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三国,伤不起!》:三国第一神贴,你没见过的高手对决!(每日更新)

正文 第15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11-1113:02:22

    第14章:借刀杀人袁绍继续施手段

    其二,《汉末名士录》曰:术常於众坐数颙三罪,曰:“王德弥先觉隽老,名德高亮,而伯求疏之,是一罪也。许子远凶**之人,性行不纯,而伯求亲之,是二罪也。郭、贾寒窭,无他资业,而伯求肥马轻裘,光耀道路,是三罪也。”

    陶丘洪曰:“王德弥大贤而短於济时,许子远虽不纯而赴难不惮濡足。伯求举善则以德弥为首,济难则以子远为宗。且伯求尝为虞伟高手刃复仇,义名奋发。”术意犹不平。

    后与南阳宗承会於阙下,术发怒曰:“何伯求,凶德也,吾当杀之。”承曰:“何生英俊之士,足下善遇之,使延令名於天下。”术乃止。

    这上面就是袁术对何颙的攻击,说某某人不好,何颙却不跟他玩;而某某人怎么不好,何颙却老跟他们玩,所以何颙也不是啥好人。

    当然,这是袁术典型的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然后有一个叫陶丘洪的人就为何颙辩护,但是袁术还是气愤难平。

    之后,袁术有一次和南阳宗承谈话,又想起这档子事,就发怒说一定要杀了何颙,而宗承则说何颙是名满天下之事,这样的人要善待才能赢得天下人的好评,所以袁术才算罢休。

    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几个问题,第一个当然就是何颙这个人的名声之大;第二个是袁术这个人心**狭窄,当招揽不到一个人时就想杀了他,似乎也不是大丈夫所为。

    这个故事里还有一个小小的细节,就是第一段谈话里袁术提到的许子将,这个人就是官渡之战中的名人:许攸。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且说何进的三个心腹谋士,有两个都是袁绍的小弟,而且袁绍和袁术都是握有兵权的校尉,可以说是实现了对何进的全方位包围,可是何进此时的注意力全在蹇硕那里,竟是没有丝毫防备。

    不管怎么样,现在何进手下谋士和强将都备齐了,那就该对蹇硕动手了。

    事实上蹇硕又是最先动手的那个,因为蹇硕对何进的心思实在是太清楚了,于是他写信给“十常侍”赵忠等人,说的很明白:大将军何进和何苗兄弟把持朝政,早就想把我们都杀了,只是因为我还掌握兵权,所以才没有动手。现在我们应该把宫门关闭,把何进抓来杀了。

    要说这宦官阵营也不是铁板一块,这给了何进很多意想不到的好处,蹇硕先吃了自己的司马潘隐一个大亏,现在,就连“十常侍”之中也出了叛徒。

    这个叛徒的名字叫郭胜。

    《后汉书-何进列传》载:“中常侍郭胜,进同郡人也。太后及进之贵幸,胜有力焉。故胜亲信何氏,遂共赵忠等议,不从硕计,而以其书示进。进乃使黄门令收硕,诛之,因领其屯兵。”

    这个郭胜是何进的老乡,而且在何进和何太后掌握的过程之中,还是出过力,老乡的关系比同僚关系铁,所以郭胜叛变了,不仅他叛变了,还拉着赵忠等十常侍中一部分人都叛变了,没有听从蹇硕的计划,反而把蹇硕的书信拿给何进看。

    这就要了蹇硕的命,现在白纸黑字,蹇硕想跑也跑不了,便被何进逮捕处死,然后也接管了西园八校尉的军事力量。

    可以说,蹇硕死得也很冤,他不是死在何进手里,也是死在他同一阵营的太监手里。

    如果没有太监阵营的两次倒戈,蹇硕是很有可能杀掉何进的。

    而分析潘隐和郭胜、赵忠为什么叛变蹇硕而投向何进,其实远远没有史书上所说的什么老朋友、老乡的关系简单。

    事实上就是,宦官们也很聪明,他们知道现在的皇帝是何进拥立的外甥刘辩,而不是蹇硕想拥立的刘协。

    一句话,在刘辩踏上帝位的那天起,蹇硕的政治生命就已经到头了,已经没有人看好他了,而没有了旧主人,太监们只要投靠新主人何进就能辉煌腾达,那么他们为什么要陪着蹇硕一起死呢?!

    正是因为宦官阵营的倒戈一击,才使得何进再次大获全胜。

    这其实是何进人生的最顶点,他是皇帝的舅舅,手握重兵,天下尽在他的掌握。

    而且按说他和宦官阵营的关系,也应该可以缓和了,因为他的最大的敌人蹇硕已经被他杀了,其他的十常侍已经向他投降,他基本上可以高枕无忧,坐享富贵了。

    但是这样的形势有一个人是不乐意看到的。

    这个人,仍然还是袁绍。

    这也很好理解,现在何进在外朝是大将军,在内朝有何太后,有皇帝外甥,又有太监作内应,一统江湖天下无敌,那他袁家怎么办呢?一辈子都在何进的阴影下生活吗?

    这不符合袁绍的性格,所以他要把水搅浑,搅乱,才能浑手摸鱼,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干的。

    《后汉书-何进列传》载:

    袁绍复说进曰:“前窦武欲诛内宠而反为所害者,以其言语漏泄,而五营百官服畏中人故也。今将军既有元舅之重,而兄弟并领劲兵,部曲将吏皆英俊名士,乐尽力命,事在掌握,此天赞之时也。将军宜一为天下除患,名垂后世。虽周之申伯,何足道哉!今大行在前殿,将军受诏领禁兵,不宜轻出入宫省。”进甚然之,乃称疾不入陪丧,又不送山陵。

    这段话,袁绍前面是挑拨何进把所有宦官斩尽杀绝,把水搅浑,后面是让何进不要轻入皇宫,以免被宦官所害。

    要说袁绍的高明,就高明在这里,他仿佛处处是为何进着想,但却处处都把何进往死里逼。

    放下袁绍的不良居心,我一直在想,袁绍和宦官有什么深仇大恨,让他和袁术兄弟两个都那么想把宦官斩尽杀绝呢?!

    要说袁绍真的是为天下除恶,打死我也不信,因为袁绍和他弟弟袁术一样,都是个无利不起早的主。

    我的推测是,袁绍一方面是挑起何进与宦官的矛盾,从中渔利,另一方面也是借何进之手铲除宦官,为他和他叔父袁隗以后掌权扫清障碍,最后,大概就是何颙这帮的心腹之人有很多是士族“清流”,在党锢之祸中有很多亲朋是被宦官诛杀清洗的,现在肯定会怂恿袁绍帮他们报深仇大恨。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