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晚清神捕

正文 第360章 大清国的赵括翁同龢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李国楼压榨女性,一回家就让谢秀珠给他抄袭文书,他拿着一本英国人的步兵操点手册,朗朗上口,让谢秀珠用娟秀的字体写下來,谢秀珠能模仿他的笔记,李国楼用了一个“替身”,为他服务,至于他所收藏的文集书册都有吴佩佩替他分门别类,三人在卧室挑灯夜战,东抄一段,西抄一段,从楚军军规法则里,再从淮军军规法则里,寻找灵感。

    编写《新武堂》军规以及编制,他要在明天一早赶去面见另一名顶头上司新武堂的校长翁同龢,作为《新武堂》的首席学政,李国楼当然要有拿得出手的手段,不是每个人都以银票铺路,才能说上话的,帝师又是清流派的首脑翁同龢,可不是大贪官,当然上门至少也要一千两银票开路,这是人之常情,在大清国已是清廉如水般的人物。

    《新武堂营制》:营分4队,设营官1人,哨官4人,督队官5人,分为营级督队官一人,哨级督队官4人。

    把步兵每营5oo人,合伙兵25人,骑兵每营25o人,马夫5o人,战马25o匹,兵、夫每月需口粮45斤,战马每月需粮料15o斤,草料36o斤。

    设营官、哨队官及亲兵,分别队伍锦帜,申明号令,改设六军,凡筑营结阵诸法,一律讲求《新武堂营制》,其步队营制,设营官1人,哨官4人,营级督队官1人,哨级督队官4人,什长4o人,正兵46o人,营官亲兵3o人,哨官护兵5人,营官自率中哨,凡525人。

    其马队营制,设营官1人,哨官4人,督队官5人,每哨5棚,每棚什长1人,正兵9人,营官自率中哨,合伙兵、马夫75人,凡3oo人编制。

    之后在保定练军,马、步、守兵2ooo人为一军,以此展开在直隶地区练兵,宣化练军,25oo人为一军,古北口练军,25oo人为一军,大名练军,15oo人为一军,正定练军,15oo人为一军,通永练军,15oo人为一军,共编为六军。

    督队官为新武堂编制,由新武堂统一委派,平时对部队起到监督核实教导的作用,督队官的官衔与营官、哨官同级,战时有人事豁免权,沒有军事指挥权,不列军队日常编制,附属于新武堂管辖,薪金也由新武堂支付。

    谢秀珠几易其稿,书写得晕头转向,她什么也不懂,李国楼要她怎么写就怎么写,任劳任怨。

    吴佩佩在旁看不下去了,她可是兵部八旗护军统领尤高明的遗孀,对于军事问題还是懂一点的,按耐不住说道:“小楼,让你写《新武堂营制》,你怎么乱写一通啊!”

    李国楼微微一笑道:“佩佩姐,你哪里知道大胡子的野心,他就想把京畿地区的兵马全部重新整编一遍,皇上让他做新武堂校长,就是这个目的,他若是不把军权抓在手里,哪肯罢休,我这是投其所好,5oo人的编制大胡子看都不会來看,这11ooo人的精锐练成,大胡子才会向皇上上表请功。”

    吴佩佩狐疑道:“那置直隶总督李鸿章于何地,那都是他的管辖范围。”

    李国楼撇一撇嘴,说道:“我叔公,脑子里只有他的北洋水师,他要靠北洋水师发家致富,懂吗?只要不触及他的北洋水师,其他6军、边防军,他才沒有兴趣去管呢?他就算有钱也不会把钱扔给我们满人使的。”

    “咯。”吴佩佩娇笑道:“小楼,你的皮真厚,还我们满人呢?二奶奶,你说他是满人吗?”

    谢秀珠得意洋洋的说:“老八,你有沒有搞错,我也是满人啊!鑲藍旗,和西宫太后娘娘一样,你羡慕吗?”

    笑过之后,吴佩佩又发现疑点,问道:“小楼,你这是整编驻防在京畿地区的军队,不是编练新军啊!”

    李国楼仰天长叹道:“我也是空有抱负,而无用给之地啊!你说五百人的新兵再加一支骑兵,加起來也就八百多人了,会有多大作为呢?只能先帮主子把京畿的防务重新整编完毕,让主子看得开心,接下來才会给我更大的权力,我哪能自己编练一万多人的兵马出來,不是自己找死吗?”

    吴佩佩感概万千,叹道:“小楼,大清有你甚幸,希望你以后别动歪脑子。”

    李国楼看了看怀表,苦恼人的笑,叹道:“已经半夜二点钟了,我想动歪脑子也不行啊!早上四点半,我要起床训那帮家奴,不把他们骂趴下,以后我要被他们连累死。”

    谢秀珠和吴佩佩上下其手,爱抚了一会儿李国楼,过完瘾,这才罢手。

    三人躺在床上,李国楼叹道:“由你们帮助我真好,希望以后你们别闹家务事。”

    “想什么呢?快点睡觉。”困顿不堪的谢秀珠,闭上眼睛,将來的事,将來再说,现在是一个完美的大家庭,这么快就让李国楼踏上金銮殿,都是她们几位能干的奶奶的功劳。

    清晨李国楼训斥完府里的家丁以及仆人,便离开家里,前去拜见翁同龢,同样他也是让仆人昨天就递上拜帖,约好时间这才登门拜访,此时的官场礼仪都是这样,沒有门子传话,官员是不见客的。

    进入翁同龢府里的客厅,面见翁同龢,李国楼翻身跪拜,口称:“老师,学生李国楼前來参见。”

    进士及第的人都可以叫翁同龢“老师”,因为翁同龢在翰林院侍讲开课,学富五车的人,学生故吏遍天下。

    翁同龢呵呵一笑,上前扶起李国楼,说道:“国楼不要这么客气,老夫愧不敢当啊!來,请坐。”

    入座看茶之后,李国楼喝了出门第一口茶,吹徐茶水上的茶叶,慢慢的喝一口香茶,接下來若不是主人请你喝茶,而是自己端起茶杯喝茶,那就是赶你走了,这也是大清官场上的规矩,一股暖流流淌在腹部,舒服极了,李国楼欠身,说道:“老师在翰林院侍讲,学生还沒有能有幸前去倾听,实在是一大憾事,这是学生的拜师礼,还请老师收下。”说完^H小说 http://Www.Hxiaoshuo.net/duanpian/1.html李国楼地递上礼单,再次翻身大拜,又给翁同龢磕了三个响头,看似在外面风光,进入朝堂,上面有上百位高官排在李国楼前面,一件差事,要拜一尊佛。

    送翁同龢这种要清名的人礼品,是要讲究品位的,拜师礼两只金锭就够了,不能再多了,接下來便是字画、古董之类陶冶情操的小玩意,做到适可而止。

    “嗯,国楼有这份心就行了,下次不要这么客气。”身材比李国楼更加魁伟的同龢眯缝起眼睛,抚摸着一部大胡须,他过去也是贪婪之徒,可谁叫他做了帝师,为了享誉天下的名声,只能修身养性,做起看淡名利的大名士。

    李国楼从袖笼里掏出手本,恭谨的递上去,说道:“学生,昨天蒙得圣恩,要学生做《新武堂》的首席学政,今日特地前來听校长聆讯的,昨晚学生通宵达旦,书写了一份《新武堂》的讲义和操典,不足之处,还望校长见谅。”

    翁同龢接过李国楼手里的手本,展开牍碟,但见娟秀的字体,密密麻麻书写了很长一篇文书,不由抬眼看向李国楼,果真是一夜不眠呀,要整理出这么多陈条,动脑筋也要动半宿,再看里面的内容,脸色为之一变,微微一笑,暗地嘉许李国楼,聪明玲珑的精细人,竟然知道他的想法,所谓《新武堂》就是新军事体系的重建军校,和军事人才培养的基地,也是同治皇帝亲政之后,收拢兵权的一枚棋子,借《新武堂》整编的大好时机,重新把直隶地区的军官清洗一遍,以后嘛······慢慢來,把全国所有的中高层军官清洗一遍。

    一座一个营的编制的新兵建制,岂能满足野心勃勃的翁同龢,他可是盼望和“八国联军”一较高低的那一天,11ooo人的六军编制哪够啊!最好來个十万兵马,可最主要是钱啊!沒有银子,所有的一切都是清谈,军机大臣文祥竟然在朝堂之上讽刺他,还不是说他空口说大话,如今皇上把李国楼点拨到他门下,这个京师有名的花花公子哥,可是一位能挣钱,还能拉赞助的绝世高手。

    突兀之间,翁同龢拔地而起,洪亮的嗓子喝道:“国楼啊!今儿别走了,和老夫一起到书房谈谈,我那里有京畿地区的地图,我们敞开心扉好生谈谈,接下來要从哪几方面入手。”

    李国楼原本还有事,准备早上到总理府衙门去见恭亲王,做出公事公办的样子,打探皇宫里的内部消息,也是向恭亲王表明态度,有宣誓效忠的目的,所以才大清早前來拜访翁同龢,哪里想到翁同龢竟然不让他走了,他又不好说接下來他还有事,只能硬着头皮來到书房,暗自后悔,理应先去总理府衙门面见恭亲王,现在完蛋了,得罪一位恩师,恭亲王会以为他是见利忘义的小人。

    书房里翁同龢取出京畿地区的军事布防图,让李国楼看需要整编的六军所处的位子,李国楼一看就腻味得慌,实话实说道:“翁校长啊!如今世界已经发生改变,这舆图的画法不是这样的呀,这种地图哪能行军打仗,用这种地图和八国联军打仗,他们的京畿地区的地貌情况也比我们自己清楚,我们在自己国家和外国入侵者打仗,这地利的优势在人家那里,翁校长你是知兵之人,这仗还怎么打呢?”

    翁同龢极为不满,瞥眼道:“国楼,你怎么知道洋人有我们京畿地区的地图。”

    “翁校长,这还要猜吗?洋人传教士跑到哪里,就绘制哪里的地图,洋人从进入大清第一批人开始,就偷偷摸摸绘制我们大清疆域的地图,多少年过去了,洋人哪里的地图沒有,而我们呢?还死抱着开国时期的测绘的土地,王八羔子,拿着这种地图和洋人打仗,能打胜仗,我把眼珠子扣出來。”李国楼实在看不下去了,一张上百年的乾隆皇帝时期绘制的老地图,翁同龢竟然当机密文件一样保存,骂人的话脱口而出,有种想做甩手掌柜的决心,李国楼沒法和翁同龢谈到一块去,这种自以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就是现实版的大清国的“赵括”。

    翁同龢强忍住心头的怒火,沒有训斥李国楼,他还要李国楼出钱出力呢?光靠朝廷所拨的经费,又是虎头蛇尾,事情做到一半就沒下文了,难得用讨教的语气,问道:“国楼,那你说该怎么办。”

    李国楼急忙拱手道:“翁校长,学生把你当做自己的老师,只有在你这里敢发点小脾气,请你大人不计小人怪,昨晚我面见庆亲王,肚子里憋了一肚子气,哎,谁叫校长是这么随和,让我不小心暴露出做捕头时的口头禅。”

    翁同龢直言不讳的说:“国楼,别找借口了,有屁快放,我听着呢?”

    李国楼一撩衣袖,叹道:“翁校长,还是我來吧,原本恭亲王准备办公派留学生,以后让留学归來的人,重新绘制大清国的地图,可远水解不了近渴,这次我到天津去,先招聘一些国外的老师,让他们先在亲民新风尚学校里,教会我们国家的学生学会测绘精准的地图方法,这种事情不难,有测量仪器,学会西方的算法,几个月我们就能自己动手绘制全新的地图,我看一年半时间,直隶地区的地图就能重新绘制出來,到那时翁校长,你才能真正做到纸上谈兵,像现在你知道一座山有多高吗?几个圆圈就代表一座山,不是让洋鬼子看笑话吗?”

    “你说绘制就绘制啊!”翁同龢抢白了李国楼一句,绘制国家地图,是要朝廷批准的大事,自己动手那是要被砍头的。

    李国楼已经知道翁同龢脾性,莞尔而笑道:“有翁校长这块招牌在,这点小事还办不下來,学生看來就是一句话。”

    翁同龢沉凝片刻,觉得李国楼所说的这件事,倒是可以先做的事,培训人才至少也要几个月,再付之实施,又要很长时间,测量地图非常艰辛,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差事,但再苦再累也要有人去做,这种沒有油水的差事,从來沒有人会上奏折,说要重新汇编大清帝国的疆域图,只有他克己奉公,敢为天下先,( )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