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三国,伤不起!》:三国第一神贴,你没见过的高手对决!(每日更新)

正文 第154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12-2811:45:53

    第106章孙策求兵:袁术顾而言他

    孙策最现实的筹码,主要有两个人,其中之一便是他的舅舅丹杨太守吴景,另外一个,是他的堂兄孙贲。

    在孙坚在荆州战死之后,他的残余部队就是由这个孙贲率领的。

    《三国志·吴书·宗室传》记载:坚薨,贲摄帅余众,扶送灵柩。

    可见,开始把孙坚的遗体运回曲阿安葬的,也是这位孙贲,当然,他的事迹在《三国演义》里都变成孙策的了。

    事实上孙家除了孙坚、孙策,还有很能打仗的两位,第一个就是这个孙贲。

    在袁术被刘表赶出南阳,后来辗转占据扬州寿春之后,孙贲又率孙坚余部归顺袁术。

    前文所述,早在孙坚占领洛阳的时候,袁绍就派了一个叫周昂的人为豫州刺史,前来找孙坚的麻烦,当时被孙坚赶跑了。

    但是袁绍不甘心失败,再次任命周昂为九江太守,这就是来和袁术争夺扬州。

    袁术自然不能让周昂得手,就派了一员大将去打周昂,这个人正是孙贲。

    孙贲一直跟着孙坚打仗,可以算是孙坚一系的大弟子,用兵深得孙坚真传,再加上他的部队也是孙坚时候的老兵,战斗力很可观,初次担当大任就在阴陵地区将周昂打败。

    鉴于孙贲颇有孙坚遗风,而且又击败乃兄袁绍爱将周昂,便让袁术颇为赏识,大喜之下,就表孙贲为豫州刺史,不久后转丹杨都尉,行征虏将军,讨平山越。

    在这里有必要对“山越”这个名词作些解释。

    山越:山越是百越的一支,依其字面意思,最初是指居于山地的古越族。汉末三国时期分布于今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等省部分山区民众的通称,是以古越族等土著后裔为核心,逐步融入汉族移民而形成的族群混合体,其汉化程度不一,社会生产力的水平也不尽相同。山越的生产方式以农业为主,种植谷物,又因“山出铜铁”,而常常“自铸兵甲”。他们大分散、小聚居,好习武,以山险为依托,组成武装集团,其首领有“帅”、“大帅”、“宗帅”等诸多称谓,对于中央封建政权处于半独立的状态。

    孙贲先被袁术表为豫州刺史,后又转为丹杨都尉,先败周昂,后平山越,他的官位距离昔日的孙坚已经相差无已,以此来看,孙贲已被袁术视为孙坚军队的继承,而且已经成为袁术军队的核心成员。

    孙贲先放过一边,我们再来看吴景。

    2011-12-2811:55:33

    吴景按身份来看是孙坚的妻弟,也是孙坚的部下,在孙坚死后,袁术除了重用孙贲击败九江太守周昂,还重用吴景为丹杨太守击败了袁绍所表的丹杨太守周昕。

    这里要提一句,这个周昂和周昕还是亲兄弟,都为袁绍作为对会袁术的棋子,可惜在和袁术的战斗中全线溃败,所以从这点来看,说袁绍系在和袁术系的争夺中一直占据上风是不准确的。

    前文提过,这个周昕不仅是袁绍的人,最开始还是曹操的部下,而且和一般武人不同,周昕还有一个名头大得吓人的老师:比卢植、王允、孔融这些人都牛的名士前东汉太傅陈蕃。

    据《会稽典录》记载:袁术之在淮南也,昕恶其**虐,绝不与通。

    这里说周昕是因为袁术品行不好才和袁术对着干。

    或许这种因素也有,但是史实显然更多的是因为周昕是袁绍的人,本来就是派来对付袁术的,所以要是和袁术交好那就奇怪了。

    不过这周昕还挺讲仁义,据《献帝春秋》记载“袁术遣吴景攻昕,未拔,景乃募百姓敢从周昕者死不赦。”

    即吴景受袁术指派来打周昕,久攻周昕不下,就下了一条死命令,百姓凡是敢帮助周昕的,一旦被抓住,就杀无赦。

    从这条命令来看,吴景的部队,也就是孙坚留下来的部队,在战争中也是相当残酷的。

    周昕在听闻吴景的这条命令之后,叹息道,“这一切是我自己没有德行导致的,百姓有什么罪过呢?”于是将军队解散,自己回会稽老家去了。

    能爱惜百姓到这个地步,为了避免战争宁愿放弃一郡太守的职位,我想周昕也可以算是真君子了,值得表扬一下。

    就这样,吴景轻松拿下丹杨,成为丹杨太守。

    从以上记载来看,孙策在起事前,不仅有一个当都尉的好堂兄孙贲,还有一个当太守的舅舅,这就给他的起事创造了优越的先天条件。

    孙策在投靠了舅舅吴景之后,终于在兴平元年,也就是公元194年去拜见了袁术。

    到底孙策是投靠了吴景之后才去见的袁术,还是在见了袁术之后又去投靠吴景,《三国志》和《资治通鉴》有不同说法,但是总体来说对本文的陈述影响不大,这里我暂且将两本书的说法融合在一起。

    孙策见到袁术之后,涕泪俱下说道,“在下亡父孙坚昔日在长沙曾经追随袁将军您征讨董卓,和明公会师于南阳,结盟同好共建大业,可是我父亲不幸遇难,导致功业不成,我孙策不才,想凭借先父和明公您的旧日恩义,来效忠袁将军您,希望您能休察我的一片诚心。”

    这段话出自《江表传》,并被《资治通鉴》引用,可信度应该很高,如果这段话属实的话,孙策的话其实包含了两层意思:

    第1,他是来投靠袁术的,所以姿态放得很低,而且抬出了乃父孙坚的名号,希望能感动袁术;

    第2,他含蓄的点出他的父亲当年和袁术不是主仆关系,而是盟友关系,他的原话中有“亡父……与明使君会于南阳,同盟结好……策欲自凭结……”等语,可见孙策前来投靠袁术,并不仅仅是要作袁术的奴仆,而是想像孙坚当年那样和袁术结盟,而且希望袁术能将孙坚以前率领的一部分部队指挥权还给他。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