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三国,伤不起!》:三国第一神贴,你没见过的高手对决!(每日更新)

正文 第102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12-1211:23:33

    当然,现在的朝廷之中,还有一个人处于高位,那就是已经被扶上太尉之位的皇甫嵩。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说明,李傕、郭汜只所以刚入长安时重用皇甫嵩,只不过是稳定时局的一个摆设,在公元192年的12月,李郭二人把皇甫嵩从太尉的位置上拉了下来,换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周忠上台。

    皇甫嵩被罢官,便标致着李傕、郭汜二人已经完成了对东汉朝廷的控制,如果说,董卓控制下的东汉朝廷还是一个以军人为主导的具有严重军政府色彩的政体的话,那么李傕、郭汜二人控制的东汉朝廷便是彻头彻尾的军政府。从此,他们二人便可以呼风唤雨为所欲为了。

    2011-12-1211:52:04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很多人会错以为董卓和李傕、郭汜控制朝廷的时间非常短,基本上是刚掌握大权就被杀掉或者推翻了。

    但如前文所述,其实董卓从洛阳到长安,把持朝廷的时间长达两年零七八个月,只比美国一届总统的任期少一点。

    而李傕、郭汜二人把持朝政的时间,从公元192年六月入长安,到公元195年七月汉献帝车驾出长安东归,事实上李郭二人控制朝廷的时间长达三年还多,比董卓主政的时间还长。

    所以李傕、郭汜二人的历史形像,未必就如《三国演义》中描述的如此不堪,否则也不会把持朝政如此之久。

    事实上,李傕不仅仅是一个将领,还可能是个颇通文墨的儒将,要不然也不会被董卓作为使者派去和孙坚和亲。

    至于郭汜,历史记载同样非常之少,但是和李傕同时作为西凉军团“少壮派”的后起之秀,他们在当时还是颇有名声的。

    比如在孙坚击败胡轸、吕布,斩杀华雄之后,董卓感慨说关东诸侯不堪一击,但孙坚很不好对付,而侍中刘艾却不以为意。

    《山阳公载记》记载:“艾曰:坚虽时见计,故自不如李傕、郭汜。”

    《后汉纪》也记载:“艾曰:坚用兵不如李傕、郭汜。”

    可见,能成为新一代西凉军团的领袖人物,李傕、郭汜绝对不是一般人想像中的有勇无谋之辈。

    2011-12-1212:32:51

    李傕、郭汜二人打仗虽然厉害,但是革命成功后,能不能在长安的声色犬马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呢?

    这个后面再说,但不管怎么说,东汉朝廷已经在他们和贾诩的领导下又再次在风雨飘摇中维持了下来,在李傕和郭汜的西凉军团重新占领长安之际,我们再来看看关东的“国之青年”们又怎么样了。

    在长安变乱之际,最先获得发展机遇的是曹操。

    前文已经提过,公元192年,青州黄巾军侵扰兗州,杀死了兖州刺史刘岱。

    这个刘岱曾经杀死袁绍的得力盟友东郡太守桥瑁,到这里竟死于黄巾军之手,基本上也是汉末大豪中的一个特例,因为被黄巾军杀死的大豪实在没几个,刘岱之死,要么说明他军事能力欠佳,要么说明他的军队没有战斗力,总之不是超一流的牛人。

    刘岱死了之后兗州刺史的位置就空了下来,这个时候在陈宫的建议和游说下,关东十三路诸侯之一的鲍信派人迎曹操为兗州刺史,至此,曹操也第一次成为刺史这样最高级别的地方官,再次扩大了自己的地盘。

    但是,曹操虽然有幸成为兗州刺史,但兗州还被黄巾军攻打,于是曹操率部和黄巾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白天打完了晚上接着打,史称“操抚循激励,明设赏罚,承间设奇,昼夜会战,战辄禽获,贼遂退走。”

    但是在这次大战之中,曹操也损失了一员重要的盟友,即屡次为他出谋划策的济北相鲍信。

    2011-12-1212:44:11

    鲍信战死后,连尸体都他找着,让曹操痛不欲生,史载“鲍信战死,操购求其丧不得,乃刻木如信状,祭而哭焉。”

    至此,关东讨董的十三路诸侯之一,官位最小的济北相鲍信也黯然死去,他开始是袁绍的人,后来转而和曹操结盟,可以说是在曹操最艰难的时候给予曹操信心的人,我相信曹操和鲍信之间也是有真正的友谊的,才会在鲍信战死后如此伤心。

    但是,我们要提出的是,鲍信的死,对曹操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原因就是鲍信的功劳太大了,如果没有鲍信,曹操很难成为兗州刺史并拥有一块兵精粮足的根据地,而且鲍信说到底也是当时关东十三路诸侯之一,地位和一般人不大一样,如果以后鲍信和曹操之间出矛盾,又势必会两败俱伤。

    我想曹操对鲍信之死如此伤心,亦未必没有这方面的担心和庆幸。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