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山人宰相李泌传奇》解密大宰相的丰功伟绩,传奇人生!

正文 第26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1-2209:42:36

    第八回小人谗言害将相李泌力谏保功臣(3)

    7

    张良娣与李辅国勾结的日渐紧密,建宁王李倓都看在心里,更加忧虑。他年轻气盛,言语中时时流露出自己的愤愤不平,总希望能够在皇上面前揭露他们的阴谋。

    一天,李泌刚刚从宫中出来,就路遇建宁王李倓。建宁王李倓拉住李泌,把自己的想法和打算告诉了李泌。

    “先生啊,你是否感受到了什么不详的气氛吗?当初,你把我推荐给皇上,使我得以贡献臣子的力量,为国效力。我很是感激。我日夜思量报答先生的大恩。

    如今,张良娣与李辅国互相勾结,已经开始祸乱朝廷。我愿意冒死替先生,也替国家做一件事,除去朝中祸患,使国家安宁,以报答先生大恩。先生认为怎么样啊?”

    李泌闻听,大吃一惊。

    他了解建宁王李倓的个性,心直口快,爽直,没有心机,说话做事,毫无顾忌。

    他急忙问道:“建宁王,你说的到底是怎么回事啊?您为什么要采取这样冒失的手段呢?”

    “先生,难道您真的不明白吗?先生一心为国操劳,没有把自己的个人恩怨放在心上,这实在令人敬佩!

    然而,先生可知道,你为国着想,却损害了小人的利益!因为宝鞍事件及封后之事,张良娣如今对你耿耿于怀,痛恨万分。李辅国因为皇上对你信任备至,心怀嫉恨,他们对你欲除之而后快吗?”李倓愤愤地说道。

    李泌缓缓地劝道:“建宁王啊,原来是这么回事!这个,请你不用费心!我很感谢你的关心!你放心,我为人做事,只求问心无愧就行。这些事,其实我也早已略有所闻。你知道,我向来做事,都只求无愧于心,何况我已经答应陛下,功成以后就回山隐居,他们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虽然如此,建宁王啊,但我非常感谢你的好意!在这里,建宁王啊,我却要特别叮嘱你几句。

    你这建议虽是为我作想,却不是一个做臣属和儿子的人应该说的话。张良娣毕竟是你母亲。

    希望你暂时把这些事放置脑后,以大局为重,不要先动手,以免对国家中兴不利。

    并且,建宁王啊,我要特别叮嘱你几句,你凡事应该内敛,谨慎一些,不要直言无忌,以免受到别人的误会和攻击。”李泌叮嘱李倓道。

    “好吧,我谨记先生教诲,以大局为重就是。只是,希望他们不要欺人太甚!不然,我还是会报告父皇的!”建宁王愤愤不平地离开了。

    8

    不想,这件事刚刚过去不久,大祸就突然发生。

    张良娣,李辅国从皇上嘴里知道了建宁王李倓对他们的指责,他们的心中充满怨恨和恐惧。

    于是,他们决意先发制人,除掉建宁王李倓。

    一天,李亨不快地回到内宫,他的脸色阴沉,满脸怒气。张良娣迎上前去,一边侍候,一边探寻。

    张良娣的体态丰硕,而且善于言谈,非常能够体会理解李亨的心理。她在李亨最无助的时候给了他感情上的支持,所以,李亨对她是感情深厚真挚,几乎是言听计从。

    “皇上,您又有什么事惹不高兴吗?陛下不要气坏了自己的龙体哦!难道是叛军又有什么新动向了吗?”张良娣明知故问。

    “不是!不是!”李亨气呼呼地说道,“朕早就说过,妇人不要过问国事。”

    “皇上息怒,臣妾是关心你嘛,并不是要干预国事啊!”张良娣缠住了李亨。她深知李亨的脾气。李亨对她的宠爱,就是她最大的资本。

    看见妻子柔美,凄婉,楚楚动人的神态,李亨有了一些歉意。他的语气缓和了些:“爱妃,朕不是对你生气!都是建宁王那孩子气的!”

    “建宁王何事惹陛下生气呢?”张良娣故意问道,她已经猜出了几分。

    “还不是因为任命元帅这件事啊!朕听总管李辅国报告说,建宁王因为朕封广平王做元帅,而没有封他做元帅这件事,对朕很不满意哦!

    他以为,朕当初为了躲避叛贼,在逃亡中,他救了朕,功劳很大很大。难道就凭这些,就可以要挟父皇了吗?真是一个忤逆的孩子!”

    张良娣心中一阵暗喜。他知道李辅国在李亨身上种下的蛊毒已经发挥了预想的作用。

    应该抓住良机,趁热打铁,一举破敌,剪掉太子和李泌的羽翼。

    “李总管的话,臣妾也早已听说了。只是臣妾不愿皇上父子为此反目,才默默隐忍在心里没说呢!其实,即使他说了臣妾很多不该说的话,做了许多对不起臣妾的事,臣妾也不愿计较这些的。臣妾哪里会没有度量,把这些事放在心里呢。”

    “这个逆子!你是他的母后啊!他说了你一些什么啊,今天你必须赶快告诉朕,不许隐瞒!”李亨急忙追问。

    张良娣在心中暗喜,但她故作伤心地说:“臣妾不敢!那一天,他与李先生在一起谈论。他说臣妾,想当皇后。说皇上想把臣妾的儿子立为太子!”张良娣火上浇油,趁机把李泌也牵涉进去。

    这句话一下触到了李亨的疼处:“这个狗东西,他怎么敢这样呢!这些事,难道是他当儿子的,应该过问的吗?朕立谁做皇后,立谁做太子,他该胡言乱语吗?”李亨满脸涨红,气得浑身发抖。

    看着暴怒的李亨,张良娣知道自己抓住了事情的根本。

    她不紧不慢地继续扇着阴风,说道:“还不止这些呢!臣妾还听说,建宁王李倓因为深怕自己当不上元帅,他还在私下里招兵买马,打算阴谋陷害,行刺自己的大哥广平王呢!”

    “真是反了,这个逆贼!怪不得,前不久他叫朕允许他招兵买马呢,原来他是想对付广平王啊!

    李辅国,你这狗贼,你跑到哪里去了!快去宣旨,着建宁王立即自尽!”李亨勃然大怒道。

    建宁王自杀了,连向父皇辩解的机会也没有。

    2011-01-2319:40:40

    9

    建宁王被逼自杀,令广平王李俶,李泌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紧张和恐惧。

    他们越来越深地感受到了来自李辅国和张良娣的巨大的威胁和压力。

    元帅府里,得知建宁王李倓自杀的消息,李泌,广平王李俶两人呆呆地坐在一起,哀愤交集。他们兔死狐悲,满眼忧愤,无精打采,根本没有心思去处理政事。他们只有互相看着,默默无语。他们的脸上布满哀伤,怜惜,无奈,恐惧。

    大批的公文堆积在桌上,没有处理。似乎谁也没有心思处理。

    见四下无人,府中一片寂静,广平王忍不住了,终于打破了沉默:

    “先生啊,你看见了我们身处的危险了吧!张良娣有了自己的儿子,外人都一目了然,她的矛头其实是指向我的,她是在设计夺嫡啊!

    难道我们就这样坐以待毙吗?我们现在军权在握,我打算以大元帅的名义,立即派军铲除李辅国和张良娣,清除君侧,一劳永逸。先生以为如何呢?”

    听了李俶的建议,李泌更加惊恐,一种更大的担忧一下笼罩在李泌心上。

    李泌知道,李辅国本名静忠,是皇上亲自赐名为护国,后又改为辅国,他虽然相貌奇丑无比,但皇上却对他十分信任,甚至超过了自己的儿子。

    现在他不仅是太子家令(总管),而且是判元帅府行军司马,掌握兵权,如果广平王轻举妄动,势必会大祸降临。

    李泌急忙果断地加以制止:“广平王啊,你怎么敢这样想呢?这可是谋反大罪啊!不可以,这绝对不可以!难道你没有看见建宁王惹出的大祸吗?难道你愿意看见天下分崩离析吗?建宁王心直口快,结果惹火烧身,难道你又想惹祸上身吗?”

    “我不仅是为我自己,我也是为先生担心啊!难道我们就这样等死吗?”李俶竭力辩解道。

    “广平王,你放心!不要为我担心啊。我早已跟皇上约好,等到收复京师,我就回山隐居,不会与他们发生利益冲突的。或许我就可以逃过这场灾难的。”李泌安慰说。

    “先生啊,”广平王担忧地说,“你走了以后,没有你在父皇面前帮助我说话,我的处境就越发危险了啊。我可怎么办啊?”听说李泌会回山,李俶感到了一种孤立无助,他带着哭腔说道。

    李泌急忙安慰道:“大王啊,我们现在唯一的办法,只有韬光养晦,保持低姿态啊!我们反击,只会对社稷带来更大的伤害啊!这既是为国家大局作想,也是保存自己的唯一方法啊。

    至于你,你只要尽好一个儿子的孝道就行了。张良娣不过是一个女人,心胸狭窄,喜欢奉承。你只要能够摸准她的心思,然后顺着她的意思,多侍奉侍奉她,孝敬孝敬她就行了。她又能把你怎么样呢?”李泌为李俶出着主意。

    “先生,没有其他办法,也只好如此了!”广平王忧形于色地说道。

    10

    处死了儿子建宁王李倓,李亨的猜忌之心是越发强烈。他似乎觉得身边没有一个可以信任的人,他对李泌也疏远了一些。

    他对上下左右的疑惧之心如蛊毒一般在心里常常发作,无法拔去,迷惑着他的心智。那些权高位重的大臣,统兵的大将们都成了他的心病。

    经过几天的痛苦思索后,李亨还是忍不住地叫来了李泌。

    李泌一进宫,李亨就述起苦来。

    “先生啊,朕这段时间是深感痛心啊!朕的儿子居然也与朕作对!朕的儿子们也争权夺利,让朕非常失望和震惊啊!

    朕现在更加忧虑的是,朕儿子们都这样对朕,那些将领们会不会拥兵自重,要挟朕呢?

    现在,统兵的大将郭子仪,李光弼,他们都高居宰相高位。

    如果有一天,朝廷克复两京,削平全国叛乱,朕恐怕已经没有更高的官位让他们升迁了啊!如果他们一遭居功自傲,对自己的地位不满意,心怀怨恨,像安贼那样,举兵反叛,朕应该怎么应对呢?朕是担心得很!”李亨忧心忡忡地说道。

    “陛下啊,恕微臣冒死直言,陛下有时疑心太甚!您不论是对自己的儿子,还是对大臣,将军们,都是如此。只有充分信任臣属,才能获得他们的赤胆忠心。别的将领我不敢担保,我唯独可以用我的全家性命保证大将郭子仪,李光弼不会谋反和叛逆,只要陛下按臣的计策实施。

    陛下,你也知道,古代,任用官职,要用有才干的人;爵位,财富,则是酬庸那些有功劳的人。

    从汉王朝到隋王朝,都是分割一点土地给功臣,使他传给子孙。

    本朝初年,所封爵位,都是虚名,对于‘食实封’也只是发给绸缎布匹而已。

    后来,太宗皇帝打算恢复古代制度,高阶层官吏议论纷纷,最终被迫停止。结果是采用这项原则,对有功者,多数用官职进行奖励。

    但是,这样做,有两大弊病:如果任用的功臣,没有做官的能力,他会荒废政事;如果他有能力,权力又太大,则中央就会失去控制。

    这样产生的最大恶果是:功臣位居高官,不为子孙着想,而只想抓住机会,利用权力全力搜刮财富,什么坏事都能做尽。

    因而,小民怨声载道,吏治败坏,甚至导致风气堕落,国家覆灭。

    当初,假如安贼只拥有一百里大小的采邑,而不是担任三大节度使,他定会对这采邑加倍珍惜,希望传给子孙。他不至于后来被权力冲昏头脑,私欲膨胀,发动叛乱,既危害国家,又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

    所以,微臣请求皇上不要猜忌功臣,只要措施得当,恩威并用,就不用担心他们会叛逆。

    微臣的建议是:等到天下太平,最好是封爵割土,酬庸功臣。

    即令最大的封国,也不超过二三百里,只相当于今天一个小郡,再与中央所属郡县犬牙交互,互相牵制,怎么会难以控制?

    对功臣而言,有采邑赋税留给子孙,也是万事之利。

    这是皆大欢喜之事,何乐而不为呢。”李泌引经据典地分析道。

    李亨的愁容终于消除了一些:“听了先生之言,终于释去了朕的心病!好极了,就照先生这样办理吧!”

    11

    不久,好消息纷至沓来。李亨的多疑,烦忧的心情才改观了一些。

    首先,各边总督府及各国特遣兵团,先后抵达武威,西平。

    其次,太原,河东方面都传来大捷的消息。

    李亨听着监军的汇报,是心潮澎湃,彻夜难眠,兴奋至极。

    “皇上啊,太原大战,简直是精彩至极。李光弼大将军是指挥若定,众将士是勇敢机智。

    当时,叛贼将领史思明率领四路十万大军,突然奔袭,围攻太原。贼势浩大,他们叫嚣只需半月就可以拿下城池。

    那时,留守李光弼的手下精兵,都调往朔方,剩下的地方民兵武装,还不满一万人,人心惶惶,情势危急。

    当斥候报告叛贼临近时,有将领就向李光弼将军建议,紧急修建城墙,加强防御。

    李光弼将军却镇定自若,微笑制止,反对修城。全军将士都感奇怪,纷纷暗骂将军轻敌。”

    “是啊,敌强我弱,修墙防守乃正确之策啊?李将军为何反对啊?一定另有妙计!”李亨急忙问道。

    “皇上英明!皇上,你猜李将军怎么说?

    李光弼将军说道,‘各位兄弟,不要着急!本帅自有妙计!大家想想,太原城周长四十里,而盗贼马上就到。如果我们现在动手修补,还没遇到敌人,自己已先累死。对付叛贼,只宜智取!现在,本将军下令,所有官兵居民,立即到城外挖掘壕沟,生产土砖数十万个,多多益善,本将军有奖!’

    命令一下,大家纷纷执行,但大家心中却十分疑惑,不解其意。

    挖好壕沟,李将军就叫大家把所有粮食,财物搬进城里,城外水井也加以破坏,并叫大家好好休息,犒劳全军将士。

    不久,燕军前锋抵达,士气正盛,立即发动对城池的攻击。

    当时,叛军仗恃人多势众,士气旺盛,他们猛烈攻打,城墙多处损坏,情势危急。

    李将军紧急下令,搬来土砖增加城墙厚度,城坏处立即加以修补。众人这才明白将军妙计。

    史贼攻击太原一月有余,毫无进展,于是又生诡计。他秘密派人去搬攻城武器,不想李将军早已有备。所有去搬武器的叛军全被我军伏军杀死。

    一计不成,叛贼又生一计。

    史贼又挑选精兵,组成游骑兵,打算抓住有利的时机,夹击我军,对我军两路突击。

    不想李将军指挥若定,军令如山,全军毫不懈怠,燕军毫无偷袭的机会。

    不仅如此,李将军还悬赏招募具有一技之长的将士或者百姓,充当奇兵。

    有一天,一个敌兵正在城下辱骂我军是缩头乌龟。我军将士气愤填膺,纷纷对骂。不曾想,突然从地下冒出我军的三个战士,他们揪住叛贼,从地道撤回,把他拖到城墙上示众处决。从此以后,叛贼人心惶惶,走路都紧紧盯住地下,格外小心谨慎。

    后来,燕军又运用土山,云梯进攻我军,都被我军用地道战巧妙化解。

    李将军还派人研究制作大炮,发射巨石,一次就击毙敌军二十多人,敌人不敢靠近我军城池。

    敌人焦头烂额,彷徨无计。

    不久,李将军又秘密派人使用诈降之计,谎称我们城中已经弹尽粮绝,借以引诱叛军,使其毫无防备。然后,我军秘密挖掘地道,一直通到到燕军营地之下。

    受降那天,燕军喜气洋洋,纷纷结队,观看投降仪式。

    突然之间,一声巨响,山崩地裂,叛贼营地突然塌陷,压死一千多人。我军乘机进击,大获全胜。凡此种种,难以言尽。

    正月以后,安禄山叛贼暴死,安庆绪僭位。史思明奉命回范阳镇守,太原之围才放松了一些。”监军兴致勃勃地讲道。

    “朕真是热血澎湃,也想上阵杀敌了!河东方面呢?”李亨也听得十分兴奋,高兴得拍着大腿。

    “陛下,河东方面,郭子仪将军大军也大获全胜。

    在内应帮助下,郭将军向叛贼崔乾祐发动攻击。城中居民群起响应。燕军招架不住,只好仓皇撤军。详细战况,奴才慢慢为皇上道之。”

    好消息接连不断,李亨的眉头舒展了开来,他激动得彻夜难眠。不久,江淮赋税物质等也陆续运到,长安居民也纷纷背离燕军,日夜不绝。

    因此,李亨心中又有了更大的打算。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