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太平年

正文 第三节 大殿宴饮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此为catherine1992童靴长评的加更~

    就在此时,身后马蹄声传来。『雅*文*言*情*首*发』郑司薄立刻停了脚步,急声催促道:“靠墙站成一列,都把头低着,不许说话。”

    新进宫的宫人们有些慌乱,立刻按照郑司薄的指示列队而立,个个屏气凝神,如临大敌。杨辰低着头,盯着青砖地上自己绣鞋的花样,那彩翅蝴蝶好像要扑棱棱地飞起来。

    马蹄达达踏在青石路面上,正紫绫幔的车架飞驰而过。

    待车架远去,郑司薄方才舒了口气,一声令下:“走。”

    宫人们纷纷入队^H小说 http://WWW.hxiaoshuo.NET/duanpian/1.html,站成两列,沿着夹道缓缓往宫内走去。

    上官婉儿的车架驶入太初宫,她从偏门下车,由侧门直入观风殿。掌事太监赵公公急忙从内殿迎出来,急急说道:“我的婕妤,您跑到哪儿去了?神皇陛下正四处找您呢!”

    上官婉儿解了披风,递给一旁宫人,问道:“陛下现在在哪儿?”

    “在前殿。今日临淄郡王和东宫世子来了,陛下兴致不错,就召了安乐、长宁两位郡主和杨公主来,现正一起用午膳。”赵公公嗓音尖扁,一路挑开重重帷幔,引着上官婉儿往后殿走。

    怕是来不及换衣服了。上官婉儿整理袍袖,对赵公公点了点头。

    拂尘一挥,赵公公尖声通报:“陛下,上官婕妤到了。”

    “让她进来。”这声音虽苍老,却中气十足,透着无尽威严。

    上官婉儿深吸了口气,抬步走入殿中。

    地上铺着厚达数尺的红丝绒地毯,踏在上面寂然无声。覀呡弇甠正门前摆着朱漆浮雕花鸟纹屏风,屏风后的青铜大鼎内燃着沉香,袅袅青烟盘旋上升,消散在袅袅的丝竹声中。礼乐坊乐师们坐在宫殿一角,正演奏着特意为神皇陛下排演的并州小调《彩云歌》。大殿尽头,那鎏金九龙朝凤丹陛之上,是武周王朝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全天下最尊贵的女人,武则天。

    上官婉儿缓步上前,俯身下拜,道:“拜见神皇陛下。”

    武则天高高坐于上首。此时并非朝会,故而她只穿着平时燕居时的深色交领薄纱襦裙,银发高盘为髻,若隐若现的青丝显现着这位年过古稀的帝王似乎永不衰竭的生命力。

    “起来吧。”武则天幽深的目光隐藏着暗芒,在上官婉儿一袭男装的身上略微停顿,道,“又去外面买酒吃了?”

    上官婉儿起身,缓步走到武则天身边,从侍女手中接过银壶,欠身倒酒,说道:“陛下真是耳聪目明。奴这边刚一偷闲,就被您抓住了。”

    武则天大笑,如同一个被孙女哄着开心的寻常老妪,说道:“就你那点小心思,休想瞒过我。”

    这一句看似戏语,却让上官婉儿心头一凛。

    “祖母。”一声清越自堂下响起。安乐郡主不过十五六岁的样子,额黄娇艳。她上穿纯白窄袖衫,下套水蓝襦裙,面如满月,杏目含春,和她的母亲韦良娣仿佛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

    长宁郡主站在她身边,亦举着酒杯。长宁郡主也是韦良娣的女儿,比安乐郡主略长两岁,与她形容相似,却不如她生得那般美艳。

    安乐举杯,说道:“孙女生在宫外,久居僻壤,寡闻鄙陋。今幸得皇祖母垂爱,奉诏回宫,得以承欢膝下。孙女心中感激,无以言表,只能以一杯薄酒,祝祖母圣体康健,洪福齐天。”

    长宁郡主举杯附和道:“孙女也祝祖母圣体康健,洪福齐天。”

    武则天脸上笑痕舒展,道:“好,裹儿说得好。祖母便满饮此杯。”

    即使是最铁腕无情的帝王,也有普通人柔软的一面。对于年近八十的武则天来说,她内心最渴望的,莫过于来自子孙最纯粹的敬仰和爱戴。

    上官婉儿手执银壶侍立在旁,侧目看着立在殿下的安乐郡主。一个不过十六岁的女孩,就能清楚看到这一点,且加以利用,逢迎博爱。其心思深沉,不可小视。

    思及此,上官婉儿忍不住看了坐在一旁的杨公主一眼。她却仍旧是那副清冷的样子,一语不发。

    上官婉儿的目光扫过大殿,正撞上一双深黑色的眼眸。临淄郡王李隆基正执杯喝酒,双眸越过杯沿,静静望着她。然而这对视也只是一瞬,他便放下酒杯,继续同身边的东宫世子李重俊说笑去了。

    李隆基是相王李旦的第三子。李旦做太子的时候,也曾受封了东宫世子。如今东宫易主,他被谪封为了临淄郡王,而东宫世子之位,便落在了他身边的李重俊身上。

    两任东宫世子同席而坐,颇有些成王败寇的味道。然而两人却是毫无芥蒂,把酒谈笑,举手投足间,尽显李氏皇储的从容气度。

    这气度,让座上的神皇陛下武则天都不禁侧目。

    宴饮正欢,赵公公忽然急急跑来,一个踉跄跪坐于殿中:“启禀陛下……”

    武则天兴致正好,见了他这副样子不禁蹙眉:“怎么了?”

    赵公公拂尘垂地,俯首说道:“刚刚传来消息,魏王殿下他……殁了。”

    舞乐声戛然而止,大殿内寂然无声。李重俊扶案问道:“谁?谁殁了?”

    赵公公低身说道:“魏王殿下,武承嗣。”

    众人皆是一惊,不知谁打翻了酒杯,在红丝绒地毯上殷出一块血红的印子。

    武则天扶着桌案,低声叹道:“嗣儿……”

    殿内众人纷纷拜道:“请陛下节哀。”

    武则天双目干涩,浑浊的目光缓缓落到近前俯首的上官婉儿身上。那眼神似千斤巨石,又似万千芒刺。上官婉儿屏息跪在地上,神色平静如秋水,并无半分波澜。

    许久,武则天终于说道:“拟旨,追封武承嗣为太尉,位列三公。”

    “是。”

    武则天双目深沉,道:“婉儿。”

    “在。”上官婉儿答。

    “祭文便由你来写吧。”

    “是。”

    武则天站起身,声音带着不可察觉的疲惫:“都散了吧。”

    众人俯身:“恭送陛下。”

    武则天的背影消失在重重帷幔之后。上官婉儿仍旧跪伏当地,前额抵在手背上,冷汗沾衣发背而出。

    那十九封书信如同一块滚烫的烙铁,正紧紧贴在她怀中。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