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三国,伤不起!》:三国第一神贴,你没见过的高手对决!(每日更新)

正文 第133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12-2112:11:54

    第95章劫后余生:曹操指点江山

    曹操虽然回来了,但是却从原来的坐拥兗州百余城突然变成只有三个城的小地主,我想曹操的内心一定比黄连还苦。

    性格决定命运。

    我们现在来分析一下当时的一些大豪的得失。

    董卓的失败,是因为他对百姓过于残暴最终弄得天怒人怨,而且没有争天下的野心,老想着去守自己的一亩三分田,所以走向败亡;

    孙坚:虽然军事才能卓绝,可是打仗太不要命,而且满手血腥杀人过多,所以仇家很多,一不小心就送了命;

    袁术:军政才能都欠佳,而且智谋比袁绍、曹操都要差好大一截,早年在洛阳就火烧宫门尽诛宦官,后来又和孙坚集团闹矛盾,同时放走吕布,弄得屡战屡败;

    袁绍:机关算尽,却没算到董卓比他还猛,最终逃出洛阳另起炉灶,到目前为止状况还不错;

    刘备:先投公孙瓒,后又投入陶谦门下,轻而易举成为一州刺史,可惜不爱读书就爱玩,所以军政才能欠佳,遇到强者有败无胜;

    以上各位大豪各有各的优缺点或者说优势劣势,而曹操是众人眼中可以取代袁绍的新星,为什么却老是在关键时候掉链子呢?

    对此,我只能说,还是曹操的性格缺陷造成的。

    他是很能打仗,但是他先杀边让后屠徐州,弄得陈宫、张邈这样的亲信都反叛,可谓众叛亲离,而且他刚刚得到兗州,还没有多少积蓄就西打袁术东征陶谦,也显得有些急躁,这些都是曹操从巅峰突然降落到谷底的重要原因。

    虽然曹操目前局势非常艰难,但是好在曹操本人非常乐观,在这种绝境之下,还能冷静地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他在回到鄄城后不久,便召开了军事会议,在会议上,曹操给帐下文武官员鼓劲,他说,“吕布轻而易举得到兗州,却不知道占据东平这样的战略要点,又不能阻断亢父、泰山道路,在我军回师的路上劫杀我们,却只知道在濮阳城里安享富贵,他这个人,也就这点能耐而已,只要我们大家同心协力,一定能将吕布打败,重新夺回属于我们的兗州。”

    曹操此话一出,部下自然是欣然会意,再加上先前的曹操早晚会当天子的政.治谣言,于是曹操军心稳定,逐渐稳固了局势,而吕布几次攻打鄄城却都打不下来,就这样,曹操与吕布进入相持阶段。

    曹操的这段话,我们还可以做些引申,就是为什么很多曾经势力很强大的军阀,最终的结局都是败亡,而只有少数的人才能最终成功,这其中有什么秘诀呢?

    我想曹操上面的那段话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佐证,即一个有军事头脑的人,他懂得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知道什么地方是战略要地,要在哪里驻军,才能做到进攻时如虎添翼,后退时有险可守,不至于一败涂地,很显然,曹操本人就有这个军事才能,再加上他还有荀彧、荀攸、程昱、郭嘉这一帮深通兵法的智谋之士,所以很容易打胜仗,即使打败了也不至于一败到底;

    当年的刘邦很没有军事才能,和项羽的战争败多胜少,但是他有张良、韩信这样的谋臣猛将,所以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

    刘备的军事才能也很可怜,所以前期一遇到战斗力强的部队就掉链子。

    具备这种军事天赋的人不多,惟有得到这种军事奇才并加以重用,才能避免很多军事部署上的硬伤。

    吕布自己显然也不具备这种军事天分,陈宫的军事才能有没有传说中的厉害还是未知之数,所以吕布在和曹操的对阵中,虽然一度占据了优势,却越打越输,最终连自己的性命都赔了进去。

    前文讲过一句,没有点谋略的文人最好不要去沾政治,没有好结局;

    这里还要补充一句,没有点军事天分的人最好不要去碰战争,没有好下场。

    虽然现在已经没有古代意义上的战争,但是商场如战场,也可以给大家一些借鉴。

    在曹操和吕布在华东僵持的时候,西边的长安又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事情。

    第一件事是李傕、郭汜和樊稠三人分别以车骑将军、后将军和右将军的身份开府如三公,再加上本来就有的三公官府,被合称为“六府”,皆参选举。

    前文讲过,汉朝的官制和后世朝代不同,在绝大多数情况是由大将军兼任第一执政,权势很大。

    但在董卓进京以后,改变了这种格局,所以三公又显得重要起来,在没有丞相总司百官的时候,三公就相当于国家副总理,可以参议帝国大事,而三公有权任命自己官府内的职员,从而培植自己的势力。

    现在李傕、郭汜和樊稠没有废掉三公席位,自己又不好意思占三公之位,但却擅自开府如同三公,这就将以前的三公秉政变成了“六府主政”,算是东汉官制上的一个创举。

    当然,六府主政也只是表面现象,事实上在李傕等人的把持下,原来的三公虽然还设,但已经成为荣誉会员。

    现在的情况是,李傕、郭汜和樊稠所推举的官员,如果被朝廷人事部门驳回,他们就愤怒恐吓,所以主持人事的朝廷官员便很害怕,只好按顺序录用他们推举的人员,先从李傕开始,然后是郭汜,再后面是樊稠,然后再李傕,依次轮回,至于三公所推举的那些人,根本就得不到任命。

    这是绝对的暴.政,也证明了李傕等人控制的朝廷其实就是军政府,但是这也是李傕等人吸取了董卓的教训,因为董卓就非常重用三公所举的名士文臣,可惜董卓的下场让李傕等人变聪明了,现在朝臣已经不大可能复制王允刺董那样的政变了。

    但同时,李傕、郭汜等人也走了一个极端,就是这样的政.治格局是得不到文官集团和百姓的支持,所以他们一时快意,最终同样避免不了失败的结局。

    在乱世之中重建新的社会秩序,需要更有智慧的人,显然,李傕、郭汜和他们的主人董卓一样,都担当不了这样沉重的历史大任,所以他们只能是过客。

    2011-12-2112:36:23

    第二件事是194年7月,朱俊又从太尉位子上被拉下来,换上了杨修的爸爸杨彪。但是换谁都不要紧,因为在李傕和郭汜的掌控下,他们都是摆设。

    第三件事是公元194年的5月,就师长安周转发生了几次地震,此外,从4月份到7月份,长安一连三四个月都没有下雨,三辅大旱,谷价腾贵,一斛谷值钱50万,长安城中甚至发生了人吃人的事件。

    在这种情况下,汉献帝刘协命令侍御史侯汶出太仓米豆煮粥救济百姓,但仍然有很多人饿死。刘协怀疑侯汶没有如实用全部粮食赈济灾民,而是趁机侵占公粮,于是派人取米、豆各五升在自己面前熬成粥,最后可以煮出两盆,由此证实了是侯汶作弊,于是责打侯汶五十廷杖。之后长安城中饥民终于得到了救济。

    我把这个事件拎出来,是想说明,虽然汉献帝的一生堪比末代皇帝溥仪,但是这都是大势所逼,历史上的汉献帝刘协可能是个比较聪明,而且颇具才能知道体谅百姓疾苦的皇帝,比如在长安大旱的时候他能亲自做试验监督赈灾,虽然他能做的只有这么多,但是他也尽到了自己的本分。

    事实上汉献帝刘协的一生本来就很令人同情,在幼年时,他的母亲王美人就被何进的妹妹何皇后杀死,灵帝怕将他受到暗害,于是将他交予董太后抚养**,可谓非常辛酸。

    2011-12-2113:10:11

    汉灵帝在世时就认为何皇后之子刘辩轻佻无威仪,其母董太后也数次劝灵帝立刘协为太子,故想传位于刘协,但考虑到外戚何进家族在朝的势力以及有违于立嗣以嫡长为先的祖制,因此犹豫未决。

    在汉献帝临死前,我们有相当的证据可以认为他的遗诏是想立刘协为帝的,但是在灵帝死后,帝位在权臣何进的主持下被刘辩抢走。

    直到董卓入洛阳,才因为种种原因将刘协扶上帝位,这个时候刘协才九岁,但从这个时候开始,刘协就陆续被董卓、李傕郭汜、曹操掌控,始终没有拥有过自己的势力。

    而在上面所叙述的赈灾事件时,刘协也才14岁,就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看来史书上记载的,包括董卓都认为刘协聪明且口齿伶俐的记录倒也详实,也让人不禁对这个小皇帝充满怜悯。

    2011-12-2113:16:50

    汉献帝的事情先放过,让我们看看曹操和吕布的对峙又怎么样了。

    从四月份打到八月份,曹操只有三座城池,吕布却一直没有乘胜进军将曹操一举消灭,我想吕布的军事才能真的非常值得怀疑。

    而在八月份,曹操还对吕布驻扎在濮阳城西的一支军队发动夜袭。

    夜战很辛苦,可是曹操刚刚偷袭成功,还没有回师,吕布已经率大军赶到。

    狭路相逢勇者胜。于是曹操的“青州兵”和吕布的军队展开了正面较量。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