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三国,伤不起!》:三国第一神贴,你没见过的高手对决!(每日更新)

正文 第110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12-1410:05:56

    也就是说,在这次会盟的十二路豪杰之中,只有朱俊、陶谦、应劭和徐璆算得上是真正的大人物,其他包括孔融在内,都是来打酱油的,这一次的会盟,和前面十三路诸候讨董相比,整体实力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影响也就小到现在很多人都没听过这么一回事。

    2011-12-1410:07:27

    再从参与会盟的成员身份来看,除了朱俊是统兵大将,其他参与会盟的人,居然大多是纯粹的文人墨客。

    这其中最有名的是北海相孔融,另外的郑玄是东汉经学大师,我怀疑陶谦把郑玄拉来纯粹就是凑数的,郑玄老人家一辈子连官都不愿意当,整天埋头整理古籍,这时候居然也能称为一路“豪杰”,估计郑玄自己都不相信,还别说让他带兵打仗了。

    其他的应邵也是东汉著名学者,平生著作11种、136卷,现存《汉官仪》、《风俗通义》等。《风俗通义》存有大量泰山史料,如《封泰山禅梁父》篇记述泰山封禅轶事,《五岳》篇详载了岱庙,都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其他的我也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一句话,陶谦这次所弄的诸侯会盟,与其说是会师讨.伐李傕、郭汜,倒不如说是一次文坛诗会,所以这样一支联军的战斗力,随便想想也就知道了。

    既然陶谦弄出了动静,李傕、郭汜自然要想办法来对付。

    好在李傕的身边还有贾诩这样的高参,对贾诩来说,陶谦的这一出戏实在是不堪一击,他和太尉周忠给李傕出了个主意,直接让汉献帝下旨让朱俊入朝。

    虽然这一招很简单,但是他有效,虽然对付曹操、袁绍、袁术这样的“小人”不大管用,但是对付陶谦、朱俊、孔融这样的“君子”实在是太有效了。

    圣旨下到朱俊军中,朱俊的部将都很害怕,不敢去长安,因为前面王允的两个老乡宋翼和王宏就是这样一入朝就被杀掉的。

    但是朱俊的回答很令人吃惊,他说,“以君召臣,臣不得不往,何况天子还下了诏书!况且李傕、郭汜不过是些小丑,樊稠也没有什么本事,他们之间势均力敌,肯定会自相残杀,我再从中趁乱起事,肯定可以搞定一切。”

    于是朱俊拒绝了陶谦等人的盟议而动身去长安朝廷了。

    朱俊到了长安之后,李傕、郭汜对昔日这个手下败将倒也客气,又把朱俊推上太仆的高位,于是陶谦等人的会盟就变成了群龙无首,只好草草收场。

    如果把两次诸侯会盟的结果来看,虽然第一次十三路诸侯会盟讨董也是虎头蛇尾,但是袁术系的孙坚到底把董卓赶出了洛阳,从而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而且参与会盟的十三路诸侯都是历史上的风云人物,堪称阵容豪华。

    那么到了陶谦的这次会盟,不仅阵容惨淡,而且还没出兵灵魂人物朱俊就率先跑回了长安,可以说就是一场闹剧。

    我想陶谦肯定非常郁闷,为什么他一心想匡复汉室,可是却事与愿违呢?!

    如果分析起来,他这次会盟失败的直接原因就是灵魂人物朱俊率先背叛了会盟,而朱俊背叛的原因,一方面是朱俊被李傕、郭汜打败后,已经不再想跟西凉兵打仗了,或者朱俊已经看出来指望陶谦聚集的这一批“名士”们根本成不了事,干脆就换个策略和李傕、郭汜斗争。

    虽然朱俊算出了李傕、郭汜、樊稠等人的内乱,但是却也高估了他自己的能力,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

    但是朱俊的选择还算是理智的,因为他再出兵与李傕、郭汜打仗的话,不仅赢不也,还会白白让百姓流离失所。

    对陶谦而言,和张邈一样,他自己就是名士,而所聚集的又大多是文人,这种阵容是注定要失败的,虽然他失败了,但是我们要说,陶谦已经为挽救汉朝天下做了最大的努力。

    义之所在,虽死无撼,何况是失败呢?

    所以我仍然钦佩陶谦的勇气。

    在朱俊走后,参与会盟的朋友们也都散了,这时候陶谦的两个部下,治中从事王朗及别驾赵昱就劝陶谦:“想做诸侯,最好的办法就是勤王,现在天子在西京长安,我们应该派遣使者给天子奉贡。”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