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赤色黎明

正文 124 乱战(四)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在江南船舶集团上海造船厂,一队胸口挂着“参观”牌子的参观者排着整齐的队列走进了干船坞。造船厂的工人与工程师瞅了瞅这帮亚洲人的面孔。就已经确定他们是日本人。人民党最讲制度化,参观者的标牌上会贴有表示身份的国旗,日本那一块白布中间一个红色圆形非常好认。中国的工人与工程师们都很奇怪,怎么让日本人跑来参观了?

    前来参观的是日本访华代表团中与船舶制造业有关的一部分代表。昭和维新之后,日本这几年的日子好过了不少。

    北一辉等昭和维新派们控制军部之后,以日本反封建联盟为基础组建了日本社会主义自由民主党,在新一届的政府中成为议会 第 831 章 中,中国从30年前就开始搞焊接技术,甚至很早就使用了二氧化碳保护,后来又用了氩气保护。然而问题依旧很多。

    一块长度超过一米的钢板误差5毫米,不过是不到千分之5的差距。然而100块这等误差积累起来就是50厘米。军舰敢组装起来之后出现半米的问题,这是要出大事的。如果是按照传统的生产方式,还能在生产过程中进行调整。分段生产的问题在于,这不能把一块钢板给切下去半米。如果这么做,等于是原先设计的承重之类都完蛋的。一米长的钢板与半米长的钢板之间承力性质完全不同。

    这些仅仅是x轴上的问题,造船是个立体的产业,y轴,z轴的对应都需要严丝合缝。一条船上需要成千上万的焊缝。这些调整的问题细节加起来之多,实在还算是有几十年造船经验的老工程师都要头痛欲裂。最初的那几艘采用分段造船技术生产的焊接船只,其质量并没有比传统制造的铆接船只提高多少。成本与调整时间更是远远高于采用传统造船技术的成本与时间。

    造船可不是小投入,一艘船几十万上百万就砸进去了。如果是航母这等大型船舶,上千万,上亿的钱更不在话下。幸好提出这种思路的是陈克,幸好提出这种造船方式的是陈克,如果换了其他人,别说坚持下去。在初期实验造成了巨大浪费之后,应该是立刻就被拿下马,甚至被以“经济破坏”的理由被调查。

    然而中国有了激光测量技术之后,这个问题就得到了很大解决。精确的测量以及定位技术能够让误差在毫米之内。即便如此,解决了一个问题,意味着其他隐藏在细节中的魔鬼终于有机会浮现出来。为了解决这些魔鬼,中国造船业依托了科技树计划形成的庞大研究体系,一个一个的解决着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中国的基础研究工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可以说,如果没有陈克在这里坐镇,没有任何人有能力在如此巨大的压力下坚持住。到了1939年,中国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总算是能够将造船速度以及质量提高到一个空前的水平。

    造船业也为此大清洗了数次,那帮子固步自封的,拉帮结派的,总之是搞封建制度那套的人统统被清洗出造船队伍。剩下的同志固然每个人都对造船业有自己的看法,但是大家在两件事上有着共同的看法,“工业化体系内要么是又快又好,要么是又慢又差。不存在又快又差与又慢又好这种事情。”“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日本人根本不知道中国到底付出了多大的努力,更不知道中国的制造业思路发生了何等变化。他们看到的仅仅是中国已经确定的生产方式。日本这次来参观的都是造船业的行家,尽管对中国的技术不了解,他们却很清楚中国按照这样的生产方式,到底能够达成何等的造船速度。那将是日本的十几倍,几十倍之多。

    当然,这些日本专家还算是幸运的。历史上,日本对上的是造船水平绝对不亚于中国的美国,陈克所在的时空,历史书上记载着,“...因此,在1942年6月,凯泽最终获得了生产50艘护航航母的契约.这50艘以后被命名为卡萨布兰卡级,于1943年7月到1944年7月这十三个月中全部完成.......最初建造之时由于不够熟练,也有耗时119天的,但是随着大量生产步入正轨,最好的成绩可以达到33天!”

    就日本那手工作坊一样的传统造船速度,与下饺子一样的美国造船产业对抗,美国尽管把主要兵力投入在北大西洋,依旧一只手插在口袋里就把日本给抽的如同猪头一般。

    而纳粹德国的海狼们拼了老命,哪怕一年能击沉数百万吨的船只,可美国的制造速度比纳粹的击沉速度都快。二战就是一个比拼工业能力的战争,美国能够通过二战成为世界头把交椅,绝对不是因为运气,而是实打实的实力。

    参观时间不久,中国方面能够让日本来参观,本来就是一种战略恐吓。毕竟日本方面只是一部分人愿意与中国交好。不愿意和中国交好的人还是有的,例如这帮日本造船业的家伙,他们生怕被中国学去了日本的“先进技术”,而且这群人中间还有不少持强硬态度的日本海军的军人。这些家伙支持昭和维新,却未必支持中日亲善。对这些人,必须用实力让他们知道天高地厚才行。

    当然,陪同的人民党同志满意的看到日本方面的海军强硬派们一个个绷着嘴,或者不敢相信的张开了嘴。也不管这些日本人提出什么仔细参观的请求,中国方面的同志把他们都给带走了。毕竟这帮人在参观的时候,很耽误中国的生产进度。中国正在疯狂造舰,准备完善在西太平洋的防御体系,以中国现在的生产效率,耽误一天,那就是十分之一艘万吨轮的进度。特别是整个工地上的激光测量仪器都关闭了,就这么一次示威下来,至少得耽误数万吨吨位船舶的制造进度。

    好不容易把沸腾着求知欲的日本人送走之后,造船厂负责人大大松了口气。对于工业国来说,有些浪费还未必是实物的浪费,耽误了进度往往是最大的浪费。在整个国家都逐渐纳入到一个生产体系之内的时候,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引发的可是连锁反应。

    日本人现在比中国落后,但是这可不等于日本人傻。参观的单位不仅仅有造船厂,还有机械厂,兵工厂,各种重工业企业。日本一度希望能够获取中国重工业生产的订单。毕竟这些产业的利润才是最大的。日本得生产百万件衬衫,或者被褥,其利润才能达到一艘军舰的利润。亲眼见识了中国的重工业以及军工业之后,日本方面算是真的死了心。

    不仅是死了心,这次代表团里面不少人是倾向于日本财阀的,他们对北一辉的国有企业,以及很多经济措施都非常不满。用来反对北一辉的借口还是老一套,无外乎是国有企业的技术落后,国有企业的效率地峡,国有企业的工人懒惰。

    亲自参观了一圈中国的国有企业之后,日本方面的反对者们也说不出什么来了。除非他们承认日本人天生就比中国人差劲,否则的话他们实在是没办法否认中国国有企业获得的巨大成功。日本的私营企业就算是把自己手下的工人都给累死,也达不到中国的国有企业能够达到的水平。

    日本代表团启程回到日本之后,他们中间的私营企业的代表们要么沉默不语,不再抨击国有企业。要么干脆就转换了门厅,要求日本国企与私企共同发展,一同前进。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