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山人宰相李泌传奇》解密大宰相的丰功伟绩,传奇人生!

正文 第7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12-2820:34:57

    第二回系人心父老留太子为平叛父子各东西(2)

    此时,刚刚安定了一些的护驾士卒们又三三两两地聚在了一起。

    那时的李隆基已经有些草木皆兵,他透过窗户看见了将士们的情形。他庚即下令韦见素的儿子韦谔前去向将士们探听,并要求他不断地与将士们沟通,并加以抚慰。

    士卒们围住韦谔议论纷纷。韦谔耐心地听着他们的述说。

    士卒们向韦谔诉说着心中的疑惧:“韦先生,请你务必向皇上反映一下我们的意见。杨国忠谋反虽被诛杀,但他的部属都在蜀郡拿着刀剑等着我们。皇上叫我们护驾西去,无疑是叫我们前去送死,我们怎甘心束手就擒?我们去的话,正好走进他们的势力范围,掉进他们的陷阱。你想想,我们是不会前去白白送死的,这就是我们恐惧的原因。”

    “那你们的意见呢?我们到底应该向何处去?”韦谔急忙询问道。

    将士们七嘴八舌,纷纷提起了建议:有的说投奔河陇,有的说投奔灵武,有人建议投奔太原,更有家眷在长安的将士,建议立即返回京师。

    韦谔明白,此时的皇上早已吓破了胆,他只会一心一意去蜀郡。但韦谔担心触怒禁军将士。他哪里敢说出皇上的心思,表达自己反对的意见呢。

    于是,他只有耐着性子,尽力地劝解将士:

    “忠于皇上的将士兄弟啊,皇上体谅你们的辛劳,感谢你们的赤胆忠心。我同大家一样,亲属都在京师。我的心情也同你们一样,渴望尽快返回京师,解救他们。

    但是,如今京师已经被叛贼占领,贼势浩大。各位兄弟,你们想过没有,返回去后果会怎样呢?

    我们没有抵抗盗匪的条件啊!我们的兵力太弱,而贼势太盛,返回去,无异于投羔羊入虎狼之中,定会全军覆灭,白白牺牲。

    留得青山在,哪怕没柴烧。皇上不是害怕盗贼,而是不愿将士们做无谓的牺牲,是为了保存实力啊。

    众位兄弟啊,大家意见不一,你们可愿听从我的建议:我们不如先去扶风郡补充粮食军需,再慢慢商议下一步究竟到什么地方去。危机当前,我们必须从长计议啊。你们说如何呢?”

    将士们没有新的意见,于是,一致同意。

    韦谔急忙收集好大家的意见,进去向李隆基禀报。

    李隆基知道,自己一意孤行幸蜀只会激起将士更大的不满,挑起新的事端发生。

    因此,他又蹒跚地走出驿站,去征求将士们的意见。大家一致同意韦谔的意见。

    最后,李隆基立即下旨:“移驾扶风郡。”

    将士们的情绪才终于稍稍安定了一些。

    2010-12-2908:46:02

    4

    队伍正准备出发。这时,突然一股人众拦住了队伍。李隆基的心又是一阵惊悸。

    李隆基亲自拍马上前询问。原来是马嵬驿的父老乡绅,前来迎接圣驾。他们听说皇上准备西去,就前来拼命请求李隆基留下,不要西行。

    “皇上啊,请不要西去吧!长安宫殿,是陛下家居的房舍;历代皇陵是陛下祖先的坟墓;长安百姓,是陛下的子民。如今,陛下却要抛弃我们,皇上要去哪里啊?你抛弃我们,将会人心尽失啊!”

    李隆基把缰绳按在马鞍上,默默沉思,犹豫不决。

    百姓的话的确很有道理。人心易失啊,如果自己不顾一切地一意孤行,向西奔逃,那么会不会导致人心瓦解,社稷崩溃呢?

    但此时,惶恐,逃命之心占据了上风。

    李隆基见不好脱身,当即传旨太子李亨:“亨儿啊,你留下来替朕安慰劝说父老乡亲!”

    说完,李隆基立即带领大众冲出人群,拍马前行。

    看到皇上执意西去,百姓们失望已极。

    目送皇上的人众渐渐远去,百姓们的心已经凉了半截。

    无计可施,大家只好拦住太子李亨。

    百姓们纷纷献计献策:

    “太子殿下啊,既然皇上不肯留下,就让我们追随殿下吧!我们大家一道,积聚力量,收拾残军,一起向东讨伐叛贼,收回京师。

    如果,太子殿下也执意同皇上一样前往蜀郡,势必使民心尽失啊!失民心者失天下啊,殿下一定明白这个道理。

    如果皇上,太子殿下都走了,那么,谁再肯为中原人民作主呢?最后的后果必然是:天下势必群龙无首,一定会分崩离析。”

    不多一会儿,太子周围就聚集了数千民众。

    李亨婉言拒绝。他理解父皇的心思,他害怕父子相忌,他其实早就已经明白父皇迟迟不交班的根本原因。

    “各位父老乡亲,大家的心意,我很明白!我很感激大家对皇上,对朝廷的一片忠心。对此,我是感激涕零。但皇上高龄远幸,冒险犯难,做臣子的我怎能安心离开左右,不去进一点孝心呢?

    而且,儿臣还没有当面向父皇辞行,自然应当回去向父皇禀告,再行决定我的行止。

    请各位父老乡亲体谅我的难处,原谅我不能自作决定。”

    说完,李亨留着眼泪,一提缰绳,准备纵马西行。

    李亨儿子建宁王李倓见势不妙,急忙与宦官李辅国冲上前去,拉住太子马头,大声进谏说:

    “太子殿下,你千万不能西行啊!你不要因为尽一点微小的孝心,而损害祖宗社稷啊。

    殿下啊,胡虏叛变,侵犯宫殿,全国陷入分崩离析,此时如果不依靠人心,怎么能够复兴!

    殿下追随皇上前往蜀郡,如果盗贼焚烧栈道,断绝交通,则广大的中原地区,就等于拱手捧给安禄山逆贼。人心一旦涣散,就不可能再聚。即令再想回到这个地方,怎么能够办到!

    国事危急,国家存亡,在眉睫之间。当断不断,必受其害。违背民心,必将招致怨恨,请殿下三思。

    我们的意见是:请殿下首先留下来拢系人心,然后结集西北边防军,召回在河北的郭子仪,李光弼大军,此为上计。

    然后,两军联合东征,讨伐逆贼,收复两京,平定天下。使国家从危险复归安宁,使政府由瓦解复归完整。到那时,殿下再扫除宫殿灰尘,然后用盛大的銮驾向西,迎接皇上回归京师,岂不是大孝呢?为什么要向乡下人一样,局限于嘘寒问暖,像小儿女一样哭哭啼啼,恋恋不舍呢!

    成败在此一举。望殿下不要犹疑,早作决定,否则,人心尽失,就会大势已去!”

    李亨大儿子广平王李俶也拍马上前,劝李亨留下。

    乡绅父老越聚越多,大家的议论声更加激烈。

    听完建宁王的建议,很多百姓都对李倓的建议点头称是:“殿下啊,您快做决定吧,建宁王的话很有道理,不要断了百姓们的希望哦。

    请原谅我们犯上,陛下已经走了,我们是不会让殿下你也西去的!”

    乡绅父老紧紧围住李亨,拉住李亨马缰绳。

    李亨无法前进,只好命广平王李俶飞马前去追赶皇上,禀告皇上自己的处境,让皇上决定如何处置。

    5

    再说李隆基一路前行,心中总是忐忑不安。他很不放心太子及一干人众的安危。

    走过一段路程,他就手按缰绳,停住马蹄,等待太子李亨一行。

    很久很久,仍不见太子的踪影,李隆基更加着急。等了一会,李隆基越发心烦意乱起来,急忙派使者前往打探消息。

    使者刚刚出发,就正好与前来的广平王李俶相遇。他们当即回转马头,回来禀告皇上。

    李隆基忍住性子,耐心地听着孙子广平王李俶的述说。他现在已经明白,事已如此,太子羽翼已经渐成,快要开始真正独立。他的心里既为太子的威信感到高兴,也有些失落和担心。

    静静地思索了很久,李隆基终于把事情考虑明白,他急忙下旨:

    “朕的太子不能够脱身,随朕西去,这是天意啊!朕躬已老,早已经没有了斗志和勇气,这正是太子大显身手的时候啊。

    其实,先前,朕早就打算禅位于太子啊,只是由于佞臣的阻扰才迁延至今。如今,这一切都是天意注定。

    快,传旨下去,任命太子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领朔方、河东,平卢节度都使,立即拨出朕的殿后禁军两千人,挑选最上乘的飞龙厩御马去送给太子!太子留在前方,是最需要这些的。

    并且,请你们把朕的意思告诉太子,叫他多多努力,好自为之!朕在后方为他祝福。”

    李隆基骑马走到划拨的禁军将士面前,为他们鼓劲打气:“朕最勇敢机智,最赤胆忠心的将士们啊,你们辛苦了!朕衰老无能,让大家跟着朕受苦了,朕十分内疚、愧悔、感激。

    太子仁慈孝顺,英明聪慧,足可以主持朝廷的大局,你们要好好地辅助他啊。你们都是朕最忠勇的壮士,愿你们尽心辅助太子,扫除逆贼,成就中兴伟业,光宗耀祖,封妻荫子。

    如今,我们就将分别,请你们替朕转告太子,让太子明白父皇的心意。朕不久就会传位于太子,朕只等局势稍稍安定,就会把太子宫眷属等全部给太子送去,叫太子千万放心!请太子努力去做,好自为之,善待部下,勤于国事,不要挂念于朕。

    在这国家用人之际,请替朕嘱咐太子一定要厚待部属将士,不要猜忌功臣。

    先前,朕就早已为太子打下了立国的根底。西北各胡人部落,朕待他们一向宽厚仁慈,他们定会接受太子的领导的,这是不可多得的一支平叛的生力军。

    请各位千万叮嘱太子,李泌是一代相才,国家栋梁,务必尽快召唤他前来救驾,辅弼,让他和各位一同辅佐太子。如此,则中兴有望。朕在西蜀,方可安心!”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