝国的南方出现大大小小几十个社团,这些社团最终都合并成复社。复社是以八股文评选以及诗文复古为活动目标,但如此声势浩大的党社运动,介入政治已是必然。我们可以看到,复社的社员很容易在科举中获取成功,他们还操纵朝廷的会推、考选,复社的领袖们期望朝廷制定的政策按照他们的意图进行,但这是不可能的。无论复社的声势如何浩大,它只存在于民间,它与中枢之间甚至严重脱节,所以在它的领袖的张溥死后,这个看起来不可一世的组织很快就轰然倒塌。

    严密的组织、明确的政治纲领使得复社无疑具有近代政党政治的雏形。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