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三国,伤不起!》:三国第一神贴,你没见过的高手对决!(每日更新)

正文 第197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典说|新快|-0819:33:51

    如果是我写曹操,至少要写出他能力中的严重缺陷,还要用至少三分之一的篇幅写他性格中的猜忌,残忍,暴虐,忘恩负义,这才是这个枭雄的本来面貌。前两天我还看到“千古奸臣诸葛亮”的帖子顶上来,还有一本写诸葛亮的著名的畅销书《中国最虚伪的男人》,诸葛亮被吹捧我已经看不到了,有的只是大量的贬低和污蔑,让我觉得这个社会太浮躁了,所以我毅然倒戈,要把曹操打回原形

    =================

    其实网上孔明粉真的为数众多,尤其是百度三国吧。

    曹操的问题只能求同存异了,希望我后文对诸葛的论断能达到一些共识,呵呵。

    典说|新快|-0908:57:41

    第123章

    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原话叫什么方言不同很难复原,但翻译成普通话就是“过份的事有时候可以做,但是过份的话千万不能讲”!

    这个事情很好解释,有些事情做就做了,比如董卓当年敢违抗圣旨不遵,这就是做了过份的事,但是在他没入京前,你让他讲“我就当圣旨是放.屁”他敢么?

    他肯定是不敢的,不仅他不敢,公元196年的袁绍、刘表包括袁术一个也不敢,虽然他们无视圣旨乃至皇帝的事情已经做了一件又一件了。

    个中原因,是因为我们中国是个讲究立言以明志的国度,有些事情,你即使做了,只要不发表什么惊世骇俗的宣言,还是很难定罪,可是有些事情即使你不做,只要说出心底邪恶的想法,就可以定罪了。

    众所周知,在西方国家,一般来说,无论你说什么,只要没有构成犯罪事实,就不构成犯罪,不会被关进大牢乃到处决。

    但是在我们中国,即使到现在,也并不是那么回事。

    有些事情,即使你没做,只要你说了出来,就有可能定罪量刑,这在中国古代就更常见了。

    尤其是谋反一罪,即使你没有谋反的动作,甚至也没有和任何人商量,只要你自言自语被人听到了或者是梦话里说出了你要谋反,都有可能被拉上断头台挨那一刀,而且是全家甚至九族作陪。

    再举一个事情,在明朝“靖难之役”中,朱棣攻打济南,把守将铁弦打急了,于是铁弦做了一件事情,在城墙四周挂上用木板刻着朱元璋的神牌,结果怎么样,朱棣愣是不敢再对济南城开炮。

    这件事情当年明月做了很好的解释。

    即朱棣胆子再大,他也有练功的“罩门”,对朱棣来说,朱元璋的神牌就是他的罩门之一。

    而对于公元196年的各路军阀来说,就算他们在心底不把汉献帝当棵葱,但是你让他们明着说,就还真不敢。

    所以曹操迎立汉献帝之后,他们表面上还要乖乖听命,哪怕一百个不愿意承认曹操的“武功”天下第一,但是他们却必须对曹操背后的汉献帝有所顾忌。

    因为军阀们都不管汉献帝的时候,汉献帝就是可有可无的周天子,可是有一个军阀尊奉起皇帝的时候,皇帝的权威就被竖立起来了,其他人就要跟着朝拜山呼万岁。

    这也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礼节,有皇帝在场的时候,如果大家都不下跪喊万岁,那所有人都可以挺直腰板讲话。

    但是一旦有一个人跪下喊万岁,那所有人就都必须下跪跟着喊。

    你不喊能怎样呢?想造.反不成?

    所以曹操迎汉献帝一事,等于是他打破了规矩领头向汉献帝跪拜喊万岁。

    曹操这一跪拜,立刻让袁绍、袁术、刘表、孙策大感头疼。

    因为他们即使是装的,也必须下跪磕头喊万岁。

    而且这一喊还是次要的,关键是曹操还抢到了距离皇帝最近的位置,剩下的人都要跟着曹操的屁.股后面转,一转眼变成了曹操的下级。

    事情就是这么玄妙,而且无厘头,可又无比地真实。

    讲到这里,我们能不能说那些历史学家、专家大师说的就是对的,迎汉献帝一事就真的是东汉末年最重要的事情,迎之则昌不迎则亡呢?!

    仍然不能。

    分析到这里,我想大家已经很清楚了,我仍想对这个错综复杂的事情做个简单的归纳:

    1,迎献帝一事,二袁刘表迎了无甚大用,曹操、孙策迎了作用最大;

    2,大家都不迎,军阀之间的强弱格局不变;

    3,有一个人迎了,迎的人在政治舆论上占据上风,会使其他军阀处于政治上的被动地位;

    从以上三点总结来看,即使二袁和刘表迎了汉献帝,对军阀之间的强弱格局影响仍然不大,而且皇帝会成为他们称王称这的绊脚石,曹操、孙策反正势力就那样,二袁迎了也不能把曹操、孙策怎么样。

    但是曹操或者孙策迎立天子,就能对二袁刘表产生巨大的影响,但我们要特别提醒:

    这种影响也仅仅是在政治形势和舆论动向以及微弱的民心归属上才能体现出来。

    即曹操和孙策即使迎了汉献帝,也只能使他们在政治上占据一些上风,这件事本身并不能直接改变诸侯之间的强弱对比。

    所以曹操迎立汉献帝之后,仍然差点被袁绍在官渡之战中消灭。

    所以其他的军阀,比如袁绍、袁术和刘表孙策,他们仍然能够通过经营自己的地盘来逆转曹操手握天子所占据的微弱政治优势。

    分析到这里,我想我们就可以作出结论了。

    即对曹操而言,他迎了汉献帝的确对他作用巨大,但这种作用又是无形的软作用,要发挥天子这张王牌的作用,还必须借助他的集团的强大的军事和经济能力,否则即使抢到了汉献帝,也只能给自己增加负累,而且这种作用远不是历史学家们吹捧的那样具有决定性作用,正如很多网友已经意识到的那样,把皇帝握在手心的曹操,想要得到任何地盘,仍旧需要一刀一枪地去拼,去抢,其他的诸侯在和曹操动起手来一样不会有丝毫客气。

    但是高人就是高人,虽然当时普遍的人,包括各路军阀和大小官员都不再尊奉天子的时候,曹操集团能意识到汉献帝这张牌对他们的特殊作用以及对其他诸侯的“扼喉”效果,他们能迅速出手占领政治制高点,这个决策仍然是英明而且伟大的。

    所以我才有上文的结论:迎汉献帝一事,对曹操集团是无比正确的决策,可是对袁绍集团,迎汉献帝与否,其实作用远比诸多历史学家和大师专家吹捧得要小。

    对袁绍来说,或许他最好的办法就是将汉献帝暗杀掉,这样他不迎,让曹操孙策也迎不到,才是最理想的状态。

    但是这样的风险又太大,所以当时的袁绍也不可能去做。

    而且袁绍对曹操迎汉献帝一事并不是丝毫无还手之力,其实精于权谋之术的袁绍也对曹操迎汉献帝一事留了几个后手,正是如此,我才反复强调:

    迎汉献一事对曹操集团来说是无比正确的决定,但是对袁绍集团其实无足轻重。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