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三国,伤不起!》:三国第一神贴,你没见过的高手对决!(每日更新)

正文 第109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12-1409:04:38

    看到这里,让人非常无语。看来吕布自恃勇猛,把袁绍帐下的大将如鞠义、颜良、文丑等都当成了空气,不仅如此,他还觉得自己是大汉奋威将军、温侯,而且他的官是皇帝赐的,而袁绍部下诸将,包括袁绍自己的官位都是自封的,根本不值一提。

    一句话,吕布觉得自己是真钞,而袁绍部下诸将都是假钞,抱着这种心态,他自然不能和袁绍帐下诸将和平相处。

    而且就吕布要求袁绍多给他增派军队的举动而言,其实一直到现在,吕布还是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

    袁绍之所以接纳吕布,是把吕布当成打工仔对待的,而吕布自我感觉良好,他觉得他不是打工仔,而是袁绍的合伙人,也是老板之一,对这种情况,袁绍向来是深恶痛绝的,他连臧洪、董昭都容不下,怎么能容忍吕布呢?!

    渐渐地,袁绍就对吕布起了杀意,而吕布不是傻瓜,他也觉察到了事情的不对,于是跑去跟袁绍告别,想再次跑路。

    吕布求去,袁绍的态度也再次让人很费解,因为他表面上答应了吕布的请求,却在夜里派遣壮士去暗杀吕布。

    大概是袁绍也奉行“不为我所用,也不能为别人所用”的原则,他知道吕布的厉害,很害怕吕布将来再来对付他,所以对吕布下了黑手。

    袁绍的这个举动,我觉得还是有些欠妥,要知道吕布刚杀了董卓,正是名满天下的时候,而且名义上还是帮袁绍报了仇,就算吕布有种种不是,他把吕布赶走就是,也没有必要真的痛下杀手,之前袁术和张杨也很烦吕布,但也没真的去杀吕布就是这个道理。

    2011-12-1409:05:40

    袁绍曾经先后得到鞠义、臧洪、吕布这些牛人,可是在官渡之战时却都没有为他所用,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我们设想一下,如果官渡之战时乌巢的守军不是淳于琼,而是鞠义或者吕布,曹操能不能一举拿下呢?

    2011-12-1409:30:51

    第83章徐州烽火:陶谦会盟豪杰

    虽然袁绍是暗中下手,但是无奈吕布个人太过骁勇,他派去的人居然还失了手,吕布侥幸逃得一命,于是再次跑路去了老乡张杨那里。

    袁绍在得知刺客们没有得手之后,深怕吕布以后回来杀他报仇,就派了一队人马对吕布进行追杀,但是追兵知道吕布的厉害,竟然不敢上前跟吕布交锋,就这样,吕布安然无恙地又与老乡张杨会合了。

    吕布在这次逃亡路上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就是上文提到过的途经陈留境内被太守张邈款待的事情,而且张邈的行为被袁绍得知后,更让袁绍愤恨,屡次写信让曹操杀掉张邈,最终也引发了张邈和曹操的反目。

    容不下吕布就想杀掉他,不仅要杀掉吕布,连招待吕布的张邈都想杀掉,也许《三国志》所说的“(袁绍)外宽而内忌”也并非空穴来风。

    在曹操和袁绍大展手脚的时候,袁术也没闲着,除了前面提到的赶走了吕布之外,袁术还试图插手扬州。

    这里要提一句,华夏九州中的“扬州”与今天的扬州市没有任何关系,是一个很大的地域概念。

    汉朝将全国划分为十三刺史部,其中的扬州刺史部的范围相当于今安徽淮河以南部分,江苏长江以南部分,上海、江西、浙江、福建全部,湖北、河南部分地区。

    而隋朝以后的扬州城,才是今天的江苏省扬州市。

    在公元192年底,当时的扬州刺史陈温去世了,按道理来说,一州刺史去世,肯定要朝廷选派官吏,但是扬州在东汉帝国的最东面,距离陕西长安实在是太远了,所以李傕、郭汜控制的东汉朝廷根本管不到这里,所以扬州也再次成为关东诸侯们争夺的焦点。

    2011-12-1409:53:15

    最先出手的仍然是袁绍,他派了他的堂兄袁遗来做扬州刺史。

    按说袁遗也是袁术的堂兄,如果让袁遗占了扬州,总还是袁家的天下,对袁术来说也并不是一件坏事。

    但是袁术的反应却是出兵攻打袁遗,将袁遗赶走了。

    袁遗的运气比较差,在逃跑到沛县的时候却被乱兵杀死,于是袁术便让下邳人陈瑀做了扬州刺史。

    至此,袁术也扩大了他的势力范围,将扬州也划归他的治下,不过,只是名义上而已,因为他新任用的这个扬州刺史陈瑀,也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

    总体来说,在李傕、郭汜控制长安的前后,二袁、曹操、公孙瓒、刘表这些关东诸将虽然互相攻伐,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分出高下,暂时进入到了相持阶段。

    而在这个时候,有一个人却闹出了大动静,也跳进了中原逐鹿的这个大战场,这个人是徐州刺史陶谦。

    2011-12-1409:54:38

    前文提过,在孙坚退出洛阳之后,二袁、曹操、刘表这些关东诸将将汉献帝丢在长安不管,各自打起小算盘,在这种情况下,平定黄巾军的三位大佬之一朱俊在洛阳附近誓师反董,陶谦还送去了三千精兵。

    后来长安发生政变,董卓虽然被王允和吕布杀死,但很快李傕、郭汜又掌控了长安,汉献帝仍然被西凉军团软禁,而随着形势的变化,关东诸将就再也不提什么“匡复汉室”了,不仅曹操、刘表与李傕、郭汜结盟,就连袁绍、公孙瓒也接受了李、郭派来的太仆赵岐的合解,从某种程度上达成了与李傕、郭汜的和解。

    可是陶谦却并没有忘记汉献帝,为了实现迎天子回洛阳匡复汉室这一伟大目标,陶谦便找到朱俊,希望推朱俊为领袖,再次出兵讨.伐李傕、郭汜。

    前面袁绍等人牵头会盟时聚集了十三路诸侯,而陶谦这次牵头,也聚集了不少人马,大致算来,一共有十二路,共推朱俊为太师,移书州郡,打出“打倒李郭、奉迎天子”的口号,倒也一时声势浩大。

    除了朱俊和陶谦,其他参与会盟的人员名单如下:

    前杨州刺史周干、琅邪相阴德、东海相刘馗、彭城相汲廉、北海相孔融、沛相袁忠、泰山太守应劭、汝南太守徐璆、前九江太守服虔、博士郑玄等。

    陶谦等人当时还弄出了一篇檄文,被《后汉书·朱俊列传》全文收录。

    檄文无非是官样文章,我就不多讲述了,但是对陶谦的这次“二次会盟”,还有一些值得注意而且有意思的事情。

    上一次关东诸侯酸枣会盟时,来的十三路人马大多数都是袁绍或者袁术的人,包括曹操,其实也跟二袁是发小,而且上一次来会盟的人地位都比较高,不是刺史就是太守,都是地方最高一级军政长官了,官位最小的一个是济北相鲍信。

    再来看陶谦的这次会盟,除了朱俊是三公级别的大佬,只有陶谦一个人是徐州刺史,另加泰山太守应劭和汝南太守徐璆算是掌握实权,其他的只有一个周干有刺史称号,可惜,还是前刺史,现在基本上已经没有地盘没有兵马。

    剩下的,就只有这个相那个相了,地位和鲍信差不多。

    而名列最后的一个郑玄,居然搞笑的只是一个博士。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