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三国,伤不起!》:三国第一神贴,你没见过的高手对决!(每日更新)

正文 第474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百\|度\|搜\|經\|典\|小\|說\|免\|费\|下\|载\|小\|说】-1709:14:33

    【更新】

    据现有资料记载,龙大概是宋代以后才成为帝王的专用品,但有资料显示,从《史记》中高祖斩白蛇起事的记载来看,龙在汉初已经有象征帝王之义,而且《史记?高祖本纪》明明白白地记载: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

    可见,在汉朝,龙已经与帝王密不可分,龙颜即是有帝王之相。

    既然如此,诸葛亮号为卧龙,是不是他在年轻时,也有梦想成为帝王的野心呢?

    如果说他一直就有称王称帝的志向,那后来在刘备死后大权独揽是否也就有一个通顺的解释了呢?

    关于诸葛亮,非常值得注意的是他的出身相当高贵,如果拼爹的话,大概能甩出刘备一条街,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父珪,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郡丞。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

    诸葛亮的先祖能做到司隶校尉,这已经是中央级的高官,而他的父亲诸葛珪也做到了太山郡丞,也是市级的高官,此外,他的叔叔诸葛玄还曾经被袁术表为豫章太守,诸葛亮说是官二代一点都不为过,而且还是省市一级的官二代,见的世面都比刘备这样小县城里出来的孩子多多了。

    诸葛玄在本文也曾出场过,还算是一时好汉,而且他还能和刘表拉上关系,这就表明,诸葛家族在当时有着庞大的官场人脉,而有了刘表这座靠山,诸葛亮的前程是不成问题的。

    不过和刘备、鲁肃类似,诸葛亮虽然是官二代,但是他的父亲也很早就死了,所以诸葛亮就跟着叔父四处漂泊,这段经历对诸葛亮影响重大,因为寄人篱下的日子让他学会了察言观色和谨小慎微,同时,过多的经历也让诸葛亮早熟,而压抑也渐渐激发了诸葛亮当为人杰的雄心,一方面雄心万丈,一方面又小心翼翼,这是诸葛亮一生之中最大也是最矛盾的两个性格,惟其复杂,才更难懂。

    【百\|度\|搜\|經\|典\|小\|說\|免\|费\|下\|载\|小\|说】-1709:38:53

    【更新】

    诸葛玄大概死于公元197年,此时的诸葛亮已经十七岁,便“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这几个字的记载虽然少,但是遗留问题却极多。

    第1,诸葛亮躬耕陇亩是隐居还是因为没有钱?

    我们说过,诸葛亮是典型的官二代,他还有一个当省长的叔叔,和一方军阀刘表也能拉上关系,不可能是农民,所以他能一边种地一边读书,而且结交的都是当时的名士,从这个角度来说,诸葛亮绝对是隐居而非为了填饱肚子去种地。

    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诸葛亮在他父亲死后,叔父诸葛玄也死后,经济条件是不大理想的,种点地补贴家用大概也是有的,但和刘备类似,暂时的经济困窘不代表他在官场上没有人脉,这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既矛盾又相互统一。

    第2,《梁父吟》是什么诗歌,为什么诸葛亮会喜欢,这个诗歌对我们理解诸葛亮的形象有帮助吗?

    据相关记载,《梁甫吟》亦作《梁父吟》,是古代用作葬歌的一支民间曲调,音调悲切凄苦。古辞今已不传,宋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收有诸葛亮所作一首(见《乐府诗集?卷四十一?相和歌辞楚调曲》),写春秋时齐相晏子“二桃杀三士”事,通过对死者的伤悼,谴责谗言害贤的阴谋。

    为了从源头理清有关诸葛亮的争论,本文列举《梁甫吟》原文如下: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墓,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

    晏子两桃杀三士的故事也非常有名,据《晏子春秋?谏下篇》记载:春秋时齐国勇士田开疆、古冶子、公孙接同事齐景公,各有殊功。一次国相晏婴“过而趋之,三子者不起”,这使晏婴甚为难堪,便在景公面前进谗,说三人“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率之伦”,乃“危国之器”,应该除掉。

    景公以为然,便由晏婴设计,以二桃赐三人,让他们自己表功争桃。公孙接、田开疆先自报功劳,各取一桃,最后古治子说:“我的功劳比你们都大,桃子该给我吃。”说罢抽剑而起。

    公孙接、田开疆听了都感到羞愧,认为自己功小争桃,是贪,争得不对又不死,是无勇。于是二人退还桃子,自杀而死。古治子见自己动武争桃而使二人羞愧以死,也自责不仁不义接着自杀。

    历史上臣子因功高震主而被杀的事例极多,而《梁甫吟》选定二桃杀三士之事进行歌咏,本来也并无没有什么奇怪,无非是此事和春秋名相晏子扯上了关系,而且此事又颇具故事和传奇性。

    但诸葛亮为什么单单喜欢这一首诗歌呢?这又难免让人无限遐想。

    欲知诸葛亮究竟为何喜欢《梁甫吟》,且看下文分解。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