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明朝时代——别样视角正论明朝三百年大历史

正文 第130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百\|度\|搜\|經\|典\|小\|說\|更\|新\|最\|快】-0510:01:16

    冯保是河北深县人,由于就近原则,明代中后期大多数宦官来自这个地方,冯保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大概在进宫之前就是个读书人。冯保不仅有很高的文化修养,他在书法、音律、绘图上都有一定的造诣,《清明上河图》至今有他留下的条款。

    由于冯保的文化水平较高,以及办事的稳重与干练,嘉靖年间他就做到了司礼监秉笔太监,隆庆年间更是掌东厂事,由于冯保性格狡黠有余、忠厚不足,故而与高拱不合,也就失去了升迁的机会,但是隆庆年间他跟李皇妃以及张居正却保持了一种良好关系。

    万历初年铁三角三人中的冯保是最难琢磨的一个人,我们隐隐约约的感到冯保也是一个很有政治抱负的人,如果不是宦官,他也许也能成为士大夫中的一员,在这方面,他跟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是何其相似。这些来自底层的宦官,因为没有出路,只好进宫成为阉人,其实他们的内心深处何其不想娶妻生子、考取功名、光宗耀祖。

    既然搞清楚了这层,冯保对张居正的改革毫无保留的支持也就不难理解,冯保能做到这点的确不容易,如果换作王振或者刘瑾,断不会自己充当陪衬全力支持对方,所以,冯保跟李太后一样,也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人。

    冯保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那就是他对小皇帝的教育尤其重视,这点跟王振有些类似,他并不为了讨好皇帝而放松对皇帝的约束,这点尤其难能可贵,这更显出他的高风亮节。冯保从来都是督促皇帝学习,限制他玩耍,对引诱皇帝玩耍的太监也进行责罚。有一次皇帝醉酒后杖责太监,冯保偷偷告诉李太后,李太后竟然让皇帝下罪己诏。

    铁三角中的第三角是张居正。张居正的先祖是跟随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后来成为湖北秭归县的世袭千户,到了张居正这一代,由于曾祖父是庶出,无法继承官职,便迁到了湖北江陵。跟明代大多数的内阁学士一样,张居正小时候就显示出聪慧的特征,12岁他考中秀才,13岁参加乡试,虽然也够格成为举人,但湖广巡抚想让他多磨练两年,所以在16岁那年他才成为举人,23岁那年成为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也跟明代大多数知名的大学士一样,这位张首辅也是经历了进士、翰林院、部院、内阁的仕途过程,其间没有任何的挫折,跟谢迁、杨廷和、夏言、高拱一样,这类官员行事**而且偏激,相反有着挫折经历和地方经验的严嵩、徐阶则要圆润的多。

    在翰林院的17年张居正一直是冷眼旁观,因为对于朝政他插不上任何嘴,但他也是有收获的,他获得了徐华亭的注意,但徐华亭本人也是如履薄冰、小心翼翼,更别说张居正了,他们所做的只有等待。

    由于在翰林院长期得不到提拔、重视,张居正竟然心灰意懒,请辞归家,在江陵过了几年平淡生活后,不甘心的他重又回到北京,哪知竟然时来运转。嘉靖让编修《承天大志》,徐阶推荐了他,张居正出色的完成编撰任务,此举获得了嘉靖的注意,世宗终于发现这位翰林是个人才,于是便有意将他培养成裕王将来的班底,皇帝让他入裕王的府邸成为裕王的侍讲,这是张居正一生的转折点,说来还是出自老世宗的安排。

    【百\|度\|搜\|經\|典\|小\|說\|更\|新\|最\|快】-0510:03:13

    隆庆年,张居正很快成为内阁大学士,他还负责起朱翊钧的教育事情来,这个时候张居正依然没有显露出他的个性。当徐华亭致仕、高拱还朝后,这个时候张居正才逐渐显露出他的个性,尤其是万历登基后,扳倒高拱的路上再无障碍,张居正显露出他的政治手腕。

    经过二十多年的隐忍、等待、揣摩,张居正对于治国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思想,他将自己的一套理念强势的推了出去。

    张居正身材高大、目光深邃、气场十足,他能够震慑住帝国的所有人,包括那个小皇帝和他身旁、身后的人。在居正生前无人敢反对他,人们只好将这种不满压抑在心底,一旦他死后,这种不满最终以更激烈的方式爆发出来。

    在万历王朝的第一个十年,最高指挥者、内廷、外廷由于共同的理想与相互的需求,以一种罕见的方式形成一种铁三角,也正是由于有这样一个牢不可破的铁三角,才使得万历开局的政局相当稳定,也使得各项改革措施能够顺利推进,所有阻碍变革的势力无不在这个铁三角面前撞的粉碎,但随着那个孩子的成长,这个铁三角终有被冲破的一天。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