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明朝时代——别样视角正论明朝三百年大历史

正文 第62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2-05-0210:04:17

    这股经商之风不仅风靡于皇宫与官场,更是刮到了民间。“士农工商”,这是封建时代的职业排名,在那个年代,读书人唯有通过科举考取功名才是唯一出路,从此不仅是自身荣耀的问题,更是家族世代荣耀的问题。但谁都知道,此举的确风险很大,对于大多数士子来说基本上就是神话,但到了成化年,随着商业兴起,给读书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那就是走经商之路也可以实现自我价值。在这种思潮下,学子们纷纷弃学经商。

    周宪是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人,父亲早亡,兄弟三人全靠寡母一人拉扯,周宪和兄长皆是读书人,但眼前的困境让周宪坐不住了。他说了一句很有名的话:“使予而儒,母氏劬劬;使予而商,身劬母康”。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我继续读书,母亲就会很劳苦,如果我弃学经商,虽然我会劳苦,但母亲会轻松许多。不久,周宪便抛弃书本,独闯汉口,赚的钱补贴了家用,并帮助兄长和弟弟完成了学业,母亲也得到了休息。

    苏州府的昆山县有一人名方麟,初为读书人,后来弃学随其岳父经商,有人问他“子乃去士而从商乎?”意思是你怎么能丢掉读书人的饭碗去从事商业这样下贱的职业。方麟的回答是“子乌知士之不为商,而商之不为士乎?”意思是你只知道读书人不屑于从事商业,但是你不知道商人也不屑成为读书人。

    “使予而儒,母氏劬劬;使予而商,身劬母康”,“子乌知士之不为商,而商之不为士乎”,这两句话是震撼的,它冲破了中国传统的学而仕之的观念,读书做官不再是万民的最高梦想,它甚至在金钱面前显得那么苍白,既不能贴补家庭,又不能孝敬父母,在投资小、见效快的商业面前,读书这个职业竟然开始遥遥欲坠。

    2012-05-0210:16:53

    不仅如此,大明朝还开始了“开捐纳监”,只要捐钱、捐米或者捐马就可以获取生员资格入国子监读书,届时直接参加乡试,而这些捐生由于经济条件较好,自小就获得良好的教育,所以往往能够在科举中胜出,令人刮目相看。商业的发展一方面改变着人们的传统观念,另一方面也使得各地增税的关卡不断增加,商业税占税收的比重也不断增加。

    风气的转变和商品经济的活跃的确是互为表里,商品经济的活跃促进了社会风气的转变,社会风气的转变反过来又刺激了商业经济的发展,两者结合在一起意味着一个时代的来临。

    2012-05-0308:24:51

    第三十九章朱见深和他生活的年代

    朱见深是明代历史上第一个不上朝的皇帝,他跟后世的那些不朝的皇帝还是有区别,区别就在于原因上。后世不上朝的皇帝大多因为体制方面的原因,而这位皇帝的不上朝却是由于一些难以名状的原因。

    朱见深自小幽闭在宫中,由万氏抚养长大,他得了很严重的自闭症,他害怕见生人,他上朝的时候看见那么多人他会紧张。不仅如此,他信道教,每天天没亮他就要起床做功课,正是因为这些因素,他厌倦上朝。难得上了一次朝,内阁首辅万安了解皇帝的心思,当其他群臣好不容易见了皇帝一面,有很多话要奏给皇帝听时,万安却连忙跪下来三呼“万岁”,眼看首辅如此,其他群臣也只好跪安。所以,成化朝万安得了个“万岁阁老”的称呼,眼见万安如此,内阁其他二人刘珝、刘吉也只好跟着捣浆糊,所以人们又送内阁一个雅号“纸糊三阁老”。从天顺年间起,内阁大学士逐渐兼任各部尚书,所以人们又称六部尚书为“泥塑六尚书”,到了此刻,我们的王朝从皇帝到大臣都开始奉行无为而治。

    早已倦怠政事的朱见深开始对神仙鬼怪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喜欢修真,希望能够长生,即使不能够长生,也希望能够长寿。

    成化十九年,见深召见了神仙王士能,王士能说他是江苏灌云县人,生于故元至正年间,今年一百二十岁了,但看起来却像四十岁的人。王士能告诉见深,自己年轻的时候在四川的一处雪山中遇到一位异人,异人只有三尺长,却鹤发童颜、形如婴儿,王士能伺候老人三年,老人才教授他长生之术。见深问道长生之术为何物,王士能说道“不食荤、不近女色、不贪财、不生气”,皇帝听说后觉得难度太大,便打发王士能回了去。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