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明朝时代——别样视角正论明朝三百年大历史

正文 第129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百\|度\|搜\|經\|典\|小\|說\|更\|新\|最\|快】-0509:59:19

    第二章牢固的铁三角

    万历初年的行政在一种牢固的铁三角下运行,它使国家能够集中力量进行所能够推进的改革,这对国家来说是有好处的。我们对于这个铁三角应该持肯定态度,而不是纠结于一些细枝莫微的问题。

    太后李氏在不长的时间内经历了王妃、皇妃、太后的转变,李氏是顺天府郭县人,父亲李伟是泥瓦匠,因为家乡遭遇灾害,李伟带着全家到京城谋生,受生活所迫,李伟将李氏送到裕王府当丫头,李氏服侍的是裕王的侧室陈王妃。

    裕王的正室李王妃曾生过一男一女,但在古代医术条件不发达,接生过程没有任何消毒情况下,小孩子夭折很普遍,后来这一男一女都夭折了。侧室陈王妃曾生过一女,后来这女孩夭折后,陈王妃再也没有生育。后来给裕王留下子嗣的就是这位进王府充当丫鬟的李氏,嘉靖四十二年,朱翊钧诞生,朱翊钧的世子地位就此确立,后来李氏又生一子朱翊镠。

    明王朝的皇子们大多跟平民家的女儿联姻,因为这是祖制,其目的就是让这些没有外援的宫中女人无法强大起来,而且这些平民家的女儿大多也无政治斗争经验,不仅如此,公主也多是嫁给低级武官,所以,明代皇族们的生活并无太多丰富色彩。

    当隆庆皇帝殡天后,李氏只是28岁,此时正处于母强子弱的局面,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面对明代复杂而散乱的政治格局,面对外廷咄咄逼人的文臣,李氏心中实际上是惴惴不安,但她自有自己的一套思路,首先要稳定住内廷,其次再稳定住外廷。

    对于内廷来说,她选中了冯保,这位早就应该成为司礼监掌印的太监。冯保曾被人以冯大伴称呼,因为在万历的4岁到10岁这个期间,是他陪伴万历度过的,冯保是值得信任的人。而此时的掌印孟冲无能是文化还是才干都不及冯保,隆庆死后,李氏很快以冯保取代了孟冲,稳定了内廷。

    【百\|度\|搜\|經\|典\|小\|說\|更\|新\|最\|快】-0510:00:07

    在外廷他选中了张居正。同样,在万历4岁到10岁这个期间,张居正作为太子老师也是陪伴这个小皇子度过的。李氏对张居正完全信任,能够找到这样的老师来教育自己的儿子,她感到非常满意,她将皇子的教育完全托付给了这位内阁大学士。

    面对高拱的咄咄逼人攻势,在张居正、冯保的帮助下,她果断的剪除了高拱这个不安定因素,张居正成为内阁首辅,内外廷同时稳定,帝国达到了一种新的稳固。

    李氏这个女人对治国并无特定看法,冯保也是如此,他们所希望的就是能有一人把治理国家的事情担待起来,而张居正恰巧就成为这样的人,所以,这个国家究竟如何治理,他们并无想法,他们也只有给予张居正无条件的支持。

    万历第一个十年表面上看是张居正在主导一切,实际上这都是这个女人在背后操作,她谋划了万历朝的开篇宏局,他对张居正是毫无保留的支持,当因为张江陵的改革触动了士绅的利益,也是她在背后加码,抵住了潮水般的攻击,使得这种改革能够推进下去,这是她的第一个伟大之处。

    她的第二个伟大之处是当张居正死后,冯保被罢黜后,她自觉地退居幕后,从此不再多发一言。在英国女王已经御国的59年时间内,她之所以得到尊重的原因也在于她对政治不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位李太后很清楚万历十年以后已经不是那个时代,皇帝已经**,不需要再扶着走,社会舆论的日益宽松已经容不得内宫的干政或者权臣的出现,这位太后非常有自知之明,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她较高的素质。

    李太后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以70岁高龄逝世,她跟她的儿子一起经历了这个漫长的万历时代。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