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三国,伤不起!》:三国第一神贴,你没见过的高手对决!(每日更新)

正文 第101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12-1208:53:29

    我一再谴责王允,就是希望后人能从王允的身上学到一些东西,眼里揉不得沙子固然是好的,可是水至察则无鱼,人至清则无徒,有时候细菌也有细菌的好处,一句话,死读书的人注定会将事情弄糟。

    王允死了,但是他不会孤独,因为,和他一起被杀,或者说,被他连累死的,还有很多人。

    在李傕、郭汜攻打长安城的过程中,就已经杀死了如下几位朝廷重臣:太常种拂、太仆鲁馗、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而且还杀死了无辜官民万余人,陈尸街道。在转瞬之间,将当时的长安城变成了一座人间地狱。

    这里面要尤其注意的是崔烈,这厮前面也出场过两三次,最开始是花了500万钱买了个司徒,后来又建议朝廷放弃凉州,总之就没干过什么好事,终于被李傕、郭汜的屠刀给结果了。

    或者有人觉得李傕、郭汜非常残暴,他们是残暴不错,但是我还想为他们说一句,董卓倒是不残暴,对待王允、黄琬这些朝廷重臣非常客气,结果又怎么样呢?

    很多事情都不是无根而起,要怪,只能怪王允把好好的局面硬生生给弄砸了。

    除了在当时就杀掉的这些朝廷大员,李傕、郭汜还特意又去杀了一个人:谋杀董卓的核心集团成员,前太尉,现司隶校尉黄琬。

    杀了也就杀了吧,反正经过何进、董卓、王允三代领导核心的误国,东汉朝廷已经天下大乱了,像黄琬这种人,继续活着也于事无补。

    李傕、郭汜是很残暴,但是我们还需要注意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李傕、郭汜大行杀戮的过程之中,贾诩究竟在做什么呢?他有没有劝劝李傕、郭汜二人,毕竟作为军中的谋士,贾诩的话李傕、郭汜二人还是能听进去的。

    2011-12-1209:25:03

    很多人为尊者讳,可能会说贾诩当时肯定是劝了,但是没劝住。

    但是我觉得,事情可能没有这么简单。

    虽然史书上载明贾诩当时是保护了一批大臣的,但是,像贾诩这种聪明人,他保护谁也是看人的,首先,像王允、黄琬这种谋杀董卓的核心成员,贾诩是绝对不会保护的,因为贾诩现在也是董卓的人,保护他们对贾诩自己也没有利益。

    更何况,如果不杀掉王允和黄琬,李傕、郭汜等人就师出无名。

    所以在李傕、郭汜的杀戮前期,我认为贾诩是持默许态度的,这也是后人指责贾诩的地方。

    2011-12-1209:38:47

    不过在谋杀董卓的小集团中,还有一个人逃得了一命,这个人就是仆**士孙瑞。

    孙瑞能侥幸逃得一命的还要归功于王允。

    这是因为在刺杀董卓成功后,王允很蛮横地把功劳把揽在自己头上,孙瑞也很知趣,就没有再提自己也参与其中,而且拒绝了封侯的赏赐,所以在李傕、郭汜回来算帐的时候,就把孙瑞给漏掉了,这件事情还让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大加赞赏。

    清洗了政敌,李傕、郭汜也彻底控制了长安控制了汉献帝,革命已经成功,同志也就无须努力,于是李傕、郭汜开始作威作福。

    李傕很快要挟汉献帝,自封为扬武将军,郭汜也被封为扬烈将军,樊稠等皆为中郎将,实现了身份的转变。

    当然,李傕、郭汜等人还是很讲义气的,在富贵的同时,也没忘记老伙伴贾诩,便封贾诩为左冯翊,还想封他为侯。

    但是贾诩出乎意料地没有接受,他说,“我本来只是想救命才出了计策,哪里还有什么功劳?”于是拒绝了封侯。

    李傕、郭汜等人觉得过意不去,就想封贾诩为尚书仆**,总领行政大权。

    但是贾诩同样拒绝了,他说,“尚书仆**是百官之师,一旦居官就成为名闻天下的人,我贾诩本来只是一个小人物,当了也不服众啊!”于是贾诩没做尚书仆**,止做了尚书。

    从上面的贾诩两度辞官我们便可以看出,贾诩实在是精明绝顶,他非常清楚,李傕、郭汜这样的粗人是成不了真正的大事,现在他们倒行逆施早晚会出事情,而他有必要与李郭二人保持距离,如果他不居重职的话,人们会把仇恨记在李郭二人头上,一旦他当上大官,人们就会将仇恨记在贾诩头上,这是贾诩所不愿见到的。

    李傕、郭汜执掌朝廷之后,刚开始还是做了一些安定朝政的布置,比如以前将军赵谦为司徒,以太尉马日磾为太傅,录尚书事。

    至于那个杀董卓老母的皇甫嵩,还从车骑将军升到了太尉。

    而对于袁绍、袁术、曹操这些关东诸侯,李傕、郭汜还派两个人持节前去讲和,这两个人即太傅马日磾和太仆赵岐。

    先稳住了东面,西面也还有一些不稳定因素,这个不稳定因素就是前文一直提到的边章、韩遂的叛军,不过到了这个时候,边章已经被韩遂杀掉,后起之秀马腾成了叛军中的重要头领。

    而董卓先前为了对付二袁、曹操等关东诸将,还跟韩遂、马腾讲和,让二人率军到长安。

    在董卓死后,李傕、郭汜延续了董卓的政策,将韩遂封为遂为镇西将军,遣还金城(今兰州),而封马腾为征西将军,遣屯郿。

    2011-12-1210:55:09

    第79章占据兗州:曹操羽翼渐丰

    这个人是刘表。

    《资治通鉴》记载:(公元192年)冬,十月,荆州刺史刘表遣使贡献。以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

    《后汉书·刘表列传》记载:及李傕等入长安,冬,表遣使奉贡。傕以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假节,以为己援。

    《资治通鉴》的记载还含蓄一些,只说刘表派遣使者给皇帝献礼品,于是朝廷封刘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

    而这个时候朝廷是由谁掌控的呢?

    答曰:李傕、郭汜。

    所以《后汉书》里就没客气,直接载明了李傕、郭汜此时已经和刘表结为盟友。

    为什么李傕、郭汜没有和袁绍、袁术、曹操结为盟友,偏偏就和刘表结盟了呢?

    而且结盟的过程中刘表还是主动方!

    要知道,现在名义上刘表和袁绍还是盟友,而袁绍与董卓系是死敌!

    所以,从刘表的行为来看,再次印证了我上文关于刘表是董卓系要员的推测。

    从李傕、郭汜控制朝廷后的种种行为来看,虽然二人的残暴和董卓尤有甚之,但是二人在大事情的处理上还是比王允高明了许多。

    在二人东西布局的同时,也没忘记再次给自己加官进爵。

    公元192年的9月,李傕升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假节;郭汜升为后将军,樊稠为右将军,张济为骠骑将军,皆封侯。李傕、郭汜、樊稠筦朝政,张济出屯弘农。

    至此,和董卓的政策形成鲜明对比,李傕、郭汜便把西凉军将领封为朝廷重号将军,从此,像王允那样的文臣全部被甩到一边,便再也没有翻身之日。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