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汉武之殇

正文 107 血洒雁门关1034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PS:泡了杯浓茶,坐在电脑面前,开始码字了!路过的童鞋们,多多支持!

    雁门郡(今山西代县),又名西隆关,位于山阴县广武城南的咽喉要道上,天下九塞,雁门为首。

    雄关依山傍险,高踞勾注山上。东西两翼,山峦起伏。山脊长城,其势蜿蜒,东走平型关、紫荆关、倒马关,直抵幽燕,连接瀚海;西去轩岗口、宁武关、偏头关、至黄河边。

    雁门关东临隆岭、雁门山,西靠隆山,两山对峙,形如闹门,每年大雁往飞其间,故称雁门。

    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在此置有雁门郡,唐朝置关,名曰西烃关,也名雁门关。明朝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吉安侯陆亭将关城移在此处,重新筑关。雁门关与宁武关、偏头关为内长城之“外三关”。

    关上峰峦叠蟑、山崖陡峭,关墙雉谍密集,烽猴遥相呼应,东西两面将老营口坷申池口、阳方口、东隆口、西烃口,匕楼口。大石口、石口、马兰口、茹越口、胡峪口等十八隘口连为一体,地势十分险要,为千古兵家征战之地。战国时期,赵国大将李牧常驻雁门,凭借关城之险,慎重防守,击败匈奴十万人马。

    也由此,古往今来,雁门乃兵家要塞。必争之关。

    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初夏,定襄受挫后,阿咀木亲领两万五千大军绕过弥山奔袭雁门。

    匈奴大军一路昼夜疾驰,在翌日午时抵达雁门关下。

    塞外的初夏,天空没有一丝浮云,显的格外的高远。破败的城墙上,雁门郡太守共陵意识拉紧黑色战袍,仰首望着天边那行孤雁,充满血丝的目中闪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哀伤。

    却在这时,身后传来厚实的脚步声,来人轻轻咳嗽一声道;“太守大人!”

    闻那粗犷的声音,共陵知道来人是雁门边军都尉韩遂,自己的得力袍泽。

    共陵转过身,韩遂躬身行礼,沧桑的的脸上充满焦虑,身上铠甲一片血污。

    “大人,匈奴人又要进攻了!”都尉韩遂躬身道。

    “恩,将军,辛苦了!”太守共陵嗓子嘶哑道。

    韩遂闻声,抬首望着眼前的面容清瘦,长满了一拉苒胡子,眸子里精光闪烁的雁门太守。

    韩遂不由为之心碎,上前劝道:“大人,这里太危险了,你一介&#25991官,还是避下吧。末将乃边关武将,守土有责,故愿和此关共存亡,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太守共陵听了,心里十分明白韩遂的好意。然而,共陵只是长长叹口气,趋前几步,伸出长满茧子右手拍了拍韩遂的左肩,摇了摇头,大踏步离去。

    “大人,你还犹豫什么,雁门已经守不住了,留下来是死,知道吗?是死亡!大人,还是走吧!”韩遂见太守共陵没多大反应,忍不住大声劝道。

    大远处的太守共陵闻声停住脚步,缓缓转过身,看了都尉韩遂一眼,下定决心,语气十分坚决说道:“将军,你的好意本官心领了。你无须多说,本官心意已决,只有战死的太守,没有弃城苟活的共陵!”

    “大人,你是&#25991官,牧守一方,再说您已经尽力了。末将相信朝廷上差人会明白。你用不着丢掉性命,好好活着,比什么都强!”

    韩遂真不明白共陵这个倔驴死脑筋。图啥?好名声吗?那都是虚的,唯有自己项上人头才是实实在在的。想到此,心里的火气腾腾上升,大声吼道。

    “够了!我的都尉大人!”太守共陵皱起眉头,狠狠瞪了韩遂几眼,大声咆哮道。

    说完,共陵十分复杂地看了都尉韩遂一眼,轻声说道:“韩都尉,你的心意我领了。这世上,又有谁不爱惜自己的性命呢?但是人活着,有太多东西比性命更重要。好了,你去忙吧。匈奴人马上要进攻了。”

    还能说什么呢?人各有志,各安天命。

    韩遂叹了口长气,神情十分沮丧应道:“诺!”

    说完,韩遂很无奈耸耸肩膀,一脸黯然的下去安排防务。

    ~~~~~~~~~~~~~~~~~~~~~~~~~~~~~~~~~~~~~~~~~~~~~~~~~~~~~~~~~~~~~~~

    从午时到现在,匈奴人的轰击一刻都没有停息过,上百架巨型的投石机不断将巨石和盛着易燃物的陶罐抛向雁门城。坚固的城墙被砸的千疮百孔,靠近城墙的民房被砸塌了数百间,大小火灾更是不计其数。

    但匈奴人并未发动进攻,只是不知疲倦的轰击着,似乎是想用石弹将雁门轰塌。城墙上的挡箭棚被砸的七零八落,城门楼也是千疮百孔,照这样下去雁门非被石头淹没了不可。

    半天之后,进攻终于开始,数十架高达百尺的楼车缓缓接近雁门城墙,楼车的高度甚至比城墙还要高,如同一座座简陋的宝塔。底座宽大,由百余名强壮的匈奴士卒推动,车厢里挂着绳梯,顶端的车厢里藏着十余名匈奴士卒,等到楼车接近城墙的时候可以放出吊桥搭在城墙上,攻城士卒从楼车中爬上去攻上城墙,这种攻城方式比云梯爬城先进了不少。

    城墙上雁门太守共陵见状,目眦欲裂。心里懊悔不已,没在城门关下布置的铁制六棱钉、鹿角。

    韩遂站在城墙上用千里镜观察着楼车的距离,八百步,五百步,三百步,终于到了城墙投石车射击距离以内。他右手猛然挥下,城墙后面开阔地上摆放的投石车开始了反击,三百斤一枚的巨石越过城墙以抛物线射向城外,大多数落在密密麻麻的攻城步卒群里,砸起一片片血花,少部分歪打正着砸中了楼车,但效果不甚理想,用生牛皮包裹的楼车只是晃动了一下,继续前行。

    “换陶罐!”都尉韩遂见状,大声令下,换上塞满牛油沥青的陶罐,罐口的麻布用火点着。半人高的陶罐沿着长长的木质导轨滑动着,带着火花在天空中划出一道绚丽的轨迹落到匈奴军阵中。

    陶罐碎裂,易燃物飞溅,身上着火的匈奴士卒惨叫着满地乱滚,但是很快就被旁边的人结果了性命,整个进攻部队并未受到影响,依然不紧不慢的向前走着。

    敌众我寡,雁门边军终究没能阻止楼车接近城墙。这是一场血腥之极的攻防战,无数匈奴士卒拿着小圆盾和弯刀从楼车顶端的车厢里冲出来,由于楼车高度比城墙还高,他们竟然占了一点居高临下的优势,但是一露头就被一阵箭雨射了回去。

    汉军使用的连弩近战威力最强,弩箭没有尾翼,箭头涂毒,只要扳动机关就能半自动发射出箭匣内的二十支弩箭,七八个人一起发射,这种射速可以说是致命的。

    楼车由于空间有限,容纳的士卒并不多,十几个人顷刻间就被射成了蜂窝,随即守城士兵端起火油罐砸过去,火油淌的到处都是,一支火把投上去,顿时燃起熊熊大火,还在楼车里往上爬的匈奴士卒被烧得哇哇乱叫。

    城墙下,装着撞角的攻城车也在拼力撞击着城门。此前吊桥已经被他们用投石车砸塌,雁门北大门直接暴露在外,尖锐的铁质撞角在凶悍匈奴士卒推动下一下下撞击着城门,但这并没有什么效果。因为城门里面已经被巨石堵死,还用泥灰填了缝,就算他们把城门撞成碎片也攻不进来。

    城墙上倾倒下成缸的滚烫黑色火油,燃烧起来威力相当惊人,尤其是能附着在人身上,扑都扑不灭。

    雁门城墙高矮不同,城楼上装备了大号的床弩,就是为了对付楼车这种器械的,十六个人搅动轮盘才将弓弦拉上,用整根桦木做成的箭矢搭在槽上。箭头带着倒钩,尾巴上拴着长长的绳子,嗖的一下射出,直接洞穿楼车的防护层,绳子后端拴着铁笼子,铁笼子里放着千斤重的巨石,就悬在城墙边上,把挂钩一摘,铁笼子向下坠去,绳索受力绷成一条直线,被倒钩挂着的楼车渐渐的歪斜了,终于轰然倒塌。

    由于间隔的太近,直接将旁边的楼车砸倒,数十架楼车如同积木一般连续倒塌,砸死了无数匈奴士卒。

    地上的烟尘腾起数百尺高,匈奴人军械使用殆尽,士卒伤亡惨重,不得不潮水一般退却了。

    PS:呵呵,请各位童鞋们谅解!流浪不擅长写战争。求收藏!求推荐。</dd>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