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山人宰相李泌传奇》解密大宰相的丰功伟绩,传奇人生!

正文 第34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2-0719:34:59

    第十一回收两京大局初定弃富贵衡山归隐(2)

    皇上李亨同意了这个意见,命令唐军按照郭子仪的军事部署去战斗。

    那时,贼将崔乾祐据守潼关顽抗。郭子仪又在潼关大破贼兵,崔乾祐只有退到蒲州据守。

    这时,永乐尉赵复、河东司户韩曼、司土徐炅、宗子李藏锋等人,被贼兵关押在蒲州。四人密谋等官军来到时就作为内应。等到郭子仪进攻蒲州,赵复等人就杀死守城的贼兵,打开城门迎接郭子仪率领的唐军进城。

    崔乾祐再次溃逃到安邑。安邑的百姓假装投降崔乾祐。当崔乾祐的军队进到城门快一半时,城上的悬门突然落下。

    安邑的百姓自发组织起来打击贼兵,崔乾祐庆幸自己没有进入城门,才得以脱身东逃。郭子仪遂收复陕郡的永丰仓。

    从此潼、陕之间不再有贼寇抄掠。

    睢阳方面,燕军河南节度使尹子奇长期地围困睢阳城。叛军经历了大小四百余战,损失十多万人,在城中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才最终攻破城池。燕军损失惨重,上下一片气馁。

    十月,燕军西京留守张通儒等,集结溃逃的残余部队,据守陕郡。燕帝安庆绪也派严庄率军与之回合,步骑兵十五万人,共同抗拒政府军,以保卫洛阳的安全。

    十月十五日,元帅广平王李俶率军抵达曲沃。郭子仪大军也奉命率军乘胜东进,攻打洛阳。广平王李俶下令回纥亲王率部下在洛阳南山附近搜索埋伏,在岭北秘密扎营,与郭子仪大军密切配合。

    大战就在新店开始。

    洛阳贼首安庆绪听说唐军前来攻城,慌忙派大将庄严、张通儒带领十五万大军前去迎战。叛军在新店(河南省郏县西)的潼关遗址与唐军相遇。

    新店地势险要,燕军靠山筑阵,以逸待劳。由于叛军依山扎营,居高临下,所以形势对唐军非常不利。

    前军副元帅郭子仪首先与叛军遭遇。

    郭子仪发动攻击,不能取胜。郭子仪心生一计,决定趁叛军立足未稳之机,选派两千名英勇善战的骑兵,向敌营冲杀过去。

    他又派了一千名弓箭手埋伏在山下,再令协助作战的回纥军队从背后登山偷袭,自己则亲率主力与叛军正面交战。

    战斗打响之后,郭子仪依计而行。他佯装败退,大军向后撤退,诱敌深入。

    叛军果然中计,得意忘形,不停地追赶。他们倾巢出动,从山上追赶下来。叛军把政府军驱赶下山后,就落入了唐军的埋伏圈内。

    这时,突然杀声如雷,唐军埋伏的弓箭手像神兵一般从天而降,万箭齐发,无数的箭簇像雨点一样射向敌群。

    郭子仪又率领撤退的部队杀了个回马枪,率领大军掉头攻击叛军。

    这时,突然间,回纥兵团从南山方向,也在燕军的背后出现,向燕军突袭。

    在散开的尘土中,回纥战士射出十余箭,燕军才发觉中了埋伏。

    燕军军心恐慌,你看我,我看你,惊骇连连说:“回纥人来了!回纥人来了!”。

    叛军的背后也突然传来高喊声:“回纥兵来了,快投降吧!”叛军前后被围,左右挨打,士气顿衰。

    煞那间,军心震恐,大军突然崩溃。政府军,回纥军,前后夹击,燕军惊慌失措,四散逃命。尸体布满原野。

    在唐军和回纥军的夹击之下,叛军被打得一败涂地。

    见局势越来越不妙,叛将严庄,张通儒等也只得放弃陕郡,向东仓皇逃命。严庄等狼狈不堪地逃回洛阳,准备同安庆绪一起弃城北走。

    十月十六日夜晚,驻扎洛阳的燕帝安庆绪闻听前线败讯,知道大势已去,立即率领文武百官从皇帝林苑大门出城,逃往黄河以北。官军一举收复东京洛阳。

    十月十八日,广平王率军进入东京洛阳。

    回纥兵团再次要求唐朝廷履行当初的诺言,广平王李俶束手无策,十分忧虑。

    幸好,有人建议广平王说服洛阳富人捐助钱财,用以避祸。广平王李俶欣然接受,立即实施。

    洛阳士绅父老纷纷出手,征收绸缎一万匹,贿赂回纥兵团,才避免了洛阳遭受回纥军队的浩劫。

    2

    西京长安城里,闻知太上皇的诏书已经到达长安,可是太上皇却不愿北返的消息,皇帝李亨十分忧虑和恐惧,他不知如何是好。李泌的不停安慰,也没有减轻李亨的烦恼,不安与自责。

    几天以后,呈递文武百官贺表的使节终于回来了。李亨急忙召见,详细询问其中的情形。

    使者详细诉说了太上皇在西蜀的情形,并告诉皇上,太上皇已经决定立即回京,并已经安排好了自己起驾行程。

    听完这些,李亨这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悬着的一颗心才终于放了下去。

    他急忙召见李泌,兴奋地告诉李泌:

    “先生啊,朕是十分地感谢您!太上皇最先接到朕的奏章,就不打算回来了。后来,接到文武百官的贺表,他才肯回来,了却了朕的一片孝心。这些,都是先生谋划得当的结果,都是先生的功劳啊!对此,朕十分感激。”

    “微臣有什么功劳呢?都是陛下的孝心感动了太上皇啊!”李泌也掩饰不住心中的高兴,“陛下,现在二京已经收复,大局已定,微臣请求陛下履行当初的诺言,放微臣回山吧!”李泌不失时机地提出了自己归隐的话题。

    “那怎么能行呢?先生啊,朕与爱卿二人虽然名为君臣,但实为兄弟啊。如今大功告成,我们正应一同享受富贵,你怎么能够丢下朕不管呢!”李亨极力挽留李泌。

    “陛下啊,不是微臣忍心丢下你不管啊!你难道真的看不出其中的情形吗?朝中,宫中都有人嫉恨微臣,欲置微臣于死地吗?难道陛下真的忍心看见微臣被陷害至死那样的事情发生吗?

    微臣和他们都是陛下的亲近之人,微臣走了,陛下也不至于那么左右为难啊!希望陛下鉴谅我心!”李泌诚恳地说道。

    李亨思索良久,最后终于决定:

    “先生,朕知道是留不住你的。好,朕决定履行当初对你的诺言,放你回山归隐。

    好,朕现在立即宣旨:朕特准李泌回山修行。着郡县地方政府,在衡山为李泌先生兴建屋舍,给予三品官员的供应待遇,不得怠慢。

    当朝廷需要先生时,望先生即刻领旨,出山辅佐朕父子,以慰朕心。钦此!”

    3

    宫中,张良娣也很快就知道了李泌辞官回山隐居的消息,她十分高兴。心头大患终于消除了,张良娣感到十分惬意,她在宫中兴奋得不停地走来走去。

    看着自己蹒跚学步的孩子,她不禁有了几分得意。她仿佛看见自己已经名正言顺地登上了皇后的宝座,儿子也被皇上封为了太子。

    突然,一个小宫女急匆匆地跑到张良娣跟前,差点撞上张良娣,打掉了张良娣的欣喜。

    “你这个小贱人!冒冒失失地跑什么?”张良娣恼怒地质问。

    宫女战战兢兢,牙齿打颤地说道:

    “禀告娘娘,稚儿小姐和她的侍女不知去了哪里了?刚才,国舅爷家派人来接小姐回去,她却没有了踪影!”

    “赶快去找!找不着,小心你们的狗命!”张良娣生气地说。刚才的兴奋,一下子消失得无踪无影。

    找遍了整个行宫,也不见稚儿的身影。张良娣急火攻心,更是着急万分。

    正在这时,一个小太监送上了了一封信。张良娣急忙看了起来:

    “姑姑:

    想来你一定十分生气,稚儿会不告而别!

    稚儿已到了一个她最喜欢的地方,以后会慢慢告诉姑姑你的。稚儿如今已经长大,是不会做任何傻事的,请姑姑放心。稚儿也会牢牢记住姑姑的大恩的。

    请姑姑告诉我爹爹,让他放心。

    在这里,稚儿临别时,想再劝姑姑几句。稚儿知道,现在皇上对姑姑很是宠爱,言听计从。

    但姑姑想过没有,皇宫并不是平民百姓家里。

    某一天,姑姑年老色衰,色衰爱弛,姑姑会有怎样的结局呢?而宫中却是美女如云。

    所以,稚儿现在恳劝姑姑应该在宫中多施恩德,少结仇怨。尤其是处理好与广平王的关系。

    广平王现在已是羽翼渐丰,你不要希望能够撼动他的位置,以至于空结仇恨。弟弟年纪弱小,争来太子位置对他何益呢?说不定反而会招来不可测的厄运。

    总管李辅国阴险狡诈,阳奉阴违。他处处揣摩皇上和姑姑的心意,投其所好。为人做事不讲道义,不讲感情,不讲原则。这种见异思迁,见风使舵的无良小人,某一天,说不定会成为姑姑的最大的敌人。望姑姑戒之慎之,特别留意!

    姑姑想想,李辅国他会为了一己之私出卖别人,必然也会为了自己的权势利欲而出卖姑姑你的。对此,稚儿最不放心!

    稚儿从认识李先生那刻起,就从心底里崇敬他。在稚儿心底,只有李先生是最高贵的人,也只有他才是最有智慧,最有尊严,视高官厚禄为粪土的奇士。遗憾的是,稚儿没有福分追随先生。

    既然先生是我心中的知己,那么稚儿愿意为了先生而牺牲一切。先生归隐深山,稚儿也不愿意独自过这些富贵荣华的日子。

    姑姑请放心,我身边带有足够的钱财银两,我会做到万无一失。我有玉儿和我家的奴婢们跟随,他们会照顾我的一切的。

    也许,某一天,稚儿心血来潮,会突然出现在姑姑面前,吓姑姑一跳的。望姑姑珍重!

    行走匆匆,就此草草收笔。稚儿敬上。”

    张良娣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她已经渐渐了解了侄女稚儿倔强的脾气,她知道稚儿心意已定,是不会有任何改变的。

    “只有派人慢慢打听稚儿的消息了。我是一定会知道稚儿的消息的。何况,就是凭皇上的力量,也一定应该不会有任何问题的。事已至此,只能听之任之。”张良娣在心里安慰自己。

    于是,张良娣就立即派人把这封信带出宫去,交给了稚儿的爹爹,叫他积极寻找稚儿的行踪。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